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討

時間:2022-03-03 03:38:59

導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討

摘要: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學校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積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策略,提供教育效果,切實讓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學校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積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策略,提供教育效果,切實讓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要關注學生的體驗與分享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非常重視學生的體驗與分享,體驗與分享是特殊的心理活動,教師讓學生親自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去感受、理解和構建,在體驗過程中生成對事物的情感,再把這種過程和結果與人分享,通過體驗與分享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協同發展。我曾設計這樣的現實情境讓學生去體驗:在課間,劉剛著急去衛生間,他急急忙忙地走,不慎把張浩的書本蹭落到地下,設計這個情境后,讓學生們討論,可能出現什么情況,討論之后,讓學生們尋找合作伙伴進行角色表演。學生們對這樣的現實情境很感興趣,因為這樣的事是在他們生活中常常會發生的事。學生們通過合作,很快形成了兩種情況,于是就選兩個小組到前面進行角色表演,教師在表演前向學生提出思考問題:你喜歡哪組學生的做法,并說出喜歡的原因。兩組同學開始表演,其中一組同學演的是劉剛向張浩說對不起,而且把文具盒撿起來交給張浩,張浩對劉剛說沒關系,又不是故意的,由于劉剛主動道歉,兩位同學沒有沖突;另一組同學演的是:劉剛碰落張浩的文具盒后,大搖大擺走了,張浩非常生氣,并大聲讓劉剛把碰落的書本撿起來,劉剛不甘示弱,還對張浩說活該,兩人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爭吵起來,還要動手……兩組同學表演結束后,參與表演的同學談自己的真實感受,禮貌的語言、文明的行為會讓人感動,化干戈為玉帛;無禮的語言、野蠻的沖動、還有不肯包容的行為則能使沖突升級。沒有參與表演的同學,他們通過觀看表演,通過傾聽表演者談具體感受,也分享了他們的真實體驗,這種角色扮演、體驗情感的活動方式,促進了全體學生心理素質的協同發展和提高。由這個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可以看出,體驗是學生心理素質形成和發展的核心。體驗者親自參與活動,并用自己已有的經歷和心理結構去理解、去感受、去構建,從而生成自己對事物獨特的情感。要注意的是,學生在體驗與分享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意料之外的回答。比如在讓學生說出自己有什么高興的事時,一位五年級的學生說讓自己高興的事是有一個美女,找一個漂亮的老婆。出現這種情況,教師在這種情況下首先不能自己先尷尬,不要把孩子的想法等同于一些成人。教師如果先不好意思,反而會容易讓學生的思想誤入歧途,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換個角度,可以這樣對學生說,你的想法是可以的,雖然同學們笑你,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過也有這樣一句話:美的女人一定有一顆美的心靈。如果老師是你,我會說我要找一個心靈美的老婆,呵呵……在體驗與分享前老師最好不要限制,要求學生不能說這些不能說哪些,那樣會打消學生的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這樣的體驗和分享是達不到預期效果的,讓體驗和分享開放才能收獲有價值的成果。因此教師在體驗和分享中應堅持不在體驗和分享前設限,而是要提高自己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從容應對一些出乎意料的應答和其他情況。

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或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即認知法、操作法、集中討論法、角色扮演法、行為改變法等,認知法主要是通過感知、想象和思維等認知活動來達到教育目標,如藝術欣賞、聯想、閱讀、多媒體教學、聽故事、參觀訪問、辯論等;操作法是依靠學生的語言和動作的操作活動達到教育目的,像游戲、勞動、測驗、演講、繪畫、唱歌等;集中討論法有分組討論、專題討論等;角色扮演法是通過行為模仿或行為代替從而影響個體心理過程的方法,如角色轉換,讓學習好的學生演學習不好的學生,成功者扮演失敗者,或反過來,讓他們在角色替換中體驗各自的心理感受,嘗試新的行為獲得新的體驗;行為改變法則是通過獎懲等手段不斷強化從而建立新的良好行為,以上心理教育的方法或方式均可用于心理教育課程之中。要注意的是,這些心理教育方法或方式的分類不是絕對的,不同種類的方法之間有一定的交叉或包含關系。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或要達成的不同目標,選擇出最合適的心理教育方法或方式。小學生的心理發展過程中,認知活動的成分與行為活動的成分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因此,教師最好采用多種心理教育方法綜合運用,這樣的教育效果更佳。

三、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還要注意創設溫馨的課堂氛圍

溫馨的課堂氛圍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夠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能夠激活或喚醒學生的心理活動,是誘發學生積極行動的外在因素。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格外重視課題導入環節,在導入環節創設溫馨的課堂氛圍。教師可具體采用:一歌曲導入法,即使用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歌曲幫助學生盡快的融入活動;二設疑激趣法。即巧妙地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欲、求知欲;三妙用故事法。即利用生動有趣的故事牢牢地吸引學生,啟發他們思考。此外,還可以運用問題討論法、情感感染法、開門見山法等等。這些方法的運用,能夠創設溫馨的教育情境,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適合活動內容,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傊?,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教師應該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心理教育活動中盡量讓學生多思考、多活動、多體驗,多參與、多感悟、多分享,而教師不必去做過多的講述、講解,教師同時還應注重情境創設,這樣,心理健康教育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李艷輝 單位:吉林省敦化市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