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茶文化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時間:2022-07-13 03:16:57

導語:探討茶文化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討茶文化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中華茶文化

茶文化起源于中國,在神農嘗百草時期,茶葉作為一種可以解毒的藥物被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茶葉作為解毒藥物直接服用較為苦澀,但將茶葉經過炒制,泡茶喝具有生津止渴等功效。在歷史的不斷演變中,茶文化不斷地完善,產生了采茶、炒茶、泡茶等一系列完善的茶工藝,茶葉也逐漸被人們所熟知,由最早的貴族款待賓客逐漸變得較為普遍。在我國唐宋時期一度成為了茶文化極為興盛的時期。除此之外,各學派逐漸在茶文化的發展中賦予其精神文化內涵。隨著近些年來茶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其內容與體系變得更加完善,茶具、茶藝、茶道等多方面有了豐富的表達形式。隨著社會的發展,飲茶已成為日常待人接客的主要行為,各地區也形成了不同的飲茶習俗。除了相關的行為文化外,茶文化的發展還體現在人文心理等方面,飲茶可以豐富人文生活,提升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審美觀等。在飲茶以及茶藝操作中可以引發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想象,促使人們的精神境界提升至更高的層次,將茶文化與多種哲學相結合,可以促進茶道等茶文化更好更快地發展。正是由于茶文化的多種發展形式,也促成了我國茶文化形成多元化的基本特征,它不僅是聯絡感情的工具,也是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飲品,是人們情感的一種寄托。

2現階段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隨著現階段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經不僅僅是高智商型人才,而是逐漸轉變為對全方位發展綜合性人才的需求。并且在高強度的社會壓力下,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面臨著很大的問題,此類問題不僅體現在高校學生本身,也體現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社會環境等多方面。

2.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不具體

在現階段很多高校逐漸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十分重視,開設了相應的心理健康課程。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較為空乏,千篇一律,沒有根據本校學生的具體心理狀況進行教學,也沒有結合實際情況以及社會發展需求設置心理健康教育任務。事實上,不同環境下的學生,其心理健康均會產生不同的發展狀況,現階段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空泛化的情況,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呈現出發散性以及不集中的狀態。

2.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不完善

由于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現階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仍然處于傳統的教育模式中。單一且枯燥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經不足以促進現階段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并且此種教學模式沒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沒有實質性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起到促進作用。更重要的是,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參與情況也不樂觀,很多學生沒有意識到現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對自身的重要性,而將其當做一種任務去完成。

2.3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復雜

隨著社會的發展,就業壓力的逐漸增加,對學生的心理負擔逐漸增加。并且現階段更多的學生是獨生子女,從小的生活環境以及父母對子女的關愛使得學生間的溝通能力較弱,并且人與人之間很難和諧相處。除此之外,獨生子女從小受到的極大的關愛使得更多的大學生如同溫室里的花朵,面對打擊以及挫折沒有更強大的內心可以去面對,使得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復雜化,學生間的矛盾也較為突出。

3茶文化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

3.1茶文化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形態產生

將茶文化融入現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豐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針對更多高校中傳統的心理健康教學模式,將茶文化融入其中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心理健康教學內容,增加了學生的課堂實踐過程。茶文化理念具有“靜、雅、思”等思想,將其融入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更好地凈化學生心靈。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基礎上融入茶文化教學,在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又可以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形勢的發展。

3.2茶文化促進高校學生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飲茶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一種待客禮儀。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可以將我國傳統的思想以和為貴融入其中,和氣是我國傳統禮儀的一部分,現階段我國很多高校生交際能力較弱,學生間的摩擦事件常有發生。而茶文化的融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傳授交流禮儀,在學生為人處世過程中給學生以啟示,拓展心理教育豐富內涵,促進學生交流能力的增強。

3.3茶文化的融入促進學生自身心理調節能力增強

更多時候,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處于隱性的狀態。只有在外物的刺激中才能使其顯現出來。但是,一旦顯現出來,則意味著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已經出現問題。所以在高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不僅應針對已有的高校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疏導,還應針對學生隱性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自我調節能力的完善。將茶文化融入現階段高校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運用茶道精神內涵,進一步構建較為完善的高校生心理自我調節系統,增強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

4茶文化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體措施

4.1豐富高校心理健康教學模式

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足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并且較為枯燥的教學內容也使學生失去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興趣。針對此種情況,各高校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具體情況,將茶文化融入其中。首先可以將茶藝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學課程中,增加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興趣。邀請專業的茶藝老師為學生展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學生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茶藝教師在表演完茶藝過后,還可以向同學們講述茶藝的禮儀,傳授茶道以和為貴、互相尊敬等傳統思想。洗滌學生內心,使學生感受到內心的平靜。在演示過后,多名同學可以根據自身所學習的禮儀向周圍同學互相敬茶,在此過程中增加學生間的交流,拉近學生間的距離。

4.2增加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各高校有待解決的重要問題。而高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僅僅局限于課堂。課堂只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一部分。高校應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將茶文化融入校園文化之中,融入學生的生活之中,使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體會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改善學生心理健康狀態。學??梢越M織相關的茶文化與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我國茶文化本身包含了諸子百家思想,在學生理解茶文化意義的同時體會包容的意義,疏導高校生心理問題。

4.3融合茶文化,營造健康的校園氛圍

在高校中,除了課堂心理健康教育外,良好的校園氛圍也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诓栉幕牟┐缶睿瑢⒅浞值厝谌敫咝5男@文化生活中,可以為學生帶來一個良好的校園生活氛圍。例如學??梢蚤_辟茶廊,為喜歡茶藝的學生提供可以交流的環境,有條件的高校可以開辟茶園,定期帶領學生種茶、采茶,豐富學生業余生活,開拓學生心胸,增加學生間的交流機會。高校還可以開設茶文化與心理健康發展的相關專欄,豐富校園文化。

5總結

新時期對人才需求的改變也使得高校教育模式發生變化,在新常態的校園生活下,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呈現多元化和復雜化,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漸減弱,心理問題種類逐漸增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已經成為有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將我國數千年歷史的茶文化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生活,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引導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作者:楊曉燕 單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劉陽.公平正義之維與和諧社會之局[J].《東疆學刊》2012,(10):106-110.

[2]李慧惠.以茶文化理念引領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福建茶葉,2016,(11):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