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時間:2022-11-05 10:38:14
導語: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現狀
筆者采取分層抽樣的方法,在某高校發放了1000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現狀調查表》,回收967份,其中大一學生336人,大二學生230人,大三學生241人,大四學生160人。通過調查研究,筆者得出三個結論:第一,76.47%的學生認為應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13.84%的學生認為開不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無關緊要,10.79%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同時,有92.20%的學生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該面向全體學生。筆者認為,大部分學生能夠認識到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第二,大學生對心理健康課程的需要是不同的。79.88%的學生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該注重激發人的潛力,72.87%的學生認為心理健康課程應該注重培養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技巧,65.79%的學生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該幫助大學生調節情緒和排解壓力。筆者發現,當前大學生希望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能夠解決他們自身的心理問題。第三,超過70%的學生不喜歡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也不喜歡課后作業以及道德說教。通過了解大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筆者發現,大多數學生喜歡教學活動、心理測驗、拓展訓練、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等教學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比較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現階段,大學生比較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但是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計落后、教學方法死板、教學評價不合理,所以改革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勢在必行。
二、改革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具體措施
1.確立合適的課程改革目標
目前,高校教師都意識到了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要性,但是怎么改、向哪兒改,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因此,要想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師就必須先確立一個明確的改革目標。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把教育的重點放在矯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上,這樣的教學目標會給大學生帶來消極的心理暗示,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改革后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應該以預防心理問題的發生以及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為主,激發大學生的潛能,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2.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容
目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太寬泛,內容涉及大學生群體普遍存在的問題。但是,每個人都有獨特性,寬泛的教學內容無法滿足不同年級學生的發展要求,所以教師要選擇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
3.改革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傳統的心理健康教學以課堂、教師、教材為主,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便于教師管理,但是卻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長此以往,甚至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進而影響到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因此,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4.學校應采取的措施
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應采取積極措施來推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改革。首先,學校要大力培養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建設一支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同時,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術交流活動,鼓勵教師多與行業內的精英交流,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其次,學校要建設專業的心理輔導室等設施,收集各種有關心理健康教學的資源,以便開展教學活動。
三、結語
在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可以有效預防、矯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而且還可以激發大學生的潛能,培養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創新研究能力,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白瑜單位: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大學教育管理論文
- 下一篇:高校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