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的構建
時間:2022-10-29 11:31:34
導語: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的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微課程的演變
微課程(microlecture),它是指一種以時間短,目的明確,多以依托媒體網絡傳播知識的一種小視頻,它是課堂教學的延伸。關于微課程的研究其前身應該是2000年美國教育部所提出的電子化學習(E—learning)。電子化學習是指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它可以為學習者提供隨時隨地學習的可能,徹底顛覆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同時也使教育的本質發生了改變。其后2004年奧地利學者馬丁•林德納提出微型學習的理念(microlearing)。旨在通過應用微型媒體終端學習微內容從而構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之后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戴維•彭羅斯提出“微課程”,他認為建設微課程可按五個步驟:羅列核心概念,寫出15—20S的總結,錄制1—3min的視頻,設置課堂任務將教學視頻和課堂任務上傳到課程管理系統。近些年,我國對微課程的研究和應用步伐也在加快,2010年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鐵生對微課程作了進一步的解釋,“微課程”指根據新課標和課堂教學關系,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中所需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結合。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在2012年下半年也開始進行了微課的實踐探究,他所論述的微課程是指在10min時間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了一個問題的小課程。目前微課程在我國還處于初期階段,但隨著它的不斷發展,各個學科的微課程資源庫都會建立起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的建構也不例外,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知識,又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因此,建立系統、科學、規范的微課程資源庫十分必要,它不僅延伸了教師的課堂教學,同時也使得教學效果大大提高。
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構建
1.加快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1)政府部門應加快中小學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微課程建設
首先政府部門應加大對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的投入,完善軟件、硬件的安裝,促進資源的高效利用,使每個學生能在現代信息環境中接受優質教育。其次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的開發、微課程制作宣傳、遠程服務等方面的投入,鼓勵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制作更多的本地的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優質視頻等教育資源。最后通過加強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并以當地一些教育資源網絡平臺為依托,實現資源共享,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的建設。
(2)加強教師培訓工作,提高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的制作和使用水平
心理學教師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心理學基礎知識,能將一些難懂的知識轉化為淺顯的知識點,而且能應用相應的教育技術很好地將心理學知識制作規范的課件與講授相融合,同時還應掌握一定的視頻編輯、剪輯的能力。因此,要加強心理學教師對微課制作所需的各種技能的培訓。心理學工作者應有意識有計劃地做好微課的設計和制作工作,同時全程指導學生開展微課的學習,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疑難問題,并組織學生有效地討論,營造學生適應網上學習的環境。
2.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的設計
中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因此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對于他們以后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生活至關重要?!吨行W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班團隊活動、校園文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充分利用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多種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碑斍爸行W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主要是學校教育,而課堂教學的刻板、單調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構建靈活多樣的課程教學形式用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微課程的設計既要符合學生的學習要求,又要使學生獲得有益的心理健康知識,同時還要拉近心理健康知識與生活實踐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主動探索,聯系實際解決自身問題。
(1)選擇課題
選擇課題時,應注意教學對象的年齡特征,教學內容的難易性以及心理學知識的普及性。中小學生由于正處于成長階段,加之各年齡階段的認識水平不同,有些以“擇業”“婚姻”為主題的心理健康微課程并不適合他們,同時那些專業性比較強的(如心理測量學、心理統計學)知識也不應選擇。目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一些基礎心理學知識的普及,因而中小學心理健康微課程的選擇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成長困擾和心理困惑作為微課程制作的內容,結合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本,將課本中的一些知識點剝離出來,制作成5—10分鐘的微視頻,供學生學習、了解。
(2)編寫教學設計
微課程也應有相應的教學設計,以便更合理地實施教學。設計的關鍵首先是確定教學目標,對中小學生目標不能定得過高,學習內容應簡易、好學,符合中小學生的認識水平。其次是快速、新穎的導入,立即進入主題,講解過程應圍繞一個點,全方位系統的由淺入深地講解。可以采用心理學的一些常態生活案例,形象生動地突出重點,剖析難點。解決學生的心理疑惑,錄制一些心理輔導視頻,讓學生正確認識心理咨詢,有心理問題時應有求助心理咨詢師的意識等。最后,結尾要簡潔、明了,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并且可以適當地擴展或引申心理學知識,利用問題和任務,促進學生思考和解決生活中與自身有緊密聯系的心理問題。
(3)教學實施與視頻制作
教學設計完成后,可以實施教學和制作微課程教學視頻。針對微課程視頻時間短的特點,教師在講解時應適當使用一些工具標注講解的重點、難點,抓取關鍵字的近景,而且拍攝的鏡頭移動應緩慢,同時還應配上重要的字幕;對于那些內容演示性的微課程,可以采用錄屏軟件,按照教學設計播放,同時配上寫字板和麥克風,將傳授知識的音頻視頻信息同步保存。在后期的制作中,可以采用音視頻軟件對有瑕疵的地方進行修改和完善,并利用編輯軟件對視頻進行有效的剪輯。對鏡頭進行編輯時要符合教學邏輯和中小學生的認知心理,應圍繞重點、難點,構建一系列的知識框架,方便學生記憶與理解。對于編輯后的微課視頻應加上字幕,便于學習者學習??傊?,視頻的制作應遵循重點突出、簡潔明了、科學實用的原則。
三、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網絡平臺建設與使用
1.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平臺建設
微課程制作完成后,可以借助校園網平臺和校園微信平臺以及本地的教育資源網絡平臺進行,供學生學習和評價。這一平臺可由教育主管部門統一搭建,也可以由學校建設。目前的平臺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計算機網絡平臺,另一種是基于手持式移動終端的平臺。這些網絡平臺應具有以下功能:(1)可以供學生下載觀看的微課程,也可以供教師上傳的微課程平臺。(2)平臺應具有資源搜索的功能,此功能方便學生對一些關鍵字的內容檢索、查詢和使用。(3)平臺應具備對微課的討論與交流功能。通過學習者的觀看、評價和建議,微課程的制作者可以進行相應的修改,然后上傳到平臺,供學生觀看和學習使用。
2.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平臺的使用
平臺搭建之后,應讓其發揮作用。首先,教師應通過調查研究,了解有多少學生在家能夠上網,在明確目的意義的前提下,以自愿為原則,指導這些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自助式”網絡心理健康微型課程學習,并及時與家長交流聯系,做好學生網上學習管理工作。其次,教師應系統有效地指導學生的微課程學習。原則上要求學生在每次上完課時及時地觀看相應的微課視頻,自主確定時間和學習內容。這種“自助式”網絡微型課程學習對學生要求也不應過高,應由學生自主決定。最后,建立有效的學生學習服務系統。當學生在課后網絡平臺學習遇到困難時,能獲得及時的幫助。一是校內學習環境支持,在學校學生網上學習遇到困難后,可當面請教老師。二是網絡環境下的支持,如通過手機、E-mail、QQ、網站的留言簿等獲得教師或同伴的支持。此外,教師可以在班級組建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微型課程學習交流小組,組織學生參與微課程學習后的討論與交流,從而使微課程平臺發揮更大的作用??傊?,微課程作為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方式,一方面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它也是傳統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與延伸。因此,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利用各種資源和力量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共享資源平臺,讓心理學知識普及得更快,并讓這些知識能解決中小學生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從而提高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劉揚 單位:安徽師范大學
- 上一篇:中職英語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 下一篇:建筑施工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