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時間:2022-11-27 10:59:30

導語:網絡環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環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摘要:網絡環境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越來越重要,其有效性也直接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本文在闡釋網絡環境下青少年的網絡心理特征基礎上,側重針對網絡環境下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路徑進行探索。

關鍵詞:網絡環境;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與信息技術對社會生活的影響絕不只是體現于技術層面,而是蔓延到了各個角落,青少年對各種直觀形象的事物感興趣,這一特征的存在,使得他們成為重要的網絡使用者。網絡普及率的提高,對青少年身心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因此,探討網絡環境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當下的重要研究課題。

一、網絡環境下青少年學生的網絡心理特征

網絡的快速發展,為青少年的個性成長提供了有利條件,也使他們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生活理念等發生了明顯改變。在網絡社會中,多元價值觀并存,青少年學生就會對教師、父母等人傳遞給自己的價值觀、行為準則等產生了質疑,形成獨特的網絡心理特征,具體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一)青少年求知、獵奇心理顯著。青少年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思想處于快速成長當中,對各種新知識產生了強烈的好奇,能以較快速度接受新生事物。所以,多數青少年上網的原因就是要了解更多的新鮮事物。十幾年來,網絡憑借強大的包容性、開放性,深深地吸引了無數青少年學生,使他們的獵奇心理得以滿足。在網絡平臺中,青少年學生結識了許多素不相識的網友,也能與遠方的親人保持密切聯系,在互相交流、溝通的過程中,輕而易舉就能獲取大量信息。網絡為他們提供了大量學習資源,也成為他們分享經驗、宣泄情感的重要平臺,更是他們了解未知世界的重要途徑。然而,網絡也具有較強的隱匿性,青少年的獵奇心理、求知心理極易發生變化,再加上離開了成人的約束與監督,他們身上發生了許多問題,如,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對他人進行人肉搜索,瀏覽不健康的網頁等,這些都會對他們的行為準則、道德水準等產生負面影響,成為他們成長過程中的絆腳石。(二)青少年具備強烈的自我意識。當代青少年學生與他們的祖輩、父輩存在著本質上的不同,他們涉獵廣、思維活、訊息暢,對自由、民主、平等有獨到的理解,喜歡爭強好勝,愿意表現自我,會在虛擬的網絡社會中表達愿望、力陳觀點、宣泄情感,會以各種方式來展示自己的與眾不同,使更多人了解到自己的風采與魅力。然而,他們的這些行為卻具有一定的隨意性、盲目性,為了吸引更多人的注意,會獨特的信息,或是故意采取與眾不同的態度,以此來提高關注度,當然也希望自己的觀點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認同。但青少年的心智不夠成熟,他們在網絡平臺上任意發表言論,大肆宣泄情感,卻不能分辨信息的優劣、對錯,由于審慎能力、判斷能力較差,極易被部分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一旦發生這種情況,青少年在彰顯個性、尋求認同感的過程中就會做出種種不理智的行為。(三)青少年存在典型的逆反心理。青少年是人生成長過程中一個最特殊、最關鍵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會由不成熟變得成熟,學會自主、獨立,但在現實生活中,青少年的主觀意愿與現實之間往往會形成一定的矛盾,他們渴望獨立,卻無法為自己提供成長所必需的物質條件,也難以擺脫父母與老師的引領。在這樣的矛盾中,青少年會變得沖動、固執,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在虛擬的、自由的網絡社會中,這種逆反心理被無限制地放大,他們就會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行為,甚至出現心理扭曲。于是,他們會對自己多年以來接受到的教育產生困惑,會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規則予以否定,對主流價值觀表示反對,做出種種非理性的行為。特別是對于一些突發性事件,他們在不明就里的情況下就會做出過于偏激的評價,甚至產生種種暴力行為,會完全卸下道德的約束,這些行為的出現,都會對他們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影響。

二、網絡環境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建議

在闡釋網絡環境下青少年的網絡心理特征基礎上,下文側重針對網絡環境下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路徑進行探索。(一)了解青少年思想動態,培養青少年良好的網絡素養。在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之前,先要對他們產生足夠的了解。網絡為青少年表達情感、發表言論提供了平臺,也是了解他們想法與心理的最佳途徑。更為重要的是,網絡具有較強的虛擬性特征,青少年會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從他們在網絡社會中的種種表現,能更加真實、全面地了解他們的特征。作為成人,要以包容的態度面對青少年,對他們關注的、感興趣的事物產生足夠的了解,唯有如此,才能知道青少年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能以正確的方法對他們進行引領,幫助他們抵御侵害。青少年最為欠缺的就是辨識能力,在上網過程中,他們會獲取大量信息,使自己的視野得以開闊,才干得以增長,但他們不能從泥沙俱下的信息中提煉出有助于自己成長的內容,會受到這些信息的誤導,陷入人生困境。面對青少年,如果成年人只是對其進行譴責、批評,不僅不利于他們成長,還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反感,適得其反。所以,要利用網絡平臺,在充分了解青少年心理動向的基礎上,以他們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引導,幫助青少年科學地認識網絡、科學地應用網絡,形成良好的網絡素養。(二)發揮心理教師能動性,開展專題心理健康教育。在育人過程中,學校可以充分發揮專職心理教師的作用,開辟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欄,在把握住青少年心理的基礎上,為他們提供一些內容豐富、靈活多樣的學習資源,包括視頻、動漫、文字、圖像等,以此為載體,有效開展專題心理健康教育,如,怎樣調適不良心理,怎樣向他人尋求幫助,怎樣正確面對網絡,怎樣避免受到網絡中不良信息的腐蝕等。以這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能產生遠遠強于機械說教的效果,使教育內容的感染力、吸引力得以增強。還要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心理健康網站、校園網等,引導學生瀏覽這樣的網站,對他們產生耳濡目染的影響。同時,心理教師也可以充分發揮自媒體的優勢,如,QQ、博客、微信等,敏銳地捕捉到青少年身上切實存在的問題,向青少年拋出有價值的專題話題,以不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在潛移默化中使青少年對這些優秀的心理輔導平臺產生強烈的信任感,會利用平臺中的各種教育資源進行自我教育,逐漸擺脫不良網站、不健康信息的約束,使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得到有效彌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三)加強網絡信息監管,凈化青少年身邊網絡環境。社會、學校、家庭,特別是信息技術相關企事業單位,要樹立主動保護未成年人、維護未成年人權益的責任意識,各負其責,采取合理的手段、運用先進的技術對網絡信息進行管理,過濾掉各種不健康的信息,為青少年創建健康、安全的上網環境。信息技術工作者也要積極行動起來,與學校建立起合作關系,針對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開發出各種趣味性、知識性較強的游戲軟件,使青少年正常的網絡需求得以滿足。(四)充分發揮媒體輿論導向作用,營造正面積極向上的網絡環境。網絡給青少年帶來的不良影響一直成為擺在社會各界面前最重要的課題。網絡對青少年意愿表達的影響呈現出即時性和非理性的特點。媒體應該加大正面輿論宣傳導向作用,為青少年營造正面積極向上的網絡環境,同時對青少年的上網行為進行引領,使他們學會正確上網,學會甄別網絡信息,學會理智表達個人觀點。

三、結語

網絡之所以能在生活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能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就是因為網絡中蘊含著豐富的信息,具有較強的開放性、互動性等特征,為了使網絡更好地服務于青少年的成長,深入開展研究,有前瞻性、有重點地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強青少年對不良信息的免疫力。

【參考文獻】

[1]蘇遠春.網絡環境下青少年健康心理品質培養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5(1):30.

[2]鄭永安,張英群,高廣元.網絡環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09,23(4):22-25.

[3]馬強.網絡環境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與道德教育[J].中小學電教,2008(5):25-28.

作者:李聰寧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