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設置的思考

時間:2022-03-07 08:19:37

導語:民辦高校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設置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辦高校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設置的思考

摘要:本文在對國內外高校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設置的相關文獻進行查閱、匯總和比較分析之后,結合民辦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設置的現狀,提出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改革思路,以期為我國民辦高校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設置提供借鑒。

關鍵詞:民辦高校;專業設置;學前教育專業

一、問題的提出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積極發展并大力普及學前教育,加強對幼兒教師的培養,提高幼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為滿足我國幼教事業發展對學前教育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國高校陸續開設學前教育本科專業。[1]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民辦高等院校也逐步發展和壯大起來,由最初的高職高專院校逐步升為本科院校。借高校專業設置自主權擴大的東風,民辦本科高校也開始設置學前教育專業,成為培養幼教人才不可或缺的力量,但隨之而來也出現諸多問題。

二、民辦高校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設置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缺乏特色

專業的目標定位是專業發展的方向性選擇,它對課程體系的構建、實施和評價以及學生將來的社會適應性會產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2]曾有研究者桂林對我國36所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表現出“千校一面”的特點,缺乏高校自身的培養特色。[3]目前民辦高校往往采用與一般高校類似的人才培養目標,勢必導致盲目跟風,人才培養缺乏針對性,不利于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多層次、多元化人才。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適應性,教育資源浪費嚴重。

2.課程設置隨意性大,缺乏科學論證

課程設置既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也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具有針對性,直接導致課程設置和實施思路不清晰、教學計劃不科學。目前,大部分民辦高校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仍沿用一般高校的固有模式,課程設置隨意性大,存在“因師設課”、“因條件設課”的現象,[4]缺乏系統科學的設計方案。例如,聘用藝術學院美術教師講授幼兒美術這門課程,不能真正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特點進行授課,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3.師資力量薄弱,缺乏有經驗的學科帶頭人

曾有研究者對國內26所高校學前教育本科專業教師進行調查發現,有近70%的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總數不足20人,26所高校的26名學前教育專業帶頭人中,僅有7人從事與學前教育相關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僅占26.9%。[5]據調查,大部分民辦高校尚未形成一支相對穩定的、獨具特色的、高素質的、專業化強的專職教師隊伍,這將嚴重影響學前教育專業的可持續發展與人才的高質量培養。

4.教學設施配備不足

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素養與技能所需要的琴房、舞蹈廳、畫室、微格教學教室、相關的玩教具、實踐基地等等,均需大量的資金投入。而眾所周知,資金短缺、辦學經費不足已成為制約民辦高校發展的瓶頸。因此,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資源配備顯得捉襟見肘,這將嚴重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

5.實踐教學低效

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踐課一般包括教育見習和實習,是整個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督逃筷P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規定實踐課程的比重不低于總學分的15%,要求高校通過增加實踐教學的比例,切實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6]實踐教學的開展不僅需要大量有教育實踐經驗、長期從事相關教學背景的教師的指導,同時還需要合理、完善、詳細的操作方案和與參加實踐的學生規模相對應資金的投入,而民辦高校教師力量的薄弱與資金短缺難以保證實踐教學的時間與質量。

三、思考

1.結合自身和社會實際,探索特色發展道路

民辦本科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有所不同,其生源入學分數和層次較低,學生對理論類課程的學習興趣低,專心學習的能力較差,缺乏學習的能動性。如果按照與一般院校相類似的培養模式,會使學生產生自卑感。因此,民辦本科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設置需要以學生為本,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和興趣,改革創新,逐步探索特色發展道路,培養有特色的符合社會需要的多元化人才。

2.積極引進人才,持續優化師資結構

培養高質量的本科學前教育專業人才,一支相對穩定、結構合理、業務過硬的師資隊伍是根本。因此首先應結合人才培養方案,提前制訂師資隊伍建設方案。其次要提供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平臺,使教師有不斷進修和成長發展的空間,切實培養留得住、用得好的專業化師資隊伍,為培養學前教育專業人才提供保障。

3.合理優化課程設置

以《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為依據,注重學生的整體發展,完善課程體系,優化課程結構。民辦高校應在專家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合理安排課程結構,探索適合民辦高校學生知識基礎的公共課與專業課,專業理論課、與專業實踐課的學時比重及開設順序與教學模式,[7]不斷提高課程設置的科學水平。

4.有效控制招生規模,加大經費投入,有效保障培養質量

民辦本科高校應嚴格控制生源的錄取分數線,為培養高質量的幼兒教師師資從起點把關。有效避免大規模招生的功利性與短視性,注重內涵和質量提升。同時增加專業發展所需要的設施設備投入,有效保障學生實踐技能與主要專業素養的提高,提升就業競爭力。

5.建立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聯合辦學,把實踐課程落到實處

民辦高校應與早教機構、幼兒園、小學、兒童福利院、特殊教育機構等類型多樣的基地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通過掛職鍛煉的方式,逐步提升授課教師的實踐能力,從而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的實踐教學。同時制訂詳細嚴密的科學化的實習方案并配備有經驗的指導教師,對學生給予持續不斷的、有的放矢的指導和培養,因人施教,規范評價機制,以提高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為目的。

作者:劉秀芳 單位:山西工商學院

參考文獻:

[1]劉婧:民辦高校本科英語專業課程設置改革及其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企業家天地,2010,(6):256。

[2]步社民: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目標定位和課程設置問題[J],教師教育研究,2005,(3):20。

[3]桂林:我國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研究———基于36所高等院校培養方案的文本分析[D],重慶:西南大學,2013:44。

[4][5][7]許倩倩:學前教育本科專業設置的發展趨勢與存在問題分析———以26份《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申請表》為樣本[J],學前教育研究,2015,(2):33。

[6]崔志莉:山西省高等學校學前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的現狀[D],太原:山西大學,201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