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學改革探索
時間:2022-08-21 08:30:21
導語:高校舞蹈教學改革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舞蹈教育的深入發展,迎合了高校素質教育的需要。當然,普通高校開展的舞蹈教育屬于普及型舞蹈教育,與專業性舞蹈教育不可同日而語。高校舞蹈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帶來了高校素質教育的新風貌,各種新理念、新方法涌現出來,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形式開始了深刻的變革。高校舞蹈教學需要大膽創新、改革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增強其實踐技能、扎實其基礎知識,引導畢業生成為社會需要的專業性人才。
一、舞蹈教學的內涵
舞蹈最初起源起人類勞動,漸漸發展成反映人們生活狀態和美好愿景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有“藝術之母”的美譽。舞蹈教學的本質,其實是一種審美教學,舞蹈教學就是教師講授舞蹈知識、傳授舞蹈技巧、鍛煉舞蹈能力的過程。舞蹈教學以“創造美、欣賞美”為主要任務,它可以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高尚的情操,增強感受美的能力。舞蹈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固定的舞蹈動作、編排技巧和表演方式,更是教會學生實現身體、心靈、大腦全方位的協調,集體舞蹈教學還能教會學生“合作和團結”。舞蹈本身包含形體、造型、服裝、舞臺等多方面的內容。舞蹈作品的創作和欣賞過程其實就是創造美和欣賞美的過程。舞蹈表演通常與音樂相結合,一來音樂作為舞蹈的背景,二來舞蹈也是對音樂的詮釋,二者結合產生的美感更具體,也更形象。舞蹈教學是要教會學生通過身體的造型來表達內心情感和個人情緒,即引導大學生注重用肢體語言表達心靈深處和精神世界。
二、高校舞蹈教學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的舞蹈教育與其他藝術專業相比,起步較晚,條件不成熟,發展水平有限。普通高等院校教學中,由于在硬件設施、師資力量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異,直接導致了各高校中舞蹈專業的教學質量和傳授方法各不相同。近年來,各大高校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深入開展教學改革,在此大背景之下審視舞蹈專業的教學工作改革,可以發現,與最初相比,高校舞蹈教學已經有了較大的改善,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進。
(一)高校舞蹈教學的基礎性和主體性仍有欠缺。在多數學生家長和高校學生看來,舞蹈專業對學生自身的要求極高,一要外形條件優越,相貌出眾、線條優美;二要舞蹈功底深厚,身體柔軟、四肢協調。基于這樣一種認識,即便學生有強烈的興趣,家長也會顧慮重重。普通高校開設舞蹈專業,主要目的不是輸送舞蹈造詣極高的專業人才,而是為了豐富高校文化生活,不側重舞蹈基本功的苦練,而是側重成品舞蹈的編排。這對于功底不十分扎實的學生而言,難度很大。對于舞蹈教學,很大一部分學生站在觀賞者的角度,而非參與者的角度。以此,不少高校的舞蹈教學主體局限性很大,僅僅是一些舞蹈特長生或者是院系舞蹈隊,舞蹈專業的受眾人群遠不及其他藝術類專業,舞蹈教學的基礎性和主體性仍有欠缺。
(二)高校舞蹈教學的發展性和綜合性確有不足。當前,高校舞蹈專業的教學工作注重舞蹈外在觀賞性的美感,而忽視了學生對舞蹈內涵的體會以及思考感悟。針對高校大學生的舞蹈教學,應該更側重舞蹈整個過程的系統學習和全面受教,而不僅僅是肢體動作的深抓和舞臺表演能力的渲染。高校的舞蹈教學應從創作選材開始,學會表演,更要學會品鑒和思索。學生全面系統地學習舞蹈課程,才能鍛煉和提高自身的藝術思維能力,才能擴展和豐富藝術想象空間,也才能挖掘和提升舞蹈感悟能力。高校舞蹈教育未能實現與相關學科很好的結合,導致學生的鉆研層面較淺,欠缺學科滲透和融會貫通。與舞蹈教學聯系最為密切的應該是美學和藝術心理學、哲學,高校舞蹈教學應該從舞蹈本體主義轉移到與多種學科的結合上。
(三)高校舞蹈教學的規范性、標準性有待提升。目前,普通高校的舞蹈教學缺乏完整成套的體系,沒有統一明確的教學大綱,導致考核標準模糊,主觀決定因素更強。顯然,這樣的教學模式是不規范的,其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也難以保證,舞蹈專業課程的開設成了缺乏實質性衡量標準的表面功課,學生的成就感無從談起,老師的榮譽感也缺少教學成績的支撐,高校舞蹈教學因為過于隨意,而顯得無足輕重。數據調查顯示,普通高校的舞蹈課程設置多以選修課為主,選課的大學生只占一小部分,局限性很強,吸引學生學習的動力不足,高校舞蹈教學應降低門檻,擴大受眾面,同時借鑒其他藝術專業的教學經驗,規范化教學,標準化考核,提升教學質量。
三、高校舞蹈教學改革的思路
隨著高校的不斷發展,期待高校培育出更多懷揣藝術家夢想的舞蹈高材生,兼備扎實的舞蹈基本功和深厚的藝術文化底蘊。分析目前的教學現狀,不難看出,各高校雖然開始舞蹈教學課程,但主觀重視程度有限,師資力量不足,高校不愿投入過多的人力物力,并且舞蹈教師大多是專注于本專業的單一知識結構型老師,自身綜合素質較低,這些都限制著舞蹈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基于目前高校舞蹈教學現狀的分析,結合高校素質教育改革的新環境和普通高校自身辦學的特點,本文總結出一些合理化改革建議,希望能為我國高校舞蹈藝術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
(一)高校舞蹈教學改革要拓寬“受眾面”。中國教育的傳統一直傾向于“精英教育”,通過各種測試將學生成績劃分優劣,甚至入門時講究“優勝劣汰”,這對于部分學生的積極性無疑是一種打擊。高校的舞蹈教學應該摒棄這種傳統觀念,敞開式地迎接每一位舞蹈愛好者。素質教育改革目的是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只是優等生的綜合素質,重點栽培尖子,忽視其他學生,這種行為是違背教育公平性的。舞蹈藝術教育改革,推行的應該是舞蹈藝術的普及,而非專業院校的專業教育,所以要拓寬其受眾面。
(二)高校舞蹈教學改革要提高“軟實力”。就舞蹈教學而言,學生的軟實力其實就是指藝術觀賞力、藝術品評力以及藝術感悟力。舞動作品吸引觀眾的不只是舞臺上絢麗的舞美和華美的妝容,還有舞者對作品的演繹和情緒的宣泄,一部作品應該就是一個故事,舞蹈是有靈魂的,舞者也應該是有情感的,高校舞蹈教學改革需要提升的軟實力意義就在此。軟實力是相對于硬功夫而言的,舞蹈教學離不開基本功的練習,教學改革要注重二者兼顧,共同提高。(三)高校舞蹈教學改革要倡導“標準化”。高校舞蹈教學改革,需要完善舞蹈課程的學科體系和教學大綱。目前,普通高校的舞蹈教學大都照搬了專業舞蹈院校的教學方法和授課模式,說到底是不適用于非專業類學生的。普通高校應結合自身學生的特點和能力,建立起科學統一的教學方案,專門針對普通高校中的非舞蹈專業學生授課,統一教學要求和考核標準,提高課堂感染力和學習效率,讓更多的學生學有所成,高校舞蹈教學改革要統一標準,逐步推進。
四、結語
綜上所述,普通高校的舞蹈教學,應該針對本院校學生的舞蹈基礎和學習能力,逐步開展教學工作,兼顧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高校的教學目標。在授課過程中不只在肢體動作上嚴抓嚴管,也要注重學生舞蹈感悟力和品味力的培養,要讓學生的舞蹈表演兼有視覺震撼力和感官沖擊力。普通高校舞蹈教學工作的改革從大綱設置、課程安排、作品排練等方面下手,同時對舞蹈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期全面提升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舞蹈教學的授課質量。
作者:林芷伊 單位:成都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范紅艷.淺談高校舞蹈教學改革[J].音樂大觀,2013,6
[2]姚琳.加強音樂舞蹈融合,實現高校舞蹈教學改革[J].藝術教育,2014,2:73
[3]安華文.高校舞蹈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5:199
- 上一篇:淺析鋼琴在舞蹈教學中的價值
- 下一篇:大學生創業教育分析論文5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