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教學優化策略探索
時間:2022-11-05 09:10:35
導語:民族舞蹈教學優化策略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民族舞蹈是我國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不斷沉積并得以發展的寶貴財富,它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博大精深,蘊含著民族精神。在新思潮的沖擊下,我國傳統文化備受打擊,甚至出現沒落現象。民族舞蹈作為文化載體,在教學實踐中得以傳承、發展。但是,在新時期,民族舞蹈的教學模式出現很多不足之處,未能滿足民族舞蹈的發展要求。為了實現民族舞蹈的積極發展,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本文對我國民族舞蹈的特征、存在的問題與教學優化方案做出分析,并以此指導民族舞蹈的發展。
關鍵詞:民族舞蹈;舞蹈教學;特征;優化策略
素質教育在新時期被提出新的要求,同時也加深了人們在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程度,在此基礎上,民族舞蹈被高度重視。在舞蹈教學中,民族舞蹈不同于其他舞蹈形式,具有其特殊意義。民族舞蹈教學在民間文化的基礎上,以舞蹈動作為依托,傳遞民族文化的內涵?,F階段,各大藝術類高校相繼開設民族舞蹈專業,而且對民族舞蹈教學的重視程度越發增高,加大對該專業的師資投入和硬件設備投入。但是,民族舞蹈具有其特殊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會重視舞蹈動作的掌握而忽視對民族精神的探索和領悟。教師在教學中,注重舞蹈動作的傳授,沒有合理的融入民族文化。因此,新時期的民族舞蹈教學成為單純的動作延續,偏離了傳承民族文化的主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民族舞蹈教學成為社會各界的熱議話題,教師為了實現教學效果的突破性發展,必須立足于民族舞蹈特征,結合教學現狀,進而優化教學方案。
一、新時期我國民族舞蹈特征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共分成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文化,這種文化的形成得益于歷史的發展,人們生活的沉淀。舞蹈形成初期,人們為了抒發情感,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會用簡單的肢體動作進行展示,長此以往,便形成了反映人們精神面貌、文化內涵與習俗的民族舞蹈。民族舞蹈是我國歷史文化的傳承,因此,新時期的民族舞蹈教學應更加注重對文化精髓的掌握。這需要對民族文化進行劃分,剖析不同的民族文化中所蘊藏的民族舞蹈特征與風格。我國的民族舞蹈形式多樣,主要有東北秧歌、蒙古族舞蹈、藏族舞蹈、傣族舞蹈、維吾爾族舞蹈等,這些舞蹈各具個性[1]。
1、維吾爾族舞蹈特征
維吾爾族舞蹈的特征是用身體的每個部位與眼神進行配合,在舞蹈中,頭、腰、肩、膝等各個部位都有動作,其基本特征是直腰、挺胸與昂首。具體特點為:膝部動作的連續微顫,或是動作變換之前的瞬間微顫;旋轉速度快,舞姿較多變,時慢時快,維吾爾族舞蹈中的特色形式是薩瑪舞、手鼓舞等[2]。
2、藏族舞蹈特征
藏族舞蹈的主要特點是融合很多的農牧與宗教文化。藏族舞蹈突出所刻畫的形象、伴奏曲調具有旋律性、歌詞意義,典型代表是鍋莊、孔雀吃水等。其另外的一大特征是含有強烈的農耕氣息,如四川的“弦子”等。
3、蒙古族舞蹈特征
蒙古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安代舞、筷子舞、盅碗舞等。舞蹈的特征是:舞步輕盈、粗獷豪放、節奏輕快等,以此反映出蒙古人民的淳樸、熱情等性格特點,突出他們豪放、開朗的氣質。常見的舞蹈動作有翻腕、抖肩,蒙古族舞蹈中男子的舞蹈動作較優美,造型豪放灑脫,突出男性的力量[3]。
二、新時期我國民族舞蹈教學基本情況
新時期,我國民族舞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復蘇,舞蹈教學也相應的實現了進步,這使民族舞蹈的發展迎來了最佳時機。但是,我國在民族舞蹈的教學水平上依然處于較落后的狀態,其中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1、教學內容單一
我國的多民族屬性決定了民族舞蹈教學中的素材具有多樣性特點。但是在高校進行民族舞蹈教學中,因受多種因素限制,使民族舞蹈的教學內容局限于幾種甚至是一種舞蹈,并沒有真正做到全面教學,這種教學素材的單一性使得學生的民族舞蹈學習受到很大的阻力。每個民族有其自身的發展歷程,在歷史的推動下產生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與生活習俗,因此民族舞蹈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然而,歷史的變遷會導致遷移等現象發生,因而各個民族之間又存在著難以明狀的聯系,使民族舞蹈出現交融現象[4]。例如彝族、白族和傈僳族的民族舞蹈中都存在著“打歌”舞蹈,但這種舞蹈處于三個區域,即使武蹈的名字雷同,但三個民族對于舞蹈的展現形式存在著較大不同。白族在打歌舞蹈中強調表演的整體性,而傈僳族與彝族則強調打歌舞蹈中的腳步動作。新時期,我國高校在民族舞蹈的教學內容劃分上沒有做到如此細化,教學的內容呈現出單一性特點。這種因素的制約使學生無法對不同民族的舞蹈進行明確區分,無法掌握民族舞蹈的精髓,使學習停留在舞蹈動作的掌握上[5]。
2、感情培養匱乏
民族舞蹈的產生目的是表達人們的內在情感,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更是人們感情與動作的完美結合。在沒有感情指引下的民族舞蹈,無疑是一系列動作的簡單組合,失去舞蹈的原有魅力,更做不到民族舞動的傳承。舞蹈家楊麗萍以其優美、形象又富有情感的孔雀舞而遠近聞名,她在表演中,充分融合了動作和感情,使觀眾都沉浸在她所表演的舞蹈中。而在感情的把握上,楊麗萍只當自己是舞蹈中的那只孔雀,無論是開屏還是沉默,都能惟妙惟肖的展現出孔雀的狀態。在我國目前的舞蹈教學中,教師過于看重學生對舞蹈動作的掌握,只關注學生動作的準確性。每個民族舞蹈的產生都有其歷史背景,而教師在教學中卻沒有對民族舞蹈的產生背景進行講解,使學生造成民族舞蹈的情感缺失。同時,在舞蹈考核中,對民族舞蹈的產生背景沒有進行講解最重要的考核標準就是舞蹈動作的完美呈現,完全忽視對舞蹈感情的培養。這使學生的民族舞蹈學習無法融入自身的情感[6]。
3、理論教學欠缺
在民族舞蹈的教學目標中,實踐能力是最重要的教學內容,而且在實際教學中,也成為教師的教學重點。然而,這并不等同于實踐是民族舞蹈教學中的全部內容,想學到民族舞蹈的精髓,就必須在實踐能力提升的同時,注重理論學習。例如,蒙古族的筷子舞,有它獨特的舞蹈特征,而且可以追溯其歷史起源。在對這類理論知識進行編撰和教學時,能夠使學生掌握到舞蹈動作的精髓,在實踐中注意舞蹈動作細節的突出,同時,在了解舞蹈歷史的基礎上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他們在舞蹈中融入自己的感情[7]。在新時期的舞蹈教學中,個別院校認為民族舞蹈的理論知識并不重要,因此跳過理論教學,單純重視實踐學習。每門課程都需要在理論知識的指導下進行學習,民族舞蹈教學的理論基礎同樣具有重要性。在掌握理論知識以后,便可以深入理解動作背后所隱藏的意義。同時,理論基礎的熟練程度對學生鑒賞舞蹈的能力具有很大的指導作用[8]。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對民族舞蹈專業的定位。很多高校開設民族舞蹈專業的目的并不是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是要突出舞蹈成績。同時,對于民族舞蹈所包含的民族精神與傳統文化沒有足夠重視,并沒有發揮自己作為文化傳播者的作用,過于重視教書,而忽略了育人。
三、我國民族舞蹈教學優化方案
民族舞蹈教學有自己的表現形式,也有獨特的魅力,只要在教學方案上合理優化,就可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民族舞蹈教學需要緊跟時代潮流,做到傳承歷史、傳遞精神,在教學方案的優化上可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1、特別注重民族文化的利用
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衍生物,是民族精神的體現、民族情感的表達。在學習民族舞蹈時,如果脫離了舞蹈中所隱含的較深層次的民族文化,就等同于最美的植物脫離了養育它的土壤。那么,即使舞蹈動作掌握的十分熟練,在表演中做到毫無差錯,也只是展現出舞蹈的外殼,沒有傳達出其中的靈魂[9]。很多教師和學生的觀念出現問題,認為民族舞蹈中理論知識的學習無足輕重,如果過多學習只是對課時的浪費,其實不然。理論知識多是民族文化的外化,它可以提高學生的舞蹈能力。例如在藏族舞蹈的學習中,首先應該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習慣以及他們獨有的民族文化,這樣才會表現出舞蹈的魅力。藏族人民長期居住在高原地區,受氣候、地形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他們在呼吸上都具有負重感,因此藏族舞蹈具有慢吸和慢呼的特征。在學生了解到藏族人民的這種歷史因素后,就可以深刻理解藏族舞蹈的呼吸節奏。我國幅員遼闊,因此各個民族的分布區域不盡相同,從而產生的民族特點也不同。由此,想提高民族舞蹈的教學效果就需注重民族文化的合理運用[10]。
2、剖析舞蹈重點動作
民族舞蹈的形成年代已久,是歷史傳承的重要載體,而且每個動作都是在長期的舞蹈實踐中積淀下來的,有其具體含義。每個民族的舞蹈都有其經典的律動和動作,這是區分不同民族舞蹈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民族舞蹈的教學中,不能單純的做動作,而是將舞蹈動作中的重點進行剖析,以此來了解動作背后的文化精髓。上文中提到,藏族舞蹈中加入了很多宗教因素,典型的是藏族舞蹈中的低頭俯身、向前跳躍動作,它是由藏族宗教儀式演變而來的。此外,藏族人民的居住地是高原地區,氣候寒冷,常年穿袍。這影響到了藏族人民的舞蹈動作,尤其是腿部活動,由此,藏族舞蹈中的腿部動作多是顫膝動作。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將舞蹈動作進行剖析,學生便會了解其中的深意,將理論和實踐有效的結合,使動作的表現充滿意境,使舞蹈更有張力[11]。
3、做好音樂的應用
民族舞蹈中動作與音樂相伴而生,沒有音樂的烘托,動作無法體現出它的律動性;沒有動作的展現,就失去了舞蹈的意義。因此,在民族舞蹈課堂上,教師不僅應注重學生舞蹈動作的準確性和標準度,還要注重音樂的作用。教師在教授民族舞蹈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緊跟音樂節奏,以音樂的節奏性來感悟舞蹈動作。同時,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教學模式不拘泥于某種傳統方法,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搭配,在提高學生探索精神的同時,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例如在蒙古舞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舞蹈動作選擇適用的音樂,如果動作緩慢、起伏較小,可以選用輕緩的音樂,音樂中的伴奏最好是馬頭琴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樂器,這樣可以使學生置身在蒙古舞的意境中。又如維吾爾族舞蹈的教學,教師可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愛的舞蹈風格進行自主搭配。維吾爾族舞中,有很多眼神的交流。以學生搭配的方式展現舞蹈,可以更好的傳遞舞蹈中的情感。同時,學生在實踐中可以提出更好的舞蹈構思,并加以運用,使民族舞蹈更具時代性。
4、注意創新的作用
新時期,所有藝術形式都尋求新的突破,實現創新發展,進而符合時代的發展要求。民族舞蹈教學需要緊跟發展步伐,有效創新,只有創新才能進步。但是,創新不等于取代,無論是何種形式的創新都不可以脫離民族風格,需要在民族風格的基礎上實現創新。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打破常規,貫徹教育改革思想,開放教育思維,發揮學生作為教育主體的作用,為學生營造一個創新氛圍。同時,要加強互動交流,校方可以開設一些選修課程,聘請著名的民族舞蹈家擔任課程講師,也可以定期舉行民族舞蹈家的專題講座,在交流中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自身的舞蹈素養,進而實現創新。此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組織學生到民族聚集地去體驗生活,了解他們的風俗民情,從而加深對民族舞蹈的理解,為學生的舞蹈創新提供有利條件。例如,可以聘請吐爾遜娜依等著名的民族舞蹈演員到校進行講座。吐爾遜娜依是新疆舞蹈的著名演員,她可以指導學生維吾爾族舞蹈的動作精髓與注意事項等。同時,學??梢詭ьI學生去新疆等地采風,探索他們的舞蹈歷史。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舞蹈教學的策略中,要在民族舞蹈特征及基本情況的基礎上進行討論。民族舞蹈教學策略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要在技術層面的前提下,指導學生掌握民族舞蹈中的文化內涵。民族舞蹈教學中,應注重民族文化的融入、舞蹈動作的剖析、音樂的運用,使教學不只停留在動作層面上。教學策略的優化不能單憑教師的力量,還需要校方、學生以及專業人士的共同努力,在不斷的創新與實踐中,使民族舞蹈教學達到更高的層次,為民族舞蹈的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作者:柴瑜 單位:許昌學院
參考文獻:
[1]王敏.民族舞蹈教學策略分析[J].大眾文藝,2011,7(3):265.
[2]吳迪.民族舞蹈教學策略分析[J].黑龍江科學,2014,8(12):91-91,95.
[3]曾鴻浩.民族舞蹈教學策略探究[J].商情,2013,9(1):48.
[4]倪佳.教育性和藝術性的有機結合——民族舞蹈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9(11):109-110.
[5]康俊芳.普通高校中國民族舞蹈教學現狀及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9(5):176-176.
[6]黃芳.幼兒園民族舞蹈教學的實施策略--以集體舞活動《孔雀飛來》為例[J].科教文匯,2014,9(24):172-173.
[7]李萍.論民族舞蹈中舞蹈技巧的應用[J].藝術時尚(下旬刊),2014,4(11):500-500.
[8]董樂.關于我國民族舞蹈教學優化策略的探索[J].北方音樂,2014,5(4):10-11.
[9]伍艷.古典芭蕾基訓教學中突出民族舞教學特點的有效途徑探索[J].音樂時空,2015,9(20):144.
[10]劉廣予.關于新時期高職民族舞蹈教學設計研究[J].戲劇之家,2016,4(2):125.
[11]張曉麗.淺析新時期我國民族舞蹈教學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北方音樂,2014,7(8):137-137.
- 上一篇:角色扮演在幼兒舞蹈教學中的作用
- 下一篇: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的結合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