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前教育探究論文

時間:2022-01-26 04:30:00

導語:農村學前教育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學前教育探究論文

一、農村學前教育存在的問題

我國現行的學前教育主要是由托兒所、幼兒園和學前班三種機構承擔。隨著社會的發展,學前教育由原先具有的慈善性兼福利性色彩日益轉變為國民教育體系的基礎,部分成為人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啟蒙教育。筆者為了了解農村學前教育的詳情,調查了三個縣的學前教育機構。其結果讓我們從事教育的工作者擔心。

(1)地方各級政府對于農村的學前教育缺乏全面規劃和有力的指導,而且責任不明確,從而導致學前教育松散、混亂、無序。

(2)地方政府的公共教育投入,群眾的家庭教育支出,地區的地理自然環境及文化傳統與教育價值取向綜合決定了該地區的教育狀況。我國是一個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的國家,而有限的教育經費用于學前教育更少,尤其在農村是微乎其微。另外,農村部分兒童家長也尚未認識到學前教育在兒童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對學前教育的意義認識膚淺,甚至把學前教育機構僅看作是“看孩子”的地方。

(3)在調查時筆者發現絕大多數農村幼兒園(所、班)辦學環境較差,設施簡陋,設備不完善,根本就不符合衛生、安全、教育的要求,無活動場所的幼兒園(所、班),尤為突出。

(4)農村學前教育機構辦學主體較復雜,以下崗工人、待業人員、退休老師居多,真正懂得專業知識的管理者難以尋覓。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入園的部分兒童家長用心良苦,要求孩子在這階段識字、寫字,學習加減運算等,錯誤地認為孩子有了知識就有了一切。結果那些“門外漢”管理者為了迎合家長的心理,把學前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對兒童進行“正規”的“半年級教學”,迫使兒童承擔不適于自己年齡的負擔?!盀榱四莻€遙遠的目的,迫使兒童做他能力不及的事,接受他不能理解的知識,給兒童制造出種種痛苦?!盵1]

另外,由于多種原因,受聘于學前機構的教師資格一直沒有被認可,幼兒教師被邊緣化,使得他們的合法權益和地位無法得到保障。還有附設在小學里的學前班被學校認為“校辦工廠”,高收費讓眾多家長處于望而卻步的兩難境地。

二、利用農村城鎮化對學前教育的影響發展學前教育

所謂城鎮化,是指“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由鄉村型向城市型轉化的歷史過程,表明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化及城市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2]然而,農村城鎮化并不僅是農業人口向城鎮的空間意義上的搬遷。隨著城鎮化回事發展大量農民脫離農業生產轉移到第二、第三產業,而這些“離農”的富余人員襀了向“城鎮人”的轉變,也對農村新城鎮中的學前教育產生了影響。

1.發展學前教育是時代的需要

隨著農村城鎮化的發展,大多數就業于本鎮或鄰鎮朝出暮歸的“離土不離鄉”的“農民”或外出務工人員,把自己的子女留給祖父母撫養。這種家庭結構的臨時變動,改變了傳統的子女教育方式。祖父母多采用溺愛的管教方式,而這種寬容和旅途造成家庭教育缺失,使得發展農村學前教育迫在眉睫。

“人口流動引起人們對教育觀念的改變,既包括流動者自身對教育的需求的變化,更促使他們對子女教育的觀念改變?!盵3]人口“內流”和“外流”讓更多的人親身體驗到多讀書的優勢,少文化的苦惱,促使他們對教育觀念的改變,加深他們對子女教育投資意義的理解?,F代文明的普及,經濟的現代化、商品化,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觀念的更新,使得新城鎮變成了農村人財物的匯集地,讓這些農村精英們認識到學前教育的基礎性、重要性,迫使他們積極送子女入園(托、班),從而豐富了學前機構的生源。同時,經濟的富裕,資源的匯集,也為新城鎮發展學前教育提供了物質保障。2.落實學前教育的相關政策

健全法制,依法治教,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條件和保證?!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年)、《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2003年)等法規,是新時期發展學前教育的基本保障。地方政府根據這些法規,切實樹立“人才培養,學前教育先行”的時代觀念,實行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管理體制,形成以縣級公辦學前機構為龍頭,以鎮辦幼兒教育中心為重點,發展農村地區的學前教育網絡,努力使農村兒童在入學前接受形式多樣的學前教育,力爭實現學前兒童三年受教育達到55%,學前一年受教育率達到80%的總目標。

3.堅持多元體制發展學前教育

重視對兒童的早期教育,提高入學比率,合理布局,使學前機構在數量和規模上滿足本地區的社會需求,真正實行學前教育從教育舞臺的邊緣走向中心。由于學前教育是非義務性的,是社會福利性公益事業,所以政府部門要在教育經費的使用方向上適當向學前教育傾斜,把學前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其次,借助城鎮發展的契機,結合農村中小學校布局調整,村小合并,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資源,增加學前教育機構的市場適應性,擴大籌資渠道,公辦和民辦互補,正規與非正規相結合的多種形式的學前教育機構和服務機構。再次,在城鎮化進程中兒童家庭對教育需求增加,也提高了家庭經濟對教育的供給,為快速發展學前教育機構提供了經濟支持。

4.建立穩定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拓寬師源,滿足學前教育發展的需求。高質量學前教育必然對教育者的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學前教育教師是兒童走入社會的領路人,是兒童觀察社會的第一窗口。而師范教育是教育的“工作母機”。為農村培養足量的幼教,保證幼教隊伍的質量,應建立和完善從高中端口招生的大專和大專以上的學前師資培養的新三級師范教育模式,防止“先天性不足”。

保證幼兒學前教師合法權益,享受與本地區中小學教師同等待遇,克服“后天營養不良”。同時仿照義務教育階段,在學前機構特設崗位,吸引有志從教的學前教育者來到農村,充實幼兒教師隊伍,優化教師結構,支援農村教育的發展。

5.加強學前機構的自身的科學管理

學前教育機構應形成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管理機制,保證教育經費有穩定的來源,同時提高有限經費的使用率;完善科學的教育評估制度,制定科學的評估標準,保證學前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在保、教工作上,根據農村城鎮的特點,樹立適宜的教育目標,選擇適宜的教育內容,開展適宜的教育活動,營造適宜的教育環境。充分利用當地的教育資源,如鄉土地理、民風習俗、傳統文化等,探索一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游戲下和教育活動,使教育活動富有生活化。同時,加強園本培訓工作,更新教育觀念和思想,增強幼兒老師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提高業務素質。

兒童是社會的希望,是社會的未來,關注兒童就是關注社會的發展,學前教育的發展希望和困難同在。只有結合本地實情,按照“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方針,借助社會轉型時其多種綜合力量,推動學前教育水平向前邁進,他農村新城鎮的學前教育充滿生機。

參考文獻:

[1]戴本博外國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43.

[2]李少元城鎮化對農村教育發展的挑戰中國教育學刊,2003,(1).

[3]石人炳.人口變動對教育的影響.中國經濟出版社.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