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時代民族舞蹈教學的創新

時間:2022-07-30 03:32:18

導語:淺談新時代民族舞蹈教學的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新時代民族舞蹈教學的創新

【摘要】我國民族舞蹈有著悠久的歷史沉淀,是我國文化形象的代表之一。民族舞蹈教育經過多年發展,在課程設置、專業分類、技能培訓上,都取得了可喜的進步與成果。但不可否認,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民族舞蹈教學存在缺乏創新、師資不足的問題,亟待變革與調整。

【關鍵詞】民族舞蹈;舞蹈教育;融合發展

中國的民族舞蹈有著多年的歷史積淀,是人民群眾長期物質積累和精神智慧的結晶。我國的民族舞蹈,與文化背景密切貼合。舞蹈語言中,表達著人們從古至今探索未知的途徑,傳遞著我們對自然世界的敬畏,記錄著人與其他物種的溝通。我國民族舞蹈種類繁多,藝術形態和演繹技巧豐富多元,特色韻味與形體美感攝人心魄[1]。不可否認的是,新時代我國民族舞蹈的教學與發揚,得到了市場的認可與重視,但仍有一些瓶頸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一、我國民族舞蹈教學的發展歷史

建國初期,工業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百花齊放,群眾響應政府號召,搶救民族文化遺產,推陳創新,在建立新家園的勢頭下,涌現出不少既符合時代需求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優秀作品[2]。1954年我國第一個專門化的舞蹈學校成立——北京舞蹈學校(1978年更名為北京舞蹈學院)。在蘇聯舞蹈專家的協助下,第一批從事舞蹈教育的教員接受了科學、系統的培訓,旨在為新中國培養輸出高素質、高能力的舞蹈人才[3]?!啊睍r期,我國的許多文娛活動受到限制,舞蹈行業的發展也受到不小打擊。許多舞蹈院校的教學活動被禁止,人們的思想意識發生巨大變化,學校招生被迫停止,舞蹈教學事業陷入停擺狀態[4]。改革開放,帶來了新的社會風尚,舞蹈教育教學得到恢復。20世紀80年代北京舞蹈學院作為國內唯一的舞蹈教育高等院校,在時代的契機中,得到充分發展,劃分院系、細分專業、設置一級二級學科,民間舞蹈教育、表演、編導,都有對應的專業[5]。20世紀末期,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我國的教育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民族舞蹈教育延伸到普通高等院校,同時百姓對于舞蹈教育的迫切需求,促進了各地民間培訓機構的興辦。許多非藝術院校也設立了舞蹈系和藝術團。此外西方舞蹈藝術形式在國內廣泛引起年輕人的興趣,民族舞蹈的教育傳承受到一定沖擊[6]。

二、我國民族舞蹈教學的現狀研究

經歷過民族舞蹈教學的萌芽階段、遲滯時期以及遍地開花的繁盛發展。在深化改革的新時代,人民群眾對于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對于文藝表演形式也有了更多的期待。我國民族舞蹈有著無與倫比的魅力,在市場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一)教學理論重視不夠諸多藝術院?;蛘吒咝TO置的舞蹈專業課程中,舞蹈教育教材相對落后,許多理論基礎知識停留在過去的方式方法,忽視了學生主體的能動性,難以滿足新時代學生的需求,也無法激發他們的興趣。導致教育重實踐技巧,而忽視知識基礎。老師的教學方式仍以灌輸式為主,缺乏創新的引導和啟發。實踐層面的基本功練習,可以使學生的體型體態,肢體技巧達到不錯的水平。但思維層次的內容匱乏,會讓年輕的學生們難以理解民族舞蹈除了美感、舞藝之外,還承擔著傳統文化保護、民族基因延續的作用,每一種特色的民族舞種都是有故事和韻律的。原始的民族舞蹈有著宗教的神秘感和儀式感;少數民族舞蹈傳遞著其民族發展過程中的集體智慧和種族個性。這些都需要學生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去了解民族舞蹈的本質與精髓。我們不能否認,高等院校舞蹈專業的學生在文化課程上的學習相對薄弱,而高等院校的教學往往因循過去的方式,更注重技術層面的提升,對基礎理論知識的重視度不夠。(二)優秀教師資源匱乏民族舞蹈教師是培養青年舞蹈演員的中堅力量,教師素養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和學生水平。我國民族舞蹈老師的培訓機制尚不健全。在不同的高校中,教師專業性良莠不齊。高校這些年通過擴招吸納了不少對民族舞蹈感興趣的青少年學生,但老師梯隊人才缺乏,優秀有經驗的老師更是少之又少,這對于民族舞蹈教育的發展有一定的制約。高校的情況還不算最嚴重,處在下游的民族舞蹈,許多都未能進入高校課堂,只是坊間有經驗的舞者,通過親身授受給年輕一輩的舞者,使傳統經典得到延續。由于缺乏市場的重視,在教案或者資料文獻里,很難找到系統的知識介紹,一些老一輩的舞蹈家離世之后,出現無人會教且無人繼承的局面,也是一小部分民族舞蹈面臨的尷尬處境。在民族舞蹈教學的師資資源中,還有不可忽視的性別問題。從事舞蹈教學的女性教師占比較高,也對學習民族舞蹈的學生以女性為主造成了影響。女性以柔美、優雅為主,男性的力量、平衡卻也是舞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民族舞蹈中有不少是雙人舞呈現的,需要男女協同創作演繹,男女教師力量嚴重的不平衡,對民族舞蹈教學的長期發展不利。(三)商業市場嚴重沖擊經濟全球化發展,必然引起文化的遷徙和交融,西方流行舞蹈迅速涌入市場。偏古典的拉丁舞、倫巴舞,以及現代快節奏的爵士舞、霹靂舞、機械舞,這些舞種很好地迎合了年輕人的喜好,不少普通高校專門設置了西方舞蹈的專業課和選修課,地方培訓機構多以培訓西方舞種為主。根據圖1深圳市2018年284家舞蹈培訓機構的舞種分類可以看到,商業化的市場中西方舞蹈對民族舞蹈的培訓有一定的沖擊。地方培訓機構,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盈利是其主要目的。這意味著民族舞蹈的文化傳承不能與商業價值相悖,如何既貼近市場,順應時代變化,又保留傳統基因是我們需要探求的出路與方向。

三、我國民族舞蹈教學的創新路徑

(一)政府加大投入與宣傳,促進民族舞蹈教育滲透式發展。我國的民族舞蹈,一直就是國家的瑰寶,在歷史的歲月里,在現代化的進程中,涌現的大量經典作品都極大地鼓舞了人民群眾,并成為國家名片,在世界的舞臺里宣揚了中華文化。民族舞蹈的教學離不開官方支持。政府的相關部門,可以牽頭組織民族舞蹈的教學推廣,從高校到民間,讓民族舞蹈不僅出現在大學課堂,也出現在高中、初中、小學的課堂上,讓民族舞蹈教育實現滲透式發展。從更小處著手,讓更多的青年一代,理解民族舞蹈的魅力,在文化、理論、內容上豐富他們的知識,使得他們更能領略民族舞蹈的神韻和故事,從而對民族舞蹈產生興趣,為將來有更多的人從事舞蹈行業、參與舞蹈教育做儲備。政府不僅是最有力的支持,也是最有利的支持。通過相關部門的資金投入,能夠極大地改善學校民族舞蹈課堂教育的環境,從設備到場地,使得學生能在具有美感的氛圍當中去感受民族舞蹈的精神內涵。除此之外,還可以在宣傳端發力,使民族舞蹈在民間廣泛傳播,獲得更多社會認可,從而引導地方的教育培訓機構進行方向性的調整。(二)高校大膽改革與創新,實現民族舞蹈教育高質量產出。高等院校是我國民族舞蹈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教育輸出端口。針對師資力量的問題,學校要敢于優勝劣汰,擇優選取專業老師,將一部分優秀的年輕學員轉化成教師人才。積極挖掘地方有經驗的傳統舞者,打破制度的制約,保護好這些舞者的能力,充分利用文化資源,讓他們在文化傳承道路上的價值得到尊重。改善現有的教學模式。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不太能滿足當下年輕人的心理需求。時代的發展既是挑戰,但也是機遇。由“灌輸”——“互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除了實踐的課堂教學與互動,也可以通過借助便捷的互聯網工具,實行視頻教學、網絡互動、微課體驗等,這對于學生來說,一方面能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增強其主觀能動性,充分參與到課程的學習和實踐中,消化學習內容。另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思維,推陳出新,讓民族舞蹈煥發新的活力,在新舊東西的碰撞中,探求出更多的路徑。(三)交叉領域融合與合作,推動民族舞蹈教育跨越式發展西方舞種的傳入,雖對我國市場形成了一定沖擊。但作為一個開放包容的民族,我們真誠接納其他優秀的藝術形式,并可以在這種藝術碰撞與融合中,產生不一樣的火花。民族的舞蹈同樣需要走出國門邁向世界。在2019年舉辦的第二屆“絲綢之路舞蹈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國內專家與諸多來自美國、芬蘭、澳大利亞等不同國家的專業舞者,共同商討了舞蹈教學的國際化方向。我國已有越來越多的舞者前往國外學習、交流和表演,同時國內也引進了不少專業性強的外籍舞蹈教師,這些交流合作,能夠幫助我們吸收其他國家教學方式中的長處,應用到國內的教育中,也能夠幫助學生適應國際環境,將民族舞蹈推向國際化的舞臺。除了東西方不同舞種結合,傳統舞與現代舞結合,還可以嘗試舞蹈與音樂的結合,舞蹈與武術的結合,這些結合方式市面上均有實在的作品,且取得了很好的反響,令人耳目一新,2013年天津歌舞劇院推出的《泥人的事》集合了天津民間的民族舞蹈元素和西方的流行舞蹈元素,融通自然具有別樣的美感。在民族舞蹈教學中,引入新的結合方式,實現矩陣式發展,這對于教學的趣味性以及長久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四、結語

民族舞蹈印刻著我們的歷史文化基因,積累了中華兒女的集體智慧和民族精神。傳承和發揚民族舞蹈,是展現中國文化的重要方式。民族舞蹈教學不能停留在技術層面,還要注重文化內涵;不能因循守舊,還要融合創新;不能資源消耗,還要充分發展。通過理論到實踐的創新,官方到民間的重視,東方到西方的融合,我國的民族舞蹈教學必然會打開新的局面,煥發持久的活力與能量。

參考文獻:

[1]趙慕樺.新時代背景下民族舞蹈教學改革創新研究[J].大眾文藝,2019,456(06):211.

[2]呂雪.新時代少數民族舞蹈的文化傳承體系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9,40(03):121-124.

[3]彭飛.新時期民族舞蹈教學理念創新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7):67.

[4]楊雯.社會文化變遷與中國民族舞蹈藝術教育創新研究[J].大眾文藝,2016,No.384(06):249.

[5]趙躍.文化館的民族舞蹈教學方式分析與研究[J].大眾文藝,2017(10).

作者:諾敏 單位:內蒙古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