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學探索論文
時間:2022-07-16 04:20:00
導語: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學探索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教學方法課程評價
論文摘要:高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合格的技能應用型人才。計算機的組裝與維護作為計算機的一門實用技術,在現代社會發展中已經顯示出其重要性。在設計課程教學時,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張調學生是認知的主體,使學生對知識形成深刻的理解,并學會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實際問題中去。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的使用和維護作為一門實用的技術,在現代社會發展中已經顯示出其重要性。而《計算機組裝與維護》作為一門計算機教學的專業基礎課程,因其操作性、實用強,而普遍受到學生的喜愛。這幾年來,我們根據市場對計算機類人才的需求以及高職教育對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對《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的教學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符合人才需求的課程理念與課程定位
現代教育的觀點是,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強調學生是認知的主體。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的理念就是要培養具備綜合素質的、合格的技能應用型人才。
本課程定位于掌握計算機基本軟、硬件的概念及安裝、維護的方法技巧。由于專業技術強的特點及所涵蓋的內容,掌握該門課程后,學生可以面向計算機應用較為深人的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既可以從事計算機單機安裝、操作、管理和維護,也可以從事計算機應用、開發、培訓、推廣、銷售服務等技術工作.
二、重新整合教學內容
傳統教學中理論課時與實驗課時比例為1=t而本門課程的特點是大量的知識需要通過動手操作來掌握的。我們深人分析了課程教學內容,經過實踐探索,將教學內容重新進行了整合。加大了實驗課課時,適當縮短了理論課時,實現課時比例為2=1。從教學方式來看,先集中完成理論課后,再集中課時完成實驗課。這樣做既能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又有足夠的實驗課時使學生能充分掌握本門課程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
1.明確理論課程內容
明確課程理念與課程定位的前提下,要求理論課程掌握本門課程的基礎知識。這其中包括“硬件知識~計算機組裝”“計算機維護與故障檢測~軟件安裝與使用”四個部分。這四個部分內容做到條理清晰、明確落實能力。即要掌握硬件設備的選購及維護、學會計算機組裝的方法、掌握計算機的工作環境及良好的操作習慣;硬件、軟件系統的維護;計算機常見故障檢修;故障的分類,檢修原則,檢修步驟,檢測方法;系統環境的優化;計算機系統的數據備份與恢復;計算機病毒的概念與防范、利用軟件工具的使用進行系統維護,增強計算機的處理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2.細化實驗課程內容
實驗課程我們給學生的任務要求是:能自己動手組裝計算機,能進行常規的維護,故障的判斷和處理。就是讓學生將實際工作中的需要完成的工作從頭到尾自己親自做一遍。
我們按照實際中要完成的工作,將工作內容分解成實驗課程內容。要求掌握的內容包括計算機硬件的認識與組裝、CMOS參數與BIOS參數的設置、硬盤的分區與格式化、操作系統的安裝、安裝設備驅動程序、計算機的維護與優化、常用軟件工具的安裝與使用、注冊表的使用與維護、DOS命令的使用。每部分都有明確的工作要求。這樣學生可以把各種概念、原理放在任務中去理解,通過實驗加深了學生對它們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三、教學方法獨具特色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學習的動力來自生存環境的壓力,學習的過程是學生自己在頭腦中對知識的意義進行建構的過程。
學習環境四大要素是: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情景”是首先提出一個任務,讓學生感覺到課程的學習目標就是完成提出的任務?!皡f作”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必要時,同學之間相互合作?!皶挕笔蔷C合所有課程的知識點,進行綜合練習,提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同教師進行咨詢和答疑?!耙饬x建構”的教學效果,就是對知識形成深刻的理解,用自己的話去表達所學的知識,解決有關的問題。
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還要考慮有利于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的創設問題,并把情境創設看作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
1.“任務”式的理論教學方法
我們每次在課程開始時,首先提出一個任務。就是要求學生在理論課程結束后,交一份根據市場調查的結果完成的適合日常辦公、圖形圖像設計、游戲愛好者等不同需求的計算機裝機配置作業。將知識點貫穿在實際應用中,讓學生直接與市場接觸,使課程適應根據新產品的發展,課程的教學內容就是圍繞著這個任務進行設計的。
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對任務的內容充滿了好奇。因此在教學中根據課程目標,我們注重優化教學內容,注意引進新知識點和新的技術,引導學生關注每一個新產品、新技術的特點,并與原有的產品、技術進行橫向比較,了解其中的差異,從而了解市場。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利用幾個周末的時間自己去了解市場,這其中的過程比較辛苦。但是回來都說收獲很大,并且都交了一份非常好的作業,他們感到課程內容并不是空洞的。而這個過程也鍛煉了學生運用課堂知識、了解市場的能力。
2.“模塊”化實驗教學方法
實驗是實踐教學課程改革中最主要的環節。通過實驗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課堂的基礎知識的理解,而且掌握了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用技術,加強了學生的協作精神。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我們進行以下安排。
(1)為了使學生真正擁有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的能力,我們建立了專用硬件實驗室,要求以組為單位共同完成每個實驗,每組配備有1臺電腦的基本配件。
(2)合理安排實驗順序。在實踐教學中,我們將實驗內容分解成模塊,采用圖表的方式來講解,這樣可以用直觀的圖形來展示實驗內容模塊之間的相互關系,有利于學生對實驗內容的理解與掌握。
按照實驗圖表首先完成硬件部分的實驗,再完成軟件部分的實驗。再細化具體的實驗過程。學生按照實驗過程表完成實驗后,基本上可以掌握一臺計算機的安裝、維護過程。
(3)按照實驗過程,專門編寫了實驗指導書,并要求學生填寫實驗報告。每次實驗都有明確的目標,要求學生必須達到,在每份實驗報告最后,還有相關的實驗題需要完成,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能根據實際出現的問題,自己解決。
(4)在實驗完成后,教師要將整個實驗過程進行總結。這個過程可以使學生了解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該課程完整的知識體系,對所有知識點有一個系統和全面的認識,加深了學生對學習過程的印象。
四、改革課程考試和課程評價方式
1.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
本課程考試屬于技能型考核,因此我們采用操作性考試,考試項目涵蓋計算機維護與維修的主要方面。我們確定了以下幾個項目來建立操作考試的題庫。這些項目包括:組裝一臺辦公電腦,配置CMOS、硬盤安裝、安裝操作系統、GHOST的使用、硬盤分區管理軟件PQMAGIC的使用、注冊表的使用、DOS命令的使用。課程考核以操作考試為主,再結合口試進行。教師根據操作與口試結果,按比例給學生判定本課程的考核成績。這種教學方法注重能力培養、過程評價,使學生動手技能快速提高。從考核效果來看,學生非常喜歡這種考試方式,學生反映這遠比筆試要好。
2.注重過程的課程評價
傳統的課程評價方式是期末考試的成績在學生整個課程學習的評價中占有絕對的比例,這樣容易使學生忽略平時的學習的過程,課程的內容不能掌握得更全面、更扎實,學習目的也不明確。因此我們將課程的評價方式改為:學習過程評價+教師評價+綜合考試。評價方式中學習過程占了很大的比例,學習過程包括實驗作業、實踐技能操作等;而教師評價包括課后作業、考試、評語、成績;綜合考試包括實踐技能操作考試、口試。
這樣的課程評價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因為僅憑一次考試不能反映出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素質發展的情況。新課程評價方式就避免了以往重結果輕過程的評價問題。顯學生在評價中的地位,強調了學生的發展。
三、結束語
總之,課程改革從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出發。對于探索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我們已經有了一些效果,同時也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改善和研究的地方。我們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促使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 上一篇:農村市場建設自查報告
- 下一篇:古漢語教學改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