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心理教育模式實踐論文
時間:2022-09-07 06:37:00
導語:中學心理教育模式實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特區學校心理教育的模式必須符合特區和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解決好以下問題:(1)開展心理教育的目的即心理的功能定位問題;(2)心理教育的內容;(3)心理教育的機制與機構建設問題;(4)心理教育效果的評價與反饋。這些問題構成了心理教育模式構建的骨架。學校心理教育的教育功能一般有兩種取向。一種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取向,是以發展為目的的一種取向;另一種是針對部分有心理困擾或障礙以及其他需要提供幫助的學生的,是以保持和維護為取向的。這兩個取向相互補充構成了現代學校心理教育的主要功能。但是,就特區中學而言,由于遴選機制的影響,學生中存在心理問題或心理困擾問題的比率以及心理發展偏離軌道的學生的比率相對較低,因此,應該將工作的重點放在發展的目標上,為最大多數的學生提供教育服務。構建學生心理教育模式還要研究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主要因素,以便采取相應措施去影響、改變這些因素,為學生的心理發展創造優良的環境。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因素歸結起來主要包括家庭因素、教育因素和社會因素。
這三個方面的因素交互作用,形成一個巨大的網絡,以潛隱或外現的方式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生的心理發展。要消除這些因素的消極影響或發揮這些因素的積極作用,就必須從這三個方面入手,構建起三者的協作運行系統。具體來講,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強學校和家庭之間、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聯系和信息反饋,切實辦好家長學校,改革和更新家長會教育的內容和觀念;
2.樹立素質教育觀,全面推動學生的素質發展,建立適合素質教育和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和整體素質提高的新的評價機制;
3.努力提高教師素質,特別是掌握教育理論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
4.努力開拓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融入社會之中;
5.改革課程設置,開設心理教育課程和學習策略教育課程,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整體效益;
6.建立健全心理教育機構,融心理教育于日常教學活動中;
7.創建優良的校園文化;
8.樹立大心理教育的觀念,從各個角度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優化的整體素質。
要實現上述目標和落實措施,就必須有充足的教師資源和靈活、完善的教育和保障體系。為提高現有教師的心理教育水平,充分利用和發揮他們的教育優勢,極大地提高心理教育的成效和效益,我們制定了以心理指導中心為中心,班主任與科任教師全面參與的心理指導教育體系的工作保障機制。
二、學校心理教育的模式及其運作
1.學校心理教育模式
依據以上分析和理論構思,我們根據實際情況構建了顯性心理教育體系和保障機制與隱性心理教育體系密切結合、協同運作的綜合網絡化心理教育模式。
2.心理教育模式各組分的職能與運作
(1)顯性心理教育體系和保障機制顯性心理教育體系和保障機制主要由心理指導中心和班主任以及部分科任教師組成。
心理指導中心是負責心理教育的主要機構,擔負著調查學生心理發展狀況,制定教育、教學計劃,普及心理知識,開展心理咨詢、講座的任務,它從宏觀上進行運作,并協助教師幫助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其中心理咨詢室擔負著進行個體和團體輔導、建立心理檔案和進行心理測評的職責。心理網站等宣傳媒介負責宣傳心理知識、擴大心理教育影響的主要任務,心理網站和心理咨詢室結合進行網上咨詢服務,為家庭、教師和學生提供咨詢服務。班主任則主要負責在日常教育活動中進行滲透教育。心理指導中心通過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和進行學生心理測評掌握學生的情況,并及時將資料處理結果通報給班主任,為班主任實施教育提供第一手的資料;班主任和有關科任教師則將教育的結果和學生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質的問題反饋給心理指導中心,或請求中心提供服務和指導。同時,心理指導中心對班主任進行知識與實務培訓,提高他們的工作技巧和質量。
(2)隱性心理教育體系顯性心理教育體系和保障機制為有效地實施心理教育提供了機構保證,但是,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中還存在著許多隱性的作用因素,建設和充分發揮這些隱性因素的作用,對于彌補顯性教育體系和保障機制的不足,最大限度地挖掘潛在的教育作用,為學生的心理發展創造優良的物質和精神環境有著巨大的作用。因此,我們充分利用學校各機構協作運行的整體優勢,建立起了廣泛的隱性心理教育體系。
在這個模式中,學??梢宰畲笙薅鹊匕l揮作用的是校園文化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以及組織學生深入社會實踐。通過這些具體工作,既擴大了心理教育的影響,又促進了學生的心理發展,贏得了各個部門的支持。為有效地開展心理教育工作創造了條件。
作為特區一所非寄宿式學校,學生在家學習與生活的時間相對比較多,因而家庭教育在促進孩子心理和整體素質發展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在實踐中,我們通過家長會議、班主任家訪等途徑向家長傳授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家庭教育的正確方式、方法,營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
三、心理教育模式的實踐及其存在的問題
學校心理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必須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做好調查研究
由于我國的學校教育采用的是遴選制(高中尤其明顯),所以不同學校學生的情況又有所不同。各校在進行心理教育活動時必須首先做好調查研究,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措施,只有這樣,心理教育才能取得預期的目的。
2.發揮學校的整體優勢,采取不同形式的教育途徑和方法心理是一個整體,包含個體多方面的素質、素養,心理教育必須樹立這種大心理觀,通過學校的各個部門采取綜合化的舉措,建立多種形式的教育途徑,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效益。
3.要注意選好工作的突破口和工作重點。心理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堅持教育的原則,另一方面還要從現實出發,
選好工作的突破口,解決好學生的階段性心理發展問題。如開學初的新生適應問題,學期末的考試心理、考試技巧訓練等。
4.建立完善的機制和保障體系
中學的心理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集中起來主要有:
第一,心理測評問題?,F在流行的心理測評手段在中學大多是問卷形式,如果要測試學生多方面的心理特征,學生需要完成的問卷數量就非常驚人,這就為實際的心理操作問題設置了障礙。第二,對學生的評價問題。如何將心理素質的評價融入到對學生的綜合評價之中,是一個需要考慮和思考的問題。第三,心理教育科研問題。心理教育是一個新事物,在教育活動中還有許多需要加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有賴于心理教育科研來解決。第四,如何處理好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過程中心理教育的實效問題。第五,適合現代中學教育需要的心理教育課程設置和教材修訂問題。
- 上一篇:心理健康狀態研究論文
- 下一篇:腹部術后腰肌酸痛護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