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政府責任應對城鄉入園難題
時間:2022-03-30 03:00:00
導語:深化政府責任應對城鄉入園難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規劃綱要》是進入21世紀我國第一個規劃綱要,是指導未來10年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教育規劃綱要》政策亮點很多,其中一點就是正式將學前教育納入現代國民教育體系,要求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學前兩年教育,有條件的地區普及學前三年教育。這是我國第一次在國家綱領性文件中把學前教育納入到教育的整體體系中來,是《教育規劃綱要》和過去眾多重大決策一個顯著不同的地方,充分顯示了政府加快學前教育發展的決心和理念,是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提出的教育發展新任務,是發展惠及全民的、更高水平的、更加公平的普及教育的重要方面,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
入園難:新時期教育發展的“短板”
從總體上講,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前教育有了較快發展。2009年全國幼兒園共有13.8萬所,在園幼兒總規模達到2658萬人,學前一年、兩年、三年的毛入園率分別達到74%、65%、50.9%。與5年前相比,在園幼兒增加近600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增加了13個百分點。但是,投入不足、資源短缺、城鄉發展不平衡等問題長期制約我國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入園難”、“入園貴”等問題十分突出,成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短板”。據官方統計,目前全國仍有2563.8萬名適齡幼兒不能完整地接受學前三年教育,近2/3的農村幼兒沒有機會接受學前教育,在中西部22個省區市的27284個鄉鎮中,有一半鄉鎮沒有一所中心幼兒園。在9個發展中人口大國中,我國學前教育普及水平遠低于墨西哥和巴西。
學前教育資源不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管理不規范。農村的幼兒教育資源應該說更大的特點是短缺,城市里面可能是不規范、比較貴,沒有更多的章法。一些幼兒園引入了不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教育內容和形式,聘用了資質不合格的教師,甚至有些幼兒園連基本的教育教學條件都不達標,嚴重地影響了幼兒的身心健康。一些幼兒園不顧家長的經濟承擔能力,巧立項目亂收費?!坝變簣@學費都快趕上大學了,普通家庭根本承受不了,每月費用上千甚至幾千,讓我們怎么支撐?”家長們大聲質疑。
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必須盡快解決“不足”和“不規范”的問題,努力促進學前教育健康持續發展。《教育規劃綱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高度出發,提出基本普及學前教育的戰略目標,以扶持農村幼兒園建設和構建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為突破口,努力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加快學前教育發展,推進社會公平。這是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的又一體現,是著力解決群眾關注的民生問題的又一德政之舉。加快學前教育普及,將成為縮小發展差異、消除貧困的社會系統工程中的重要一環,將極大地提高我國教育的水平和國民整體素質,對實現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的任務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財力不足:制約學前教育發展的“瓶頸”
導致“入園難”、“入園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點是長期以來國家把發展教育的重點放在義務教育上,對學前教育投入嚴重不足,特別是國家層面沒有專項經費用于引導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和改革,難以有效解決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宏觀調控乏力。長期以來,我國的幼教經費一直只占整個教育經費支出的1.3%左右。發達國家學前教育經費一般占總教育經費支出的3%以上,法國和丹麥分別占到11.1%和10.6%。而且,我國的農村幼兒園和大部分民辦幼兒園基本上沒有納入公共財政體制。有限的財政經費又僅僅投向了少數示范幼兒園,由此導致學前教育資源總體規模不足與結構不均衡。
在廣大農村地區,學前教育倍受政府部門冷落,舉辦學前教育的主要責任推向了市場。而且由于市場發育不良,很少有社會力量愿意投資幼兒教育,許多鄉鎮根本沒有幼兒園。即使在有幼兒園的農村地區,由于師資力量薄弱、辦學條件差等因素,幼兒接受的也只是低質量的教育。特別是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公辦”性質的幼兒園,尤其是企事業單位和集體辦園迅速被關、轉、改,取而代之的是主要依靠家長付費且要從中營利的民辦幼兒園。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對優質特色幼兒園的迫切追求,以及“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攀比心理,使優質公立幼兒園和一些有知名度的私立幼兒園,成了家長們追棒的目標,導致“擇園”現象勝過義務教育階段“擇?!?。
當然,所有這些問題的存在,并不是國家不重視幼兒教育。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重視學前教育”和“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的要求。究其根源是窮國辦大教育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是囿于我國財力的限制。從宏觀上看,我國發展教育的一系列政策是系統設計、整體推動、與時俱進、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的。當我國全面完成“普九”任務、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這一歷史性戰略目標時,國家及時將戰略重點向兩極拓展,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強調把發展學前教育作為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的起步之舉和重點任務,把解決“入托難”問題作為做好學前教育工作優先選項,乃至推動整個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一個突破口。
完善體制:抓住發展學前教育的“軟肋”
《教育規劃綱要》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把握教育發展階段性特征,旗幟鮮明地提出要明確各級政府職責,把發展學前教育納入城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這正是抓住了發展學前教育的關鍵和“軟肋”。所謂“政府主導”,就是說政府有這個責任來推動學前教育的發展。過去一段時間,政府采取措施推進學前教育發展的力度是不夠的,有的地方可能甚至就沒有把這個問題當作政府責任范圍之內來考慮。這次《教育規劃綱要》提出要“政府主導”,就是要求各級政府理直氣壯地承擔起舉辦學前教育的主要責任。
當然,政府主導不等于說完全由政府出資,目前我國的公共財政還沒有能力將學前教育“完全包干”,所以就強調了“社會參與”,就是說社會各方都要關注學前教育的發展。國際上種種研究表明,對學前年齡段孩子的智力開發對人的一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前教育是最具有公益性的一種事業,需要全社會的積極參與。
全社會參與就要鼓勵和引導民辦幼兒教育的發展,實行“公辦民辦并舉”。當前我國民辦的幼兒園、托兒所和其他的保教機構在數量上已經超出幼兒教育總量的一半,是一股重要的力量?!督逃巹澗V要》提出“公辦民辦并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肯定了民辦教育介入到幼兒教育的必要性,鼓勵民辦資金進入學前教育領域,同時也采取措施保持學前教育的基本公益性質。
可以說,堅持公益性和著力促進公平,是普及學前教育必須遵循的原則,體制創新是學前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督逃巹澗V要》強調,完善辦園體制,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要求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擔機制,對家庭經濟困難幼兒入園給予補助,建立政府投入、社會舉辦者投入、家庭合理負擔的投入機制。這為我國幼兒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國幼兒教育的發展又迎來新的春天。
《教育規劃綱要》還強調,要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支持貧困地區發展學前教育。采取多種形式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改擴建、新建幼兒園,充分利用中小學布局調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師舉辦幼兒園(班),發揮鄉鎮中心幼兒園對村幼兒園的示范指導作用,著力保證留守兒童入園。
圍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教育規劃綱要》提出,2010-2012年,實施“推進農村學前教育重大項目”:支持辦好現有的鄉鎮和村幼兒園;重點支持中西部貧困地區充分利用中小學富余校舍和社會資源,改擴建或新建鄉鎮和村幼兒園;對農村幼兒園園長和骨干教師進行培訓。通過政策導向和項目推動,拉動地方政府對幼兒教育的投入,帶動幼兒教育的蓬勃發展。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是國民教育的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推動學前教育發展、提高學前教育水平,是各級政府的一項重要公共職能。強化政府責任,將學前教育納入公共服務體系,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是化解“入園難”的根本保證。
- 上一篇:辦公室基層調查研究工作方案
- 下一篇:強降雨防范工作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