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音樂教育的認知

時間:2022-03-30 02:34:00

導語:學前音樂教育的認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前音樂教育的認知

學前教育中,音樂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分。學前音樂教育是學前兒童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音樂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的重要作用以及音樂教育對兒童今后各方面的發展乃至他們整個一生所產生的重大影響。

1、我國學前音樂教育的發展進程

(1)20世紀初到60年代中期,學前音樂教育強調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并日益增強了對音樂知識技能的重視程度。

(2)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受“”的影響,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突出政治教育功能。

(3)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期,在改革開放的影響下,學校音樂教育研究焦點集中到了學生的智力、創造性開發方面。

(4)90年代以來,在素質教育背景之下,我國學前音樂教育的發展返回到了追求全面和諧發展的軌道。

2、當前學前音樂教育存在的誤區

2.1投資的盲目性

因材施教是一個最基本的教育原則,但有些家長卻忽視了這一基本原則,根本不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以及先天的條件,而是盲目投資,一哄而上,結果沒能得到理想的投資效果。

2.2教學方法的單一性

一些老師、家長只重視對孩子技術的傳授和提高,而忽視了對其基本音樂素質的培養和訓練。一個優秀的音樂教師應該知道,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對學生從小進行全面的音樂素質的培養與訓練是非常必要的,它同時也是提高孩子技術的保證。

2.3盲目追求考試級別

考試級別是為檢驗學生學習情況而設立的一種制度與標準。但有些家長不能正確對待考級制度,為了追求高級別,甚至打破了正常的教學進度與計劃,使學生的學習受到嚴重影響。

3、教育的改革近年來,在學前音樂教育領域中,不少人在聲樂、舞蹈、基礎理論等科目中找到差距,并提出了一些遠見卓識。遺憾的是我們只認識到差距還是在年復一年地重復著不夠完善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手段。

3.1了解每一個幼兒的特點,因材施教,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目標兒童的音樂潛能有著不同形式的表現,必須充分尊重幼兒在音樂能力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個體差異。每個幼兒的音樂能力表現不一而足,即使是在同一個人的身上,音樂能力不同方面的發展也可能是不平衡的。教師必須了解每個幼兒,對幼兒音樂能力的發展特點進行細致、深入的觀察、記錄和分類,熟悉每一個幼兒在音樂的感受和記憶、表現等方面的特性,從而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學目標,以滿足幼兒在音樂能力方面的不同發展需求。

3.2以多元化的音樂活動內容促進幼兒發展多元文化教育成為當今世界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國的學前音樂教育應該把握這一時代的發展趨勢,體現出多元文化教育思想,建立多元文化學前音樂教育的體系。

3.2.1選擇有彈性的教材,以滿足不同幼兒的不同發展需求教材的彈性是指其伸縮性和靈活性,具有難度適中、形式簡約、意義含蓄等特點。這樣的作品不是一個僵死的、固定不變的東西,而是可以從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和發展,可以不斷地重復使用,以增加難度、變換形式,從而滿足不同程度幼兒的不同需要。

3.2.2采用靈活多樣的教育內容和方法,促進兒童的發展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內容大體上看,不外乎歌唱、欣賞和韻律活動這三類,但是每一類活動又可以演變出十分豐富的教學形式。同時,可以將音樂游戲貫穿在所有的教學活動之中,以豐富音樂教育的內容和手段。

3.3鼓勵幼兒通過肢體表現,培養對音樂語言的理解音樂是表演的藝術,表演被稱為“二度創作”。教師必須對音樂的美有充分的感受、認識和欣賞能力,把握音樂藝術的表現規律,允許幼兒在音樂活動中以他個人化的方式來表達他對音樂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3.4采用多種手段,對形象思維進行引導啟發在教學實踐中,應利用生動形象的故事、語言及圖畫等為兒童在生活經驗和理解音樂之間架起聯想和想象的橋梁,同時應充分利用現代電教手段,通過視、聽的共同作用,將兒童帶入一種特定的情境,將音樂與真實的畫面結合在一起,直接作用于兒童的感受,讓兒童獲取對音樂的信息和審美體驗。

4、結論

學前音樂教育對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發展有著重大意義。目前,我國的學前音樂教育可以說是各級教育中最為薄弱的環節。我們一定要重視、把握好學前教育這一重要階段,采用各種有益手段來保證孩子們全面、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