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院心理弱勢學生群體危機干預論文

時間:2022-09-21 02:51:00

導語:高職學院心理弱勢學生群體危機干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學院心理弱勢學生群體危機干預論文

【論文關鍵詞】心理弱勢;學生群體;干預策略

【論文摘要】在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已占踞半壁江山,高職學院學生是高校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心理弱勢學生群體是心理危機的高發人群,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甚至釀成惡性事件,了解心理危機的表現,挖掘心理危機的根源,提供全面系統的心理危機干預方法和途徑,以保障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安全。

一、心理弱勢學生群體的危機現狀

高職學院心理弱勢學生群體是指學生自身應對挫折的心理能力較弱的學生群體,主要包括7大類學生:1.家境貧困者;2.存在明顯的攻擊性行為或暴力傾向,可能對自身、他人、社會造成危害者;3.人格有明顯缺陷者;4.有強烈的罪惡感或不安全感者;5.單親家庭感到社會支持系統長期缺乏或喪失,看不到“出路”者;6.有明顯的精神障礙者;7.性格內向者。2005年媒體報導了116起中國大學生自殺事件,高校接連發生大學生由于心理異常等原因而發生的傷人、殺人或自殺的嚴重事件,教訓十分慘痛。據相關資料顯示,大學生心理障礙人數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23%增長到90年代的25%,近來已在30%以上。2006年5月初,中國社會調查所(SSIC)對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武漢等地高校1000名大學生展開了一項針對“大學生心理”方面的問卷調查,2006年10月,筆者用問卷調查方式對本院500名學生進行調查發現,結果顯示超過1/4的被訪者曾經有過自殺念頭。生活中每個人對嚴重事件都會有所反應,但不同的人對同一性質事件的反應強度及持續時間不同,一般的應對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立即反應階段:當事者表現麻木、否認或不相信;完全反應階段:感到激動、焦慮、痛苦和憤怒,也可有罪惡感、退縮或抑郁;消除階段:接受事實并為將來作好計劃。危機過程持續會太久,如親人或朋友突然死亡的居喪反應一般在6個月內消失,否則應視為病態。當心理弱勢的學生群體突遇上述突發的挫折事件時心理承受力弱而可能引發危機出現。

二、心理弱勢學生群體產生危機的原因

目前,引起高職學院心理弱勢學生群體心理危機的原因主要有:急性殘廢或急性嚴重疾?。粦賽坳P系破裂;突然失去親人或朋友;重要考試失敗等。如失戀可引起嚴重的痛苦和憤懣情緒,有的可能采取自殺行動,或者把愛變成恨,采取攻擊行為,攻擊戀愛對象或所謂的第三者;對個人具有重要意義的考試失敗也可能引起痛苦的情感體驗,通常表現為退縮、不愿與人接觸,嚴重者也可能采取自殺行動。具體來講:(1)遭遇突發事件,如家庭發生重大變故、受到自然或社會意外刺激者;(2)學習壓力過大、學習困難者;(3)個人感情受挫者;(4)人際關系失調者;(5)嚴重環境適應不良導致心理或行為異常者;(6)身體出現嚴重疾病,個人很痛苦,治療周期長者;(7)患有嚴重心理疾病者,如抑郁癥、恐怖癥、強迫癥、癔癥、焦慮癥、精神分裂癥、情感性精神病等;(8)正在服用精神類藥物控制病情以及曾患心理疾病休學、病情好轉又復學者;(9)身邊同學出現個體危機狀況者;(10)轉系、休學、降級或近期遭受處分者。

三、心理弱勢學生群體產生危機的根源

高職學院心理弱勢學生群體心理危機產生的根源是非常復雜的,既有個體主觀心理因素的影響,也有與學校教育、社會、家庭等方面因素的影響:

1.自我價值取向的單一化。人格的核心是價值觀,在個體的心理及行為系統中,起核心、支配作用的是個體的價值觀念,而基礎教育階段則是青少年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但在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之下,有很多學生都把學習成績看作是評判自己價值的唯一標準。在這種價值觀念的影響之下,一心只讀圣賢書,而忽略了自己在素質、特長和能力等方面優勢的發揮及培養??忌洗髮W后,一旦發現自己在學習上不如別人、一向引以為自豪的“資本”不復存在,又沒有意識到通過發掘自己在素質、特長和能力等方面優勢加以彌補,此時很容易導致自我認知的偏差,引發心理危機。

2.心理求助方式的片面化。心理求助是指當個體遇到心理和情緒等方面的困難時,向他人尋求幫助以解決困擾和痛苦的過程。有關研究發現,人在遇到心理問題時,都是先力圖自己解決,然后才求助,同時大學生對于心理求助存在著一些不利于心理問題解決的理念。筆者在心理咨詢實踐中發現,雖然大學生對于心理咨詢在理念上持肯定態度,但當自己面臨心理困惑時,出于不愿暴露隱私或害怕被貼上“精神病人”標簽等方面的顧慮,往往對心理咨詢持否定態度,不愿尋求心理咨詢、不愿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他們往往更崇尚“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正是由于心理求助方式的片面化,致使長期的心理矛盾和沖突則很可能導致心理危機的產生。

3.心理支持系統的缺乏。大學生要維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則需要有一個來自于親人、同學、朋友等多方面的心理支持系統。的心理比較閉鎖、不善于同別人交流,他們從來不說自己不好的地方,從來不把自己的困難向別人說,有什么事都自己承擔,即使遇到心理問題也不愿意向同學、朋友尋求幫助。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缺乏一個有力的心理支持系統,又不愿意尋求專業幫助,當其面臨心理問題時則有可能長時問走不出心理困境,產生心理危機。四、心理弱勢學生群體的預防危機干預措施

由于心理弱勢學生群體容易出現心理危機,大力開展預防性心理危機干預是減少高職學院學生因心理問題導致惡性事件發生的主要措施。

1.大力開展預防性心理健康教育。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及利用網絡、報紙、板報、海報、廣播、心理沙龍、心理劇表演等多種形式,宣傳心理健康的有關知識,使心理弱勢學生群體掌握一般心理問題的調適方法,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作用和意義,正確認識心理咨詢,樹立“有心理困惑時尋求專業幫助是很正常和非常明智”的觀念。同時要加強學生的感恩教育挫折教育和全人教育,正確認識生命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承擔起生命的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實現大學生知識豐富、能力較強、素質較高的一體化的全面提升,真正培養高質量的全面發展的人,這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預防措施。

2.構建心理弱勢學生群體心理危機預防體系。

3.建立心理弱勢學生群體心理檔案并及早干預。具體來講,就是在大學新生入學之初即通過心理普查和相關調查,及早發現心理問題學生和學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建立心理弱勢學生群體的心理檔案,對心理弱勢學生群體中心理困擾較為嚴重的學生應逐一訪談,并根據訪談情況給予積極、有效的心理幫助或心理干預。此外,還應定期對政治輔導員、班主任和學生骨干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專題培訓,使他們具備初步的識別心理問題的能力,并要求學生政治輔導員、班主任深入學生,同時充分發揮學生黨團員、學生干部的骨干作用,及時了解心理弱勢學生群體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及心理狀況。一旦發現特殊情況應及時與心理咨詢機構的專業心理咨詢人員聯系,由專業心理咨詢人員”進行心理干預,防止工作中的漏洞。

4.整合各種資源,構建大學生社會支持系統,充分發揮社會支持的積極作用。高校應通過各科教學滲透、“兩課”教學、班主任工作、大學生社團活動、校園文化生活、各種體育活動等途徑,全面整合校內外的各種資源、優化校園環境,強化育人意識,真正把“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工作落到實處,真正形成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育人工作新態勢,使心理弱勢學生群體在處處、時時、事事中不斷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勵,以有效預防心理弱勢學生群體的心理危機發生。

【參考文獻】

[1]葉云明.大學生危機干預策略探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6,(6).

[2]邵靈紅.論高校大學生“問題群體”的危機干預體系[J].湖北社會科學,2004,(11).

[3]程婧,段鑫星.大學生危機干預理論及對策探討[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