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學習心理誤區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28 04:11:00

導語:高職學生學習心理誤區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學生學習心理誤區分析論文

一、高職學生存在的幾種學習心理誤區及原因分析

(一)讀高職沒有出息,得過且過混張文憑

這種心理在高職學生,尤其是一年級新生中較為普遍。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是應試教育制度下的考試失利者。他們大部分學習基礎比較差,在學習意識、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及學習動力方面比較欠缺。他們就讀高職并不是因為自身渴望學習,而是無可奈何或出于應付家長的要求,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在他們心目中,只有考上本科院校才能出人頭地,才會有出息。而高職院校無論是在校園外部環境,還是在教學條件方面與本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他們在與考上本科的高中同學的交往中,看到了這種差距,產生了強烈的自卑心理,認為自己讀高職很沒面子,看不起自己,甚至看不起就讀的學校和老師。在這種妄自菲薄中,他們的意志日漸消沉,更加沒有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另外,社會激烈的就業競爭也給他們造成了較大的心理壓力,對社會對其的容納有一種懷疑,感到前途渺茫、失落和自我輕視。由于這些自卑、自棄的心理作怪,造成高職學生厭學情緒普遍,學習風氣較差。

(二)在學校里混個一官半職,再爭取入黨

在高職院校不乏有這種心理的學生:學習好不好沒關系,只要在輔導員、部門領導面前混個臉熟,當上學生干部,入了黨就行,今后就業就會有保障。這種名利思想使他們入學不久就特別熱衷于學校里各種社團的招募、競選活動;有時為了達到目的,不惜使出渾身解數,如攀扯老鄉關系、請客吃飯等。一旦進入了某個社團,“忘我工作”而漠視學習;工作熱情高漲,而學習方面則是“大紅燈籠高高掛”。還有的學生,不管自己是否有這方面的認識,先寫份入黨申請書爭取進入黨校培訓再說。有這種“當官”、入黨名利思想的學生,他們想的不是怎么用實際行動來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學習成績和工作能力,而是一門心思鉆研各種歪門邪道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在一些學生中甚至流傳這種說法“入黨靠的就是關系”。這種追逐名利的不健康思想,使得他們不愿意也沒有精力學習。這種現象的發生與社會風氣的影響和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讀書無用、文憑貶值、當官發財等思潮對青年學生的沖擊很大;當然,學校管理方面的漏洞也助長了這種風氣的蔓延。

(三)基礎課、理論課不重要,只要學好專業課、實踐課就行

大部分高職學生學習基礎較差,缺乏學習能力和刻苦鉆研的精神,高考的失利使他們對文化課的學習有種恐懼感和厭惡感,所以他們不僅對諸如數學、英語等基礎課不感興趣,就是對與專業相關的理論性、計算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也不愿學習。另外,高職學生認為自己將來的工作崗位是生產一線,不需要理論知識,所以就放棄了對這類課程的學習。專業課程相對來說理論性淺一些,易于為學生所接受,于是便出現了這種偏科的現象。

(四)將來的工作是技術型、管理型的,專業學習只要懂方法就行,不需要親自動手

基礎知識的薄弱使得大部分高職學生對理論學習不感興趣,而真正到了實踐環節,他們往往又成了動口不動手的“君子”。拿筆者所教的土建專業的學生來說,在砌筑、抹灰等實訓課上,相當多的學生只是站在一旁饒有興趣地觀看,不愿意自己動手,惟恐弄臟了衣服,弄粗了皮膚。由于家庭物質條件優越,大部分高職生養成了不愿動腦,更不愿意動手,怕苦怕累的習慣,還振振有詞:“我將來是施工員、技術員,這些工作是民工做的!”有這種安逸心理的學生,他們認為自己經過十多年的寒窗苦讀,飽讀詩書,有一種優越感,不屑于干“農民工做的事”,最后成了眼高手低的評論家。另外,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學生總認為:上大學就應該在學校學知識,畢業后搞科研和上層建筑,而對于高職教育主要培養將來從事一線技術型動手人才,則感到自卑與反感,“高職生自卑”、“勞動低下”成為籠罩在他們頭上的陰影,這種觀念嚴重地影響著高職生在學業上的進取。二、引導高職學生走出學習心理誤區的對策

(一)要解決高職學生的自卑心理問題,首先要幫助他們對自身準確定位

高職教育“高”在何處,與本科生區別在哪里,有什么優勢,處于怎樣的劣勢,對這些問題,要跟學生分析透徹。一個人對自身的要求,往往會出現過低或過高的情況。當定位過高時,則會好高騖遠,而一旦現實與目標產生很大的差距,就會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相反,當定位過低時,則會妄自菲薄,因為自卑而產生壓力。只有對自己準確定位,有“自知之明”,才能對自己的優點感到欣慰又不狂妄自大,對自己的弱點不回避也不自暴自棄,善于正確地自我接納。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要適時加強就業教育。一方面對就業形勢的嚴峻性要講透,讓他們在低年級時就有思想準備,以免期望值太高受到挫折時失望太大;另一方面對高職學生就業的優勢要講足,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信心:高職教育立足地方經濟,以能力為本位,突出對學生在一線崗位從事現場和實際的職業活動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技能的實踐,把理論與實訓有機結合。培養的人才比普通高校專科層次(下轉第174頁)(上接第168頁)的畢業生更具有實用性、技能性和“向下性”的特點;他們相對于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又進了一層和高出許多。有了這些優勢,高職生比專科生、中專生、職高生更受社會的歡迎。學生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從而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學習效果進步顯著。

(二)要解決學生熱衷“當官”、“入黨”的功利思想,一方面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還要從管理制度上從嚴把關

對于學生熱心社團工作,我們要肯定他們積極向上的一面:既豐富了學生生活,又鍛煉了工作能力。但是也要注意不能因為工作而耽誤了正常的學習,畢竟只有學習才是學生的天職。在吸納新的社團成員時,不僅要考察他們的工作能力,還要在學習成績方面設一道“門檻”,對一些成績太差的學生可以暫時拒之門外。這不僅不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反而能激發他們的斗志,努力創造條件。同樣。對于已任職的學生干部,學習成績也應是考察他們的一個標準,對那些成績不好的干部,堅決讓其“下崗”。有了這樣嚴格的標準,促使學生干部注重學習,真正在各方面起帶頭作用。

近年來,隨著對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力度的加強,高職院校學生黨員的發展比例得到很大的提高。積極發展優秀青年學生入黨,把優秀青年凝聚到黨的隊伍和事業中來,使黨組織永遠保持旺盛的生機與活力,是黨興旺發達的根本保障。但是部分青年學生在入黨動機上存在的個人功利傾向等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疾鞂W生黨員,除了政治素質以外,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也應是關鍵因素。調查時面要廣一些,渠道要寬一些,尤其要聽取任課教師的意見,鞭策“準黨員”和黨員學生注重學習,這樣才能吸收真正品學兼優的學生加入黨組織,從而杜絕動機不純的人混入組織。

(三)對于學生重專業、輕基礎,重實踐、輕理論的傾向,要加強思想教育,從根本上扭轉過來

高等職業教育是以某一職業崗位為依據,以該崗位“必需”、“夠用”的理論知識為度來構建崗位能力框圖,其培養的人才既不應是只會動嘴、不會動手的“君子”,也不應是僅會動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經驗型“老師傅”,而應是具有一定理論知識水平和較高崗位能力的“專才”。高職教育是技術型職業教育,培養技術型人才,除了具備特定崗位的操作能力外,還應當掌握相當多的理論知識,具有發展潛能和創新能力,即具備繼續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能力。片面追求實踐而忽視理論知識的學習,會產生以下不利影響:一是容易導致學生理論和實踐能力的脫節,且不利于學生對實踐系統的理解,導致學生朝著“機械者”發展,不能適應實踐工具的變動;第二,理論學習的缺乏將導致學生難以承受將來知識自主拓展的需要,不能為將來社會競爭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第三,缺乏理論基礎的實踐將進一步促使理論與實踐脫節,從而不利于理論的發展和實踐的進步,使實踐只能限于實踐本身,而沒有較顯著的推動其本身及理論發展以及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通過這方面的教育,扭轉學生的錯誤認識。當然,講授基礎課、理論課的老師也應注意因材施教,盡量避免片面的理論推導,降低難度,使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針對學生偏愛于腦力勞動而輕視體力勞動的思想,應加強勞動觀教育

高職教育既不同于成人大專,又不同于普通高專,它在培養目標上,尤其突出了同生產勞動相結合這一要求,強調培養第一線技術型人才;在課程設置上,強調加大實踐性教學內容。這一辦學特點就要求學生不管在學習階段,還是在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必須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必須具備愿意動手勤于動手的習性,愿意到生產或管理一線在腦力勞動付出的同時,更愿意更多的體力勞動的付出。這就要求高職生必須樹立正確的勞動觀,苦樂觀以適應這種需要。

摘要】高職學生存在的自卑心理、功利思想、偏科現象和輕視體力勞動的思想,嚴重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文章對產生這些錯誤認識的原因及其對策進行了粗淺的分析。

【關鍵詞】學習心理誤區;原因;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