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道德責任心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作用論文

時間:2022-09-19 09:34:00

導語:學生道德責任心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作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道德責任心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作用論文

[內容提要]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發展機遇,同時又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互聯網上傳播暴力、色情內容,散布信息垃圾,惡意侵犯他人隱私,充當“黑客”……,這些都是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消極后果。所有這些,都對當前學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戰。如何培養未來信息社會的合格公民,使他們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識和信息倫理道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能夠在信息的大海中正確把握人生的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術道德,是每一個信息技術教育者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就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道德責任心,談點自己的實踐體會與認識。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道德責任心培養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發展,學校、家庭電腦的擁有率越來越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越來越強。然而,有一些學生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不良的或者說不道德的行為,這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更應做好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教師要從規范學生的點滴行為做起,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培養起一種道德責任心,樹立起正確的信息技術道德觀念。在筆者看來,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落實規范,明確責任

加強對同學網絡責任感教育,我們可以借鑒一些已有的經驗,如美國計算機倫理協會制定的“計算機倫理十戒”就很有代表性。這“十戒”分別是:①你不應該用計算機去傷害他人;②你不應該去影響他人的計算機工作;③你不應該在他人離去時窺探他人計算機;④你不應該用計算機去偷竊;⑤你不應該用計算機去做假證;⑥你不應該拷貝或利用你沒有購買的軟件;⑦你不應該使用他人的計算機資源,除非你得到了準許或者作出了補償;⑧你不應該剽竊他人的精神產品;⑨你應該注意你正在寫入的程序和你正在設計的系統的社會效應;⑩你應該始終注意,你使用計算機時是在進一步加強你對你的同胞的理解和尊敬。通過對這些文字的理解,可以讓青少年學生懂得如何正確地進行網絡行為,將之視為最基本的行為準則。要使他們能夠以道德理性來規范自己的網絡行為,明確認識到任何借助網絡進行的破壞、偷竊、詐騙和人身攻擊等等都是非道德的或違法的,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或受到相應的制裁,從而杜絕任何惡意的網絡行為。另外,教師也可以結合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道德準則來教育學生如何加強職業道德修養。

二、循循善誘,培養習慣

好習慣終身受益。學生時期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我們應該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上機實踐過程中,教育學生要愛護計算機設備,強調正確規范的操作,幫助學生形成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

(一)養成“使用”的習慣

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教育,循循善誘、曉之以理,使他們認識到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比如,在介紹有關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時候,要特別強調在Windows中關機的步驟,即待屏幕上出現“你可以安全地關閉計算機”的信息時,才能關閉電源,而不能直接關閉電源,并且要使他們知道這樣做是為了延長計算機的使用壽命,保護計算機內數據的安全。按照操作方法正確開關機;遇到問題不隨意開關機,及時請老師幫助,并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不隨意刪除、移動、重命名他人文件;愛護設備,不在顯示器、鍵盤上胡寫亂畫;使用電腦時不吃東西等等。

(二)養成講“公德”的習慣

當有的學生胡亂地敲打鍵盤、卸載鼠標小球時,要及時指出:大家要像愛護自己家里的財物一樣愛護學校的電腦,為他人著想,保持機器的正常運行;當學生進機房,互相擁擠、大聲喧嘩時,要教育學生在公共場所一定要有序、排隊,保護自身安全,講公共道德;當有的學生上機時,嚼泡泡糖、吃瓜子、隨意丟棄雜物時,要教育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愛護公共環境;當有的學生編寫文本、給同學發郵件、或網絡聊天時,用一些侮辱性的、不文明的語言時,要教育學生講文明語言,提高自身的內在修養等等。

三、科學引導,健康上網

目前,很多青少年上網是在沒有老師、家長的監督和陪伴下進行的,學生對充斥在網上的豐富的資源缺乏篩選的能力,又不能及時地得到指導,使得青少年被動的在無意間接受一些不良信息,所以作為教師和家長還是應該承擔起這方面的責任,不但要在技術上指導學生如何上網,如何從浩如煙海的網上資源中快速的檢索到有效的資源,更要指導學生如何健康上網。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要多花時間與青少年溝通,及時了解他們上網的情況,掌握學生的心理。教師也可以有選擇的組織學生開展網上的學習,有效規范學生的上網習慣。

(一)正確對待網絡游戲

目前學生對計算機課的興趣往往不是來源于計算機知識本身,而是來源于對網絡游戲的熱衷。愛玩是人的天性,玩有益的電子游戲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訓練學生的協調能力、判斷能力等有一定的幫助,本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把電子游戲看成計算機應用的全部,無休止地沉溺于此,則會對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有害無益,我們要教育學生,現在還處于學習知識的重要階段,應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幫助我們學習的工具,而不是作為高級的游戲機。同時我們也可以適當地安裝一些有益的游戲軟件,如“魔鬼打字”、“金山畫王”、“乖乖熊學打字”等游戲軟件,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逐漸建立起學習計算機和網絡知識的興趣。也可以向學生介紹了《抗日——地雷戰》、《大唐詩錄》等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學到知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二)養成健康的信息道德

信息技術的發展要求我們在享受信息技術成果的同時,要自覺保護知識產權,遵守《軟件保護條例》,抵制盜版軟件。要讓學生懂得:軟件是計算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軟件的研制和開發,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然而,計算機軟件難以創作卻極容易被復制。為了發展和繁榮計算機軟件產業,要加強對軟件著作權的保護。未經軟件著作人的同意,復制其軟件的行為是侵權行為,侵權者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要教育學生不制作、不傳播計算機病毒、惡意文件等。學習互聯網應用內容的時候,還可以號召學生一起來凈化信息環境,不要傳播不文明的甚至違法的言論,要自覺抵制腐朽思想、言論的誘惑,養成一種健康的信息道德。

(三)引導學生上健康網站

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和匿名性,人人可以自由上網,并在網上瀏覽信息,下載和利用網絡資源,甚至在網上發表任何越軌的言論而很少受到懲罰。其次,由于網絡的跨國性和即時性,網絡在傳播知識和健康信息的同時,也傳播著一些反動的、迷信的、甚至色情的東西,國內外敵對勢力也在不遺余力地利用這個陣地向我們進行滲透。如果放任學生在網絡世界中馳騁,缺乏正確的引導,他們就會在網絡中“迷航”,其危害不亞于網絡游戲。因此,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正確引導學生善用網絡資源,并教會他們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內容,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用正確的觀點去分析信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更好地取用網絡信息。為了幫助大家正確使用網絡信息,教師可以搜集一些與學生學習生活有關的網址,向家長和學生推薦優秀的兒童網站,如:雛鷹網、童網、中青網等十幾家兒童網站。

面對魚龍混雜的網絡信息,教師有必要在技術上減少不良信息的傳播,盡可能阻斷學生與不健康內容的接觸機會。如安裝美萍安全衛士,網絡爸爸等防護軟件。教師也有義務與有電腦的家庭取得聯系,向家長介紹利弊,推薦軟件。但最重要的是,教師應采取引導性對策,通過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選擇能力和免疫能力。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自我約束、自我控制,對網上的信息進行分析辨別,鑒定真偽,做到不該看的不看,不該做的不做。公務員之家

四、家校配合、齊抓共管

為了使信息技術道德教育工作做得更加扎實有效,平時要注意與班主任老師相互配合,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除在信息技術課中的教育外,還可以利用班隊活動時間、晨會時間加強教育,并經常與家長聯系或上門家訪,和家長進行溝通,共同教育。例如我在與初一一些學生的談話中,了解到他們上網主要是玩游戲和聊天,在游戲和聊天的過程中時常會有一些不健康或者說不適合學生的內容出現。由于學生好奇心強,你越不讓他上網,他越覺得網絡的神奇,我就和家長取得聯系,共同探討如何控制學生單獨上網的時間和次數,并和學生一起分析沉溺于網上游戲和聊天的利弊。這樣,內外因共同發揮作用,收到較好的效果。

總之,由于學生是道德意志比較薄弱的群體,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影響,容易在網上產生不道德行為和不文明現象。作為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師,在對學生加強信息素養培養的同時,更要注意學生道德意識的提高,培養其道德責任心。既要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和正面疏導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培養,更應注重利用網絡“潤物細無聲”的進行潛移默化的網絡道德教育滲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學生學習網絡知識,使學生學會正確運用網絡,真正成為新世紀網絡世界的主人。

考文獻:

1.王健敏《道德學習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吳漢德劉振華《高校網絡道德教育初探》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3

3.孫軍《高校應為首善之區——訪全國人大代表管華詩》中國教育報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