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前教育聲樂教學思考

時間:2022-04-27 03:16:08

導語:高校學前教育聲樂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學前教育聲樂教學思考

【摘要】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教師應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需要合學前教育專業的基本能力目標以及當前幼兒園對教師聲樂能力的具體要求出發,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應確定“專業教學而非專業要求”的教學目標,采取豐富多樣的授課形式。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創新思考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一線的的專業幼兒園教師,因此在培養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聲樂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須學習的專業技能課程,是訓練和提高學生音樂演唱水平的重要課程,是培養學生綜合專業能力的主要課程。[1]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教師應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前教育專業的基本能力目標以及當前幼兒園對教師聲樂能力的具體要求出發,使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質量有所提升。

一、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創新訴求

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起步相對較晚,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阻礙了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本文將闡述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來表現其創新訴求。

(一)教學目標定位模糊

就目前的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現狀來看,主要存在著教學目標定位模糊的問題。教學目標指導著教學思路,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教學目標的制定,主要從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兩個方面出發,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就要根據聲樂教學內容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情況來制定教學目標。但在目前的聲樂教學中,聲樂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學會專業的聲樂技能、能夠運用聲樂技能完整并富有表現力的演唱聲樂作品。眾所周知,大部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都沒有學習過聲樂課程,沒有聲樂基礎,從而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很難達到教師的專業標準,導致學生的積極性降低。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培養不是一線的聲樂教師,而是一線的幼兒園教師,因此用聲樂專業學生需要達到的目標來要求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是不合理的,這是教學目標的定位模糊。

(二)授課形式乏味單一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每個班級學生人數為40—50人,每周2節聲樂課,通常由1個專業聲樂教師負責教學,主要采取集體課的授課形式。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有一定的難度,教學過程中也無法給學生足夠多的教學指導。集體課上,教師要照顧到所有學生是很難的,對學生的個別指導也是少之又少,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學到技能要點,不能掌握正確的聲樂技能,從而影響學生聲樂能力的發展。

二、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創新策略

從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問題出發,本人認為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可以有以下兩個創新策略:

(一)確定“專業教學而非專業要求”的教學目標

聲樂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聲樂教學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作用,聲樂更是幼兒園教師的必備技能。準確定位聲樂教學的目標,是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重中之重。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創新思考中,應從學前教育專業培養一線幼兒園教師的大目標下進行統籌定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目標應明確定位界限,將針對聲樂專業學生和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目標區分開來,緊扣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這一背景,盡量符合幼兒教師的發展需要,更要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基礎出發,綜合考慮學生的能力水平與能力需要,最終確定“專業教學而非專業要求”的教學目標。所謂專業教學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專業的教學水平進行教學;非專業要求指的是學校不需要達到聲樂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水平。在該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專業聲樂訓練為主線,加強對學生聲樂技能的訓練和培養,既讓學生的聲樂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藝術素養,將學前教育專業的特色與聲樂教學內容相結合起來,重點訓練學生的兒童歌曲演唱、聲樂表演能力、聲樂教學能力等。教學目標的進一步清晰,對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有所幫助,更能夠幫助教師確立合適的教學模式、厘清教學結構與教學思路,從而有助于提高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質量。

(二)采取豐富多樣的授課形式

單一的集體課授課方式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消極影響,但就目前的教學條件,聲樂課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授課形式呢?什么樣的授課形式效果最好呢?本人認為,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采取的授課形式可以豐富多樣的,具體可以是以下三種形式:1.大班授課。大班通常是40人以上的班級規模,適用于理論性的課程。[2]聲樂教學強調的是講練結合,要先讓學生聲樂基礎理論,再對學生進行基礎訓練?;A理論課程的內容主要是“什么是聲樂?”、“什么是呼吸?”、“什么是共鳴”等理論性的內容,只需要進行基本的講解與鞏固,也就可以采取大班授課的形式,這樣既可以節約教學的時間,又能夠全面地對學生進行教學。2.小班授課。小班通常是20人左右的班級規模。在聲樂訓練中就可以采取小班授課的方式,把學生集中在一起進行聲樂訓練,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小班授課形式下,就是要讓學生學習歌唱,要突出學生的特長,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在訓練中獲得一定的進步。3.現場授課。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要重點培養學生聲樂教學能力,因而要通過現場授課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聲樂教學能力。在現場授課中,進一步引導學生發揮主導作用,根據幼兒園教師的崗位需求,引導學生觀摩幼兒園教師是如何開展聲樂教學,幼兒園教師需要具有什么聲樂能力,幼兒園教師如何用音樂組織活動,并請學生模擬進行練習,從而訓練學生的實際聲樂教學能力。三種授課形式的重點不同,作用也是不同的,在教學創新中就可以將三種授課形式相結合運用。

作者:羅鴻敏 單位:滇西科技師范學院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胡水靜.淺談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集體課教學[J].華章,2009(8).

[2]孔冬曉.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學改革[J].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