體育通識教育核心課程研究
時間:2022-01-02 04:05:47
導語:體育通識教育核心課程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是我國人才培養的主要領域之一。而高校通識教育又是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從系統論的角度看,體育是人才培養系統的一個重要元素。要充分認識、體育課程在高校通識教育核心課程中對人才培養的功能,進一步完善通識教育中的結構,增加和調整相關體育課程,使受教育者通過體育精神的熏陶,在心理、精神等方面得到鍛煉,進一步完善人格,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關鍵詞:體育;通識教育;核心課程;人才培養
本文所說的“體育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指的是高校通識教育核心課程中的體育類課程。高校是我國人才培養的主要領域之一。而高校通識教育又是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為此,高校已紛紛開設了通識教育核心課程。但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從系統論的角度看,體育是人才培養系統的一個重要元素,對人才的培養是不可或缺的。要充分認識、積極發揮體育課程在高校通識教育核心課程中對人才培養的功能,有必要進一步完善通識教育中的結構,增加和調整相關體育課程,使受教育者通過體育精神的熏陶,不僅在體育領域可掌握一定的技能,更能在體格、心理、精神等方面得到鍛煉,進一步完善人格,以適應社會的需要,為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打下扎實基礎。
1通識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是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教育理念
“人才”,一般指“有才識學問的人;德才兼備的人。[1]”人類社會的發展需要不斷培育社會需要的人才才能進步。而高校是我國人才培養的主要領域之一,高校是匯聚人才的高地,是培養人才的基地。有學者認為,衡量高校辦學質量的最大標準,首先就是看人才培養質量。隨著國際競爭的加劇,我國對人才培養的工作越來越重視,培養路徑、手段也越來越多。為了培養國家需要的人才,作為培養人才的一種手段,近二三十年來,高校逐漸開設了通識教育課程,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素養和學識。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重慶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均已開始通識教育課程。所謂“通識教育”,也稱“一般教育”“普通教育”。是指“關注學生個人素養和公民的生活需要所實施的教育。內容通常分屬若干學科領域,比較寬泛。1829年,美國鮑登學院教授帕卡德(AlpheusSpringPackard,Sr.1798—1884)提出大學課程設置中的公共課部分應作為進行專業學習的前提,學生必須學習這些公共課,以得到應有的共同培養,并稱這部分教育為通識教育[1]?!蔽覀円詮偷┐髮W為例,簡單了解通識教育的展開情況。復旦大學從2005年開始推行通識教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確立“通識教育”在大學教育制度中的地位?!皩⑼ㄗR教育理念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蓖ㄟ^通識教育,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和格局,培養思辨能力和創造精神,形成文化上的自覺意識,從而實現人的自我完善。
2體育教育是通識教育中的組成部分,是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教育環節
通識教育是一種非專業、非職業性的教育,是一種跨學科的綜合性教育,其目的是讓學生全面了解知識的整體性,為專業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通識教育不是專業知識之外的“點綴”和輔助,它能完善人的知識結構,拓寬知識的視野和廣度,達到知識的整合與貫通[2]?!蹦壳?,通識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模式(教育理念),逐漸成為高等教育改革關注的重點,其對人才培養的作用已被我國高等院校廣泛接受和認可。而“通識教育回歸教育的本質,彰顯教育的價值理性”,旨在培養人的完整性,克服“片面”發展,避免培養“單向度”的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已成為通識教育的目標。2016年12月7日,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我們強調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德智體美、德育為先,就是說高校要成為鍛造優秀青年的大熔爐。”總書記的這些話不僅指示我們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高校辦學育人的全過程,而且從系統的角度對高校教育的全面性、完整性作了概括,要求高校教育必須貫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國家的歷代領導人都對從系統、全面的角度對我們國家的教育方針作出了指示。1957年同志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1978年,鄧小平《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也指出:“我們的學校是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人才的地方。培養人才有沒有質量標準呢?有的。這就是同志說的,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秉h和國家領導人關于我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指示并非憑空而來,而是汲取了前人有關教育的理念,如17世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洛克,這位教育學集大成者,就主張紳士教育,提出了體育、智育、德育三體系的教育思想(《教育漫話》)。遺憾的是,目前高校的雖然已經認識到通識教育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但絕大部分學校在注重智育、德育的同時,缺乏對體育的關注,表明其未從系統的角度來考慮通識教育的全面性、完整性,因而,這樣的通識教育也就必然存在著一定的缺陷,至少在全面性、完整性上還有提升的空間。體育,是教育領域培養人才系統的元素之一,與德育、智育一樣,體育不僅應當是高校教育的目標之一,而且應該在高校的通識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因為從系統的角度看,體育對人才培養的全面性、完整性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這可以從體育課程對對人才培養的作用可以看出。
3體育通識教育核心課程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本文所說的“體育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指的是高校通識教育核心課程中的體育類課程。要認識體育通識教育核心課程對人才培養的作用就必須首先認識“體育”的作用。“體育”,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指身體教育……與德育、智育、美育相配合,成為整個教育的組成部分。廣義指體育運動,包括競技體育、學校體育、社會體育三個方面。”正是因為“體育”這個概念有狹義與廣義之分,因此,社會上往往把其與“運動”相提并論。其實就“體育”這個概念的狹義而言,固然是以身體活動為基本手段,包含有一定的競技因素,可以達到鍛煉身體、促進健康、增強體質的目的,但是把作為教育的組成部分的“體育”作如此理解,是狹隘和片面的。它忽視了體育對人的教育所帶來的精神、心理層面以及人格培養上的作用,而從人才培養的角度看,這種作用是需要我們加以重點關注并運用于通識教育的課程設置中。如前所述,體育以身體活動為基本手段,又包含有一定的競技因素,但是通過體育鍛煉,參與者獲得的絕非僅僅是體質的增強和體育技能的掌握,參加者在精神層面上無形的收獲,也可以是很多的,這包括較強的適應能力和競爭意識、良好的團隊精神、個人行為的規范化、不怕挫折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執行力和領導力的養成,等等,這些收獲,對于受教育者的人格完善,無疑有極大的幫助。在西方教育界,這一點被認識得更為清楚和自覺。例如,在伊頓公學,體育的本質被認為是人格教育。伊頓公學認為,體育是伊頓公學課程的核心,不僅是因為孩子喜歡體育,而且因為體育體現了學校所尊崇的許多優良的品質——學會贏與輸,學會領導與被領導,學會把自己推向極限,甚至超越極限,學會作為團隊的一部分進行思考,學會何時去積極爭取,何時承認失敗,這些都是學會做人的組成部分。因此,伊頓公學通過讓每個學生參加體育鍛煉,使他們身心從中受益。在美國,很多家長認為,“體育活動實際上鍛煉的是孩子的人格和品質,以及在團隊活動中的合作能力、領導能力,同時也通過體育活動為孩子創造吃苦和領會失敗的機會。在體育運動中,每個人都要學習合作,學會競爭,以平常心態去面對成功和失敗,這種的體驗就是今后在社會中的真實體驗,體育就是最好的人生和職場模擬體驗。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的參與感和歸屬中,集體主義的體驗會深深影響整個人生?!比烁瘢侵敢粋€人在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性格、氣質、能力、作風等特征的總和,表現為人在實際行為中所體現的精神素質。而完善的人格,對于一個人來講,是其成為一個正常的人乃至成為一個人才的基石。例如,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主要代表,儒家文化就十分注重對理想人格的追求,主張通過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等途徑來實現這一教育目標,因此,受教育者由體育教育而得到的收獲,其意義就不僅僅在于體育競技能力的掌握,而是影響他一生的體育精神、心理素質及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盡管通識教育在大學已經開展多年,但對體育教育與受教育者人格、品格之間的關系上,我國的高中課標似乎走在了前面,《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就明確提出了體育與健康這一學科的核心素養除了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還包括體育品德?!绑w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應落實到各個育人環節之中,……體育品德助精神生命之高,培養學生成為人格完善的“立體人”,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3]?!庇纱丝梢姡w育通識教育核心課程對人才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通識教育中是一門不可或缺的課程。因此,對體育通識核心課程進行研究是體育教育者長期艱巨的任務,我們必須打開整合人才培養體系,充分整合各方優質資源聚焦立德樹人,打通各環節,使各方面教育得以相互支撐。充分發揮體育通識教育核心課程的作用。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1)通識教育是一種教育理念,其目標是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和格局,培養思辨能力和創造精神,實現人的自我完善。(2)體育核心課程是大學本科階段通識教育領域(非專業教育領域)的一種必要的課程設計,要充分挖掘出其實現大學通識教育目標的有利因素,使得大學體育核心課程成為為大學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有機組成部分。(3)大學體育核心課程教育可以幫助受教育者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體育品德;使受教育者對生活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困難面前,你不會僅僅作出被動的反應,而是自信地面對;遇到問題,你也不會僅僅只從個人的角度去考慮,而是有著從全局、從總體來思考的自覺。這就是大學體育核心課程的愿望。4.2建議。(1)高校應將運動能力、體育習慣和體育品德的培養“三位一體”地考慮來設計體育通識核心課程模塊,需要對不同的體育項目進行分析、取舍來形成具體的課程內容,不僅要把體育知識、技能的掌握作為教學目標,更要從體育習慣、體育品德的養成等作為教學追求。(2)體育通識教育核心課程的目標可以分步實施。在其起步階段,課程宜少不宜多;在積累一定經驗后,可考慮開設融合人文、社會、自然科學諸學科因素為一體的體育通識課程,以達到通識教育目標。(3)正式課程不是實施體育通識教育的唯一途徑,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等課外活動也是體育通識教育的一種有效擴充途徑。
參考文獻
[1]陳至立.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2]紀謙玉.人的全面發展:通識教育的靈魂[J].教育評論,2016(1):26-29.
[3]鐘秉樞.以體育培養人格完善的“立體人”[N].中國教育報,2018-04-13.
作者:周萍 葉宇 全九清 馬克 單位:同濟大學體育教學部
- 上一篇:中職賞識教育理念探索
- 下一篇:圖書館新生入館教育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