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問題和對策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07 06:25:00

導語:學生心理問題和對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心理問題和對策研究論文

【摘要】文章提出新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身份轉換過程中遇到新區建設等問題時必然造成一些心理上的不適應,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這部分學生的心理特點,解決好新老校區過渡時候的新生心理健康問題。

【關鍵詞】新校區;新生;心理問題;角色轉換

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高校也迎來了改革發展的高峰時期。目前最明顯的變化是許多高校都逐漸建立了新校區,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擴招給高校帶來的硬件落后的壓力,為高校的蓬勃發展打下了基礎。同時由于部分大學新校區建設中出現一系列制約大學發展的因素,在目前高額負債的情況下,關于新校區牽涉到的中國高校建設和實踐研究成為了熱點話題。

一般來說新校區的建設有以下三種:(1)異地擴建,指不放棄原有校舍,在離原校區較遠地方建立新校區,老校區和新校區同時使用,師資、行政管理都屬于一個系統;(2)原地擴張;指在本校區附近擴大校園面積,建立新校區,新校區建設完畢后,成為統一校區;(3)整體搬遷,大學擇地重建新的校區,通過陸續搬遷的方式,徹底放棄原校舍,在新校區統一管理建設。

長期以來,心理學研究者的目光都聚集在籠統的大學新生的心理適應問題方面,忽略了在“新校區”這個特殊概念情況下產生的新的問題。根據目前的高校新校區建設和投入使用的情況來看,新生通常被安排最先入住各方面條件都不太完善的新校區,在新校區建設與新生入住并行的情況下,新生在從“高中生”到“大學生”這個角色轉換過程中遭遇到比以往更多的問題。

一、抑郁和焦慮程度增加

在以往對新生的心理研究中,都有數據表明新生中最容易出現的就是焦慮、抑郁癥狀。原因主要來自于新生對環境的不適應和對未來大學生活的迷茫兩個主要方面。新校區新生的抑郁和焦慮程度增加的原因還來自于以下兩個方面:

1.新校區離老校區的物理距離。大部分新生在入學以前對大學都有非常美好的期望,帶著浪漫的想象來到高校,希望能夠感受大學的濃郁的學術氛圍,得以自由發展。但當他們跨近新校區校園后,發現想象中的安靜、美麗的校園竟是一片聲音嘈雜的工地,有的大學新校區甚至是在荒蕪人煙的遠郊,什么設施都很落后,離老校區又存在一段令人難以接受的距離。從“第一印象”方面,新生很難把自己與這個學校聯系在一起,有很強的疏離感。

2.角色認同出現障礙。大學的理念、校訓校風校規、校歷???,共同構成撐起一所大學的基本心理支持系統和基本行為指導系統。由于新校區建設的倉促和不規范,使很多新校區在第一批新生入學初期感受不到任何關于本校的相關信息。這樣的心理沖擊對大學新生來講,是對以往觀念的強烈沖擊,而如果事先又沒有對學?,F狀做好充分準備,勢必給學生在“大學生”這個角色認同上出現障礙。

3.環境的影響。這部分新校區因還在建設過程中,必然會對學生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產生消極影響。由于交通和購物不便,部分學生很少與外界溝通,封閉自己,也會造成抑郁和焦慮程度增加;另外,從身體角度來說,新校區的噪音污染和環境惡劣必然會潛在影響新生的心理狀態,產生不適應。

二、專業學習興趣降低

在高校中,良好的學習風氣會直接影響新生的學習動力和熱情,特別是對于沒有大學學習經驗的新生來說,高年級學長們就是他們學習的范本、榜樣。新校區的新生很難及時掌握該專業高年級同學的學習狀態和就業升學情況等信息,缺乏觀察學習的機會,于是對學習倦怠,對未來迷茫。另外,由于部分高校新校區的專業教師在下課后急于離開新校區,減少了和新生們交流的時間,新生在專業方面的很多問題得不到老師的及時解決,也是部分新生失去專業學習興趣的原因。

三、人際交往出現較大問題

人際敏感是任何一名大學新生都會遇到的一個普遍現象。對于剛入學的新生的來講,由于對周圍環境的不適應,閱歷淺、思想單純、心理不成熟、自我中心等原因都會產生人際關系不和諧現象。

由于新校區相對的封閉,課外活動不豐富以及學生自身的惰性,新校區居住的新生把很多的注意力放在寢室內部或寢室之間。由于現在的新校區宿舍一般條件都較好,一個寢室內部住的人比較少,一旦出現寢室矛盾很容易激化成大的問題、造成嚴重的心理障礙。如果不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直接導致學生無法正常休息、學習乃至退學。

四、容易出現強迫癥狀

近年來,學生的強迫癥患者有增加的趨勢。強迫癥主要表現在強迫性觀念、強迫性動作。在新校區的學生中,受到人際關系交往、專業學習等以上方面的影響,容易出現強迫觀念。強迫觀念即反復糾纏于某個想法而自身無法控制,非常難受,嚴重時無法睡眠和聽課。

五、保障新校區新生的心理健康的對策

1.首先要保障新校區與原校區的歷史文化傳統,包括學校的辦學理念、人才培養方式、校規校紀、傳統活動等基本符合,通過雕塑、宣傳欄、標語等方式讓新生進入新校區時就感受到該大學的獨特文化氛圍,用大學的風范吸引學生。

2.加快圖書館、運動場、文藝活動中心、電影院等硬件設施的建設,用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來保障新生們的課余生活,在集體活動中發揮才能,挖掘潛力。

3.發揮新生輔導員在學生中的作用,輔導員及時了解學生心理狀況和學習情況,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學習信息,讓學生有歸屬感、安全感。

4.完善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制度,對新區學生應加強心理健康方面知識的教育、指導,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及時成立心理咨詢中心,提高咨詢人員的專業素質,讓新生順利度過這段“孤獨”的時期。

5.加強對新校區教學人員的管理工作。發揮專業教師在新生中的指導作用,可以用班導師的方式增進專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

總之,“新校區”的建設不僅包括樓舍建設的問題,還包括了文化繼承、心理整合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新校區建設工程的完善,新生的一部分心理問題也隨之解決;但與文化繼承有關的心理問題,不僅是新校區有高年級學生和老師的入住就可以解決的,因此新校區的一系列心理問題都值得繼續探討。

【參考文獻】

[1]江立成,魏婷.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和發展趨勢[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2007,(3).

[2]唐萍.大學生心理轉型期心理健康問題的初探[J].安徽體育科技,2007,(3).

[3]趙伶俐.大學多校區心理整合策略研究[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9).

[4]周鵬生.生活事件對民族院校大學生心理的影響[J].社會心理科學,2006,(2).

[5]許國彬,等.涉外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教育對策[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