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心理教育學發展研討論文
時間:2022-04-16 05:09:00
導語:高等院校心理教育學發展研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對策兩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理論研究薄弱: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分類;我國學者構建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來源于自身實際、實踐操作推廣性弱:一些發達地區的學者構建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相對落后;構建者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經驗總結來構建模式、整合理念模糊、本土化研究不夠深入、引入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開展高?,F狀和大學生現狀的調查研究、科學規范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趨勢、高度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大力開展本土化研究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多種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理念的指導下,對心理健康教育過程及其組織形式做出的特征鮮明的簡要表述。”[1](P.398)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為實現學校素質教育的總目標而建立一種心理教育合理的結構和程序,或總結實施心理教育的經驗,創造新的心理教育模式?!盵2]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
1.理論研究薄弱
一方面,目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的分類上面。根據學科背景不同,陳旭、張大鈞總結國內外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將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為醫學模式、社會學模式、教育學模式和心理學模式。[3]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對象、內容和方法不同,胡凱將心理健康教育分為醫學型和教育發展型。[4](P.19)但是學術界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概念、作用等的研究幾乎空白。另一方面,我國學者構建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來源于自身的實際經驗,缺乏理論支撐。特別是整合思想在我國流行以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從自身工作實際出發,在工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構建了適合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進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但是這種基于實踐構建的模式由于缺少理論基礎,在實施中必然遇到一些問題而不能很好的解決。
2.實踐操作推廣性弱
科學有效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應該具有大范圍普遍的推廣價值。它不能僅僅局限在一個學校或一個省市。而我國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實踐中就存在著操作性和推廣性不強的問題。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一些發達地區的學者構建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相對落后地區很難實施。例如,發達地區的某些模式構建的前提是高校在教學、管理等各個方面的協調合作,學校硬件和軟件設施的配套齊全,而欠發達地區高校的條件相對落后,不能滿足某些模式構建的前提,致使這些模式在這些地區無法實施。另外,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的最主要特點就是,構建者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經驗總結來構建模式。而我國高校之間差異很大,很多模式不具備推廣價值、沒有推廣空間。如何構建一個實踐操作推廣性強的、具有大范圍推廣價值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關系到我國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順利進行的當務之急。
3.整合理念模糊
整合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由于人的心理的復雜性以及社會環境的復雜性,決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固有的復雜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必須走一條整合的道路,才能實現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目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大部分都在嘗試各個要素之間的整合。整合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指模式實施途徑的整合。如舒曼[5]等人提出的立體化模式提出了模式構建途徑的三個層次,即心理測量、學校心理咨詢和開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開辦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二是指各種模式之間的整合。如胡凱[6]在分析了醫學模式和教育發展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以教育發展型為主,醫學型為輔”的生理、心理、倫理、社會相結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但是在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概念比較模糊,整合的要素不盡相同,整合的標準沒有明確規定,整合的內容和途徑單一缺乏創新。
4.本土化研究不夠深入
國外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有一個相對較長的歷史,其發展走在我國的前面,有較成熟和穩定的工作模式。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在理論研究上主要是借鑒國外的先進理論、經驗和方法。在我國當前比較流行的心理咨詢模式,咨詢的理論、方法、手段和技能等都來自于國外,至今仍沒有根據我國的國情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而進行深入研究的本土化心理咨詢模式。在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教授的理論知識幾乎都來源于國外的理論成果。由于當前我國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方面的積累較少,借鑒國外的先進理論和方法是我國當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發展的主要途徑。但是在國外可行的模式,不一定適合我國高校學生的特點和狀況,如果不經過一個充分的內化過程而直接拿來就用,很可能在實踐中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的失敗。
二、對策
1.引入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論基礎
一個有效的模式離不開理論的支撐,面對我國當前模式理論基礎薄弱的問題,加強理論基礎勢在必行。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正在走一條整合的道路,在實踐中整合要求多層次、多角度的調動高校學生、教師和其他相關部門的積極參與,強調多方的通力合作。這就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論基礎不能僅僅局限在心理學范圍內,要引入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相關的其他學科的理論知識,例如,社會學、管理學、教育學、社會工作等,來探索和豐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論基礎。
2.開展高?,F狀和大學生現狀的調查研究
2007年教育部公布我國普通本科院校共742所,分布于全國的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由于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國家支持力度不同、學校建立歷史長短等原因,造成我國高校之間存在很大差異。通過調查、發現和研究這些差異的內容和表現,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提供物質載體和構建空間,是我國構建具有大范圍推廣價值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礎。大學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對象,一種模式的作用和價值最終是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和改善情況體現出來的。當前,我國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的調查有很多,“2000年在南京召開的大陸、香港、臺灣三地21世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學術討論會上,有報告表明,20世紀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學生有心理問題,90年代上升到了25%,近年來已經達到30%左右?!盵7]但我們應該看到,一個行之有效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僅僅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是不夠的,還要對大學生的學習、家庭、社會背景、思想品質等進行調查研究。這種全面調查可以提高模式構建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使構建的模式可以推廣到全國各大高校。然而調查和研究的過程是漫長和復雜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3.科學規范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趨勢
在世界上的其它國家和地區,都在有意識地探索一種整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即把學校的各種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充分調動起來,形成一種整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和環境,使學生在這樣一種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環境中成長和發展。目前,我國學者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趨于分散,大家都從不同的目標取向來研究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這必然會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特殊性和個體性,而不具有普遍性和整體性。因此,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整合是十分必要的?!罢稀边@一概念是20世紀90年代西方學者針對未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發展趨勢提出來的。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未來要走整合的道路,這是國際普遍的發展趨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該通過研究和討論明確什么是整合、怎么整合等一系列問題,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提供理論的指導。
4.高度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大力開展本土化研究
中國在其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逐漸形成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涉及的范圍也相當廣闊,其對個體的心理和行為也會產生重要影響。“傳統文化不僅影響人的心理活動模式,而且影響人們在產生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時的求助方式。例如,西方人普遍比較重視和善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有心理問題會及時求助心理醫生。而中國人將心理問題等同于精神疾病,認為有“病”才去心理咨詢,這就造成了中國人在心理問題上的諱疾忌醫?!盵8]我國當前心理方面的理論實踐基本上都來源于西方,由于不同歷史文化的影響使得人們的差異很大。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正視中國文化因素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通過吸收外來的理論和方法,大力開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本土化研究,創造出適合我國國情和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佘雙好.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崔景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與整合[J].現代教育科學,2004,(1).
[3]陳旭,張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02,(1).
[4]胡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論[M].武漢:中南大學出版社,2004.
[5]舒曼,袁愛清,徐紫云,徐朝亮.立體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及成效報告[J].華東大學學報,2006,(3).
[6]胡凱.建立中國特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思考[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7]田愛民,趙永吉,王仲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與教育對策探討[J].高等農業教育,2007,(2).
[8]黃賜英.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論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06,(2).
- 上一篇:中職學校會計教學學知與學做結合論文
- 下一篇:國內商業銀行保理服務模式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