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強化學生網絡教育創立和諧學校

時間:2022-03-31 04:52:00

導語:談論強化學生網絡教育創立和諧學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論強化學生網絡教育創立和諧學校

摘要: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對使用頻率最高的大學生產生了較大的沖擊,大學生網絡道德問題日益凸現。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強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就顯得尤為緊迫。對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實際解決措施,以此更好地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和諧校園

加強大學生的網絡思想道德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他們在網絡社會中深受網絡價值文化的影響,他們的思想道德將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稀皆社會建設的進程。因此加強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就顯得尤為緊迫。

1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原因分析

大學生網絡道德狀況是大學生現實道德狀況在網絡世界的具體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現象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引發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1大學生身心特點是引發網絡道德失范的重要根源。在網絡社會中,大學生網絡道德意識中基本正確的網絡道德認識與模糊的價值觀念并存、豐富的道德情感與相對放縱的網絡道德情感并存、較高的網絡道德意志期望與相對較差的自制力并存的現狀,使大學生難以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導致種種心理障礙。而網絡則是一片沒有國界、沒有傳統藩籬、沒有師長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標新立異之地,大學生獨特的思想和心理特征,更促使他們遠離現實社會,尋求壓力的擺脫而躲進虛擬的網絡社會。同時,網絡的弱規范性又放縱了大學生人性系統當中那些劣性因素的萌生和泛濫,網絡強大的誘惑力遠遠超過了大學生自身的自制力。

1.2網絡文化的特殊性是大學生網絡行為失范的環境因素。網絡文化具有隱匿性和不確定性、不安全與不可控性、開放巨與多元陛、自主性與平等眭、虛擬性與無約束性等五大特點。網絡的開放性所帶來的有害信息的泛濫,以及網絡信息資源的共享性,對自我監控能力不強、極富好奇心的大學生產生的誘惑力,對大學生的道德成長環境構成嚴峻的挑戰,嚴重地影響著大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網絡的隱蔽眭、無約束性和虛擬性,使大學生隱去了相貌、表情、年齡、穿戴和身份等一系列外貌特征,而相當于僅僅保留了一張嘴巴而已。隱蔽陛、無約柬陛和虛擬性造成了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和網絡責任的分離。在網絡上,行為與責任的截然分離,使大學生可以濫施行為、言語隨意放縱、背離網絡道德要求的傾向,加速了大學生的道德滑坡,以致造成網絡上道德的失范,表現出與現實生活完全不同的人格。

l.3學校、家庭、管理機構存在的不足是大學生網絡行為失范的客觀原因。大學生正處于由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重要發展階段,他律的道德規范與自律的道德原則,都是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尤其是學校德育灌輸給大學生。但面對網絡文化沖擊,家庭、學校與社會教育卻顯得過于無力。一是由于多數父母對網絡技術和知識知之甚少,大部分家庭無法承擔起對大學生指導與監督的責任;二是學校傳統的德育內容和手段在復雜多變的網絡社會中顯得滯后與低效;三是網絡管理機構對網絡信息的監管機制還很不完善。

2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創建和諧校園

2.1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積極占領網上思想陣地,增強學生自我防范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深入的指出了網絡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與著力點。因此,我們必須按照《意見》的要求,從實際出發,堅持多渠道、多主體、多類型的方式,走近學生,關注學生,在校園里逐步建立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平臺,從深層思想上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及時了解學校以及國家和政府的政策、法規,深入貫徹有關文件的精神。對—些敏感的思想、觀進行疏導、分析和輔導,幫助學生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認識。對于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給予特殊關注,進行思想引導,釋疑解惑,既嚴格把好政治關,又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在網上師生交流完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探索、掌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規律,加強大學生校園網絡道德教育,幫助他們在網上明辨是非,認清美丑,加強自我約束,使其增強自我防范能力,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誘惑,做遵紀守法的好網民。

2.2主動出擊,加強對大學生上網的引導和教育。大學生正處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完全定型,網絡文化中健康向上的東西和頹廢、消極甚至反動的東西都會對他們產生影響,且后者具有較大的誘惑力,容易使他們成為不健康信息的俘虜。因而,大學生上網決不能放任自流,必須加強對上網的引導和教育。學校應經常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網絡知識講座、網絡知識競賽、網絡征文、網絡探討等,既從技術層醋及網絡知識,又讓學生看到網絡在學習方面的真正作用,教會他們如何快捷有效地檢索學習信息和專業動態等,營造網絡學習氣氛;鼓勵教師以電子作業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各種特色的學習網頁、網址,并以校園網為中心,創建與國內各高校及學習網站的聯接;更多的網絡課程;建立以交流學習為目的的各種留言版、討論區。

2.3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網絡文化的管理。強網絡文化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多管齊下。我們進行網絡監管的時候要堅持原則,同時根據網絡的牦毫作出切合實際的舉措?!兑庖姟分赋觯骸耙\用技術、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強校園網的管理,嚴防各種有害信邑在網上傳播”。因此采取各種手段減少學生和有害信息的接觸,如利用防火墻技術過濾掉—些黃色、反動信息,盡量讓學生少進出社會化開設的網吧等等。同時,也要充分尊重網絡的特點,對于學生的言論,只要符合法律和基本的道德范疇,都應該允許其發表,個性和獨立的思想應該得到尊重。堅持平等、自由,我們可以通過網絡,真實地看到學生的內心世界,準確地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而后可以有的放矢地在論壇匕發表些帖子,引導學生往正確的方向思考。通過平等的討論和交流,更容易使學生從心底接受正確的指導,從而讓良好的進入學生頭腦。

2.4加強網絡管理隊伍建設,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網絡教育思想政治隊伍。培養一支既有較高思想政治素質,叉具備熟悉網絡技術,具有網絡時代的教育管理理念和綜合工作能力的政工隊伍,擔負起網絡輿論監控的重任。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和緊迫感,盡快掌握網絡操作技能。學習網上教育方法。從理論上講,教育者實踐水平應該高于受教育者。這樣不僅是督導學生,而目是以網絡平臺作為工作陣地,發揮教育管理和引導功能,在學校和系部網絡建設和應用上發揮重要作用,主動引導和規范大學生的網絡使用行為,管理網站的建設和發展。及時做好上網學生的思想工作,努力在校園網上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發揮學校在網絡上的主導作用。

2.5完善校園網絡的建設,舉辦豐富的健康文化活動。學生上網的時間、精力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用健康的思想文化活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他們接觸不健康文化的時問就會減少。例如,可以舉辦各種知識的網上有獎比賽、網絡程序設計大賽、網頁設計大賽、網上征文.lfash大賽、網上校友錄、網上黨校、網上團校等等。教育部部長周濟在高校校園網絡信息建設與管理工作研討會上強調:“把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始終堅持把網站建設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把校園網絡這塊陣地建設好、使用好、維護好?!彼枷胝喂ぷ髡咭写蛩枷霊馉幍奈C意識,不斷地改進教育方法,主動出擊,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唱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為網絡時代培養出更多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