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師范生心理困惑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26 09:14:00
導語:女師范生心理困惑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入學不久的女研究生在師大校園里論文無疑是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然而,在當今復雜的社會背景下,及師范院校的特定氛圍中,加上女生自身的一些特點,使得不少研一女師范生常會遇到一些心理上的困惑。為了能幫助這一群體盡快適應研究生生活,本文對她們遇到的心理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梳理并提出若干心理咨詢對策。
[關鍵詞]研一女師范生心理困惑心理咨詢咨詢策略
一、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師范院校研究生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其中女學生人數占了較大比例。在當前新的社會形勢下,加上女生自身的一些特點,使得不少研一女師范生往往會遇到一些心理上的困惑。
心理困惑,是指個體在工作、學習、交際以及自我等方面遇到的不解、迷惑,在一定程度上會引發心理的矛盾和沖突,產生了一些非理性的思維方式和焦慮、壓抑等消極情緒,從而影響個體的正常生活,但還未到心理障礙的程度。筆者有機會與不少的研一女師范生進行過深入的交流和一些面談咨詢,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對這些心理困惑進行了分類,并提出相應的心理咨詢策略。
二、主要心理困惑及其成因
1.路在何方——研一女師范生的專業方向的選擇
研究生階段的培養方向及培養目標不同于本科,對師范類的研究生而言,研究生教育主要培養學生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培養模式也從通識教育轉向注重專業研究的導師制。同時,這也要求研究生對自身特點、能力意愿、興趣愛好以及所處的環境條件做出適當的評估,以便于確定合適的學習目標和研究方向。這種轉變對不少新生來說是一個困難的過程,即便對曾經工作過又重返校園的老生來說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研究生們來說,往往會經歷“激動—迷茫—了解—評估—定位”的過程,甚至是往復的過程。由于女師范生自身的一些特點,譬如,入校的年齡一般為22歲以上,畢業時基本到了晚婚晚育的年齡;畢業后是繼續讀博還是就業,亦或是結婚生子,這些情況也是女研究生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2.情歸何處——研一女師范生的情感世界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女研究生是受教育較高的一個群體,對愛情的理解和追求上也會有其獨特的一面。女研究生的愛情狀況可以大致分為兩種類型:正在尋覓型和正在維持型。前者主要指那些“懵懵懂懂”讀完本科又繼續讀研的女生,有一天猛然發現“歲月不饒人”,加上周圍“出雙入對”的觸動,才意識到該抓緊找自己的“另一半”了。然而,她們所處的是師范院校,顯然這些院校的男女生的比例是嚴重不平衡的,女生占了大多數。這無疑給意欲尋覓意中人的女生設置了很大的障礙。維持原來愛情的女生同樣也面臨著不少問題,校園里的“執子之手”是讓人羨慕的,可惜大部分女生的愛并不在身邊,另一半可能在別的城市甚至國外。女生相對男生而言,依戀性較強,不見面的日子里,盼望重逢那一天;好不容易見了面又卻常因現實中不順心的瑣事引發矛盾。
3.滄海一粟——研一女師范生的人生定位
女研究生在當今社會中也算高素質的知識群體,在社會的關注下,女研究生們是帶著某種榮耀及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走進學校大門的。一般說來,人在得意時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從而對自己產生較高的期望值。經過一段時間的學校生活以后,發現現實情況并不像她們想象的那樣美好,學業壓力、就業壓力無處不在,城市消費又是如此高,原先的理想就象空中月,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之大讓她們不免產生心理落差,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忍不住追問自己的出路在哪里,人生價值又在哪里。
三、心理咨詢策略初探
心理咨詢(psychologicalcounseling)是心理咨詢者通過和來訪者的商談、討論、勸告、啟發和教育等方式,幫助他們解決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礙,以便他們更好地生活和發展。心理咨詢的形式多樣,筆者常用的咨詢方式主要是個別面談咨詢的形式,個別面談咨詢是一個發展的過程,遵循一定的步驟或維度,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1)開始會談,建立和諧關系。(2)收集信息,引出故事、憂慮、問題、話題等。(3)制定共同目標。(4)工作。探討不同的方法,找出來訪者的矛盾及沖突。(5)結束面談,并把所獲付諸于實踐。在這五個階段中,各種咨詢策略和技巧要靈活運用,才有利于推進咨詢的進展,達到一定的效果。針對文中女師范生遇到的一些具有共性的心理困惑,筆者根據所學的心理知識及經驗積累,相應地提出了如下心理咨詢策略。
1.決策咨詢
決策咨詢(decisionalcounseling)(也稱問題解決方法)。其理論源于本杰明•弗蘭克林的系統決策模型和弗蘭克•帕森斯的特質因素理論,前提是來訪者需要做一些決定,譬如決定選擇一種職業,決定選擇一個伴侶或關于選擇如何生活等。決策咨詢通過了解來訪者的相關信息,找出其問題所在,同時綜合考慮來訪者自身的特質、能力、技能、興趣以及相關的環境條件,與來訪者一起商討可行的解決方法,促進來訪者的決策過程。
[案例]雯是研一女學生,本科所學專業是漢語言文學,抱著對教育的熱情考進某師范院校教育系。入學半年了,她閱讀了不少教育名著,也聽了一些有關教育的講座,卻仍找不到學習的興趣點,也無從確定以后的研究方向,她至今仍很迷茫,“我感到很困惑,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么,有時覺得我喜歡某個研究領域,可是學一段時間還是找不到感覺,又擔心自己沒有能力在這個領域發展,不久就被我否定了”。
隨著面談的深入,在了解了雯現在的心理煩惱之后,在筆者的引導下,她講述了她的興趣及學習傾向性方面的具體例子,她說“開始我以為我喜歡教育哲學,可半年下來還是找不到感覺,發現哲學理論‘晦澀難懂’。后來,我閱讀了有關文化方面的書籍,并參加有關這方面的講座,才找到了一點舒暢的感覺。但我現在學的是教育專業,真拿不定主意該如何選擇以后的研究方向。”
雯存在選擇困惑,她原本學的是文學,結果卻選擇了教育專業,教育門類繁多,雯陷入了無從選擇的矛盾之中。針對雯面臨的問題,筆者在咨詢過程中主要運用“決策咨詢”的策略:一方面傾聽她現在的故事——憂慮及內心的矛盾,另一方面詳細聽取她對自身特點的描述,并讓其做了關于職業興趣、能力傾向方面的心理測試。另外,還詢問了雯現在的學習條件,譬如她所在院系的師資、課程設置等情況。綜合以上因素,與雯共同探討、分析,最終達成共識,即:雯嘗試從文化的角度研究教育的某一方面,如課程文化、教學文化以及教師文化等。
2.共情
共情(empathy),是指一個人能夠象另外一個人那樣看待和經歷這個世界。共情是人本主義者卡爾•羅杰斯的“以人為中心咨詢”(person-centercounseling)中所體現的一種理念。羅杰斯認為人的生命是一種主動的過程——自我實現的過程。這一過程可能會受到一些內、外因素的干擾,但人自身的生命成長的進程不會因此而停止或毀滅。因此,當來訪在成長過程中受困或受挫時,咨詢師只要在咨詢過程中以來訪者為中心,聚焦于他或她的意義和情感,像來訪者那樣看待事物,尊重和理解來訪者的感受,與其一起尋找潛在的意義和力量,讓來訪者更好的認識自己,重獲生命的力量。
[案例]梅是一個聰慧的女生,在班里表現突出,常受到周圍人們的羨慕。然而,有段時間她情緒低落,來找筆者咨詢。在學校咖啡屋安靜一隅,她對筆者訴說了自己的苦惱——愛情和友情都不順。愛情方面,她和她男朋友是本科同學,現在身處兩地,幾個月見不到一面,常因一些誤會而引發不快,委屈和怨恨越積越多,這種狀況讓梅感到痛苦。“我們兩個都是很要強的人,總是不能容忍一些事情,有時也想過分手,可再去哪里找合適的男友呢,師范院校的情況是女生多男生少,這讓我很矛盾。這階段跟室友關系相處也不好,我習慣晚睡,晚上可以靜下心來寫點東西;而室友喜歡早睡,并且不能有聲響。我也盡量注意,可是,難免會有不小心的時候,她一睡不好,就埋怨個沒完沒了?,F在的日子真是糟透了?!泵芬荒樀目鄲灐?/p>
在與梅會談的過程中,發現她具有較強的獨立能力,只是由于與男朋友的關系緊張,再加上與室友之間的摩擦,造成了梅心理上的失落和委屈,這些消極因素滯留在心中,無法排解和宣泄。在這種情況下,筆者覺得梅現在最需要的是傾訴——一種能夠被傾聽者接納的傾訴。因此,在會談中,筆者主要側重運用“以人為中心”的共情策略,大多時間里認真傾聽,尊重梅的看法和情感,以非判斷的態度與她一起感受。同時,并非一味的“共情”,還需要適時地從共情中發現梅的“正面優點”,幫她恢復自信。在咨詢過程中,筆者發現梅是一位具有“自我”傾向的女生,看待問題、處理事情傾向于從自己的立場和情感出發,而較少去關注他人的感受,因此筆者試著從“共情”的另一角度,鼓勵她與他人“共情”,即“換位思考”。筆者提了兩點:(1)在和男友相處中,遇到問題時是否會積極溝通并一起解決。(2)如果你喜歡早睡,而你的舍友習慣晚睡,你希望你的舍友如何做呢?!^了一周后,筆者在校園里又見到了重新充滿活力的梅。
3.意義反映
意義反映(reflectionofmeaning),其理論源于維克多•弗蘭克爾的意義療法。對于個體而言,人都生活在行為、情感、思想和意義的四個維度之中,并且它們是一個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系統。一旦某一維度有了困惑,其他三個也受到影響,進而又影響到有困惑的維度,因而影響到人的整體生活。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些實體當中,譬如家庭、文化、個人經歷等,我們同時給予這些實體賦予意義。同時,這些意義又會體現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人是為著某種意義而思考著,體驗著,行動著,一旦意義出了問題,這些人往往會產生心理上以及行為上的改變。在面對這些人的咨詢時,筆者常使用“意義反映”作為主要的咨詢策略。在來訪者的故事中幫助其尋找到一個“為什么”,也就是來訪者的生活驅動力,幫助他們從“意義過輕或過重”或“意義喪失”的困撓中解脫,重拾生活的意義或重構新的價值體系。
[案例]娟子是一個勤奮的學生,考進某重點師范大學時,娟子曾暗暗立志,在教育領域要有所作,要成為教育家。可入學一段時間后,她的心靈就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同學們大多都出類拔萃,就業狀況不容樂觀,而教育現狀又猶如滾動著的巨大車輪在負重前行。自己站在這巨輪旁邊,卻有一種“無能為力”的感覺。她開始懷疑起自己的理想,“我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真的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嗎?即使我通過努力實現了理想,又能為教育做出什么來呢?!本曜油蝗挥X得奮斗失去意義,學習一下子變得無所謂起來。可是,勤奮進取的個性卻又不允許她這樣“無所謂”,因此她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和內心的掙扎之中。
在對娟子進行咨詢中,筆者側重使用了“意義反映”策略。娟子之所以陷入困境,主要原因在于她生活意義的喪失,從而導致情緒波動。因此,需要幫娟子重新搭建起她的人生價值的架構。在咨詢過程中,筆者建議娟子用歷史的眼光來辨證看待目前的教育現狀,經過短短的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的教育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而這些成績的背后是無數人努力的結果。一個人的力量看似是微乎其微,但凝聚起來力量是巨大的,猶如水滴匯集成小溪,無數小溪匯集成江河,最終形成浩瀚的海洋一樣。然后又與娟子一起分析了她平時生活、學習中的一些例子,并指出蘊涵其中的意義。通過談話,娟子的臉色漸漸明朗開來。
以上的這些心理咨詢策略分開來敘述,并不意味著它們是孤立的,在心理咨詢實踐中,各種策略、技巧常常會融合使用。當然,不同案例側重點會有所不同。本文之所以分開論述,一方面是文章寫作的需要,另方面也是想強調在實踐中,要根據不同來訪者的情況靈活選用咨詢策略。
四、結語
筆者希望通過本文能對女研究生們,尤其研一的女師范生們提供一點有益的啟示,借以提高她們自身的心理健康意識,進一步增強心理適應能力,從而更好地發展。同時,也希望家庭、學校、社會多關注女研究生的種種心理困惑,共同尋找有效的解決途徑和方式,促進她們更好生活和學習,以期在教育等領域作出應有的貢獻。
【注釋】1.文中提到的雖是研一女師范生,但由于女研究生群體的生活和學習具有許多共同點,即正處于戀愛、結婚的階段,所以本文提到的案例對其他專業和年級的女研究生們也有借鑒意義。2.來訪者,指前來咨詢的人,不同的理論流派對這稱呼不一,如“以人為中心療法”稱“當事人”,本文統一稱“來訪者”。3.本文案例已經得到以上來訪者的同意,為尊重來訪者,文中案例做了適當調整,人名皆用化名。4.納粹期間,維克多•弗蘭克爾在德集中營中,通過尋找個人意義而存活下來,并且創造了意義療法。
參考文獻:
[1]張小喬主編.心理咨詢的理論與操作[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13.
[2]車文博主編.心理咨詢大百科全書[M].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0.
[3]AllenE.Ivey,MaryBradfordIvey著.心理咨詢的技巧和策略——意向性會談和咨詢[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5):23.330.173.267-280.
- 上一篇:職??茖W發展觀學習心得體會
- 下一篇:網絡心理學研究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