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信息技術課堂中的鼓勵性評價
時間:2022-05-05 05:29:00
導語:小議信息技術課堂中的鼓勵性評價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
評價是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新課程改革目標指出:“評價的基本原則不是甄別與選拔,而是激勵、診斷和促進?!苯虒W評價中引進激勵機制,面向全體學生,能激發學生興趣、求知欲、好奇心、責任感、上進心,創設成功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產生向上的動機和行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中也必不可少激勵機制。如何建立科學、寬松和完善的評價制度和評價方式,健全評價機制,還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實踐。本文就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有效地實施激勵性評價來談談自己的想法。
【關鍵詞】激勵性評價評價的運用評價機制
一、建立激勵性評價的理論和現實依據
所謂的激勵性評價,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觀察學生的細微變化,尋找閃光點,給學生以“綬帶”,為學生營造一個支持性的環境,創設成功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興趣、求知欲、好奇心、責任感、上進心,激發學生產生向上的動機和行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新課程改革目標指出:評價的基本原則不是甄別與選拔,而是激勵、診斷和促進。關于激勵,一位哲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不會把生命出賣于你,但會為了一條彩色的綬帶把生命奉獻于你。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一個人在一般情況下只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充分激勵后可發揮到80%—90%。人們在受到某種激發和鼓勵的情況下,可產生趨向目標的內在動力,驅使人們自覺地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奮發進取,直達目標??梢姡畹淖饔弥?。
目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經常讓學生完成一個“電腦作品”來引導學生學習某模塊知識,比如:通過制作一幅畫,學習“畫圖”的諸多功能。完成一個電子小報,來學習Word的操作;學生的作品可以反映出學習的水平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伺機予以評價,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可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和教學環境等多方面關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始日漸枯萎,實施激勵性評價迫在眉睫。
二、激勵的前提準備
1、了解學生。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與知識基礎是教學的出發點??梢酝ㄟ^座談、問卷調查、上機測試等形式建立學生的“個人秘密檔案”。首先教師要對學生們能否完成學習任務有足夠的認識,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差異。表現在學習速度、智力水平、記憶水平、學習毅力等各個方面。不能‘拔苗助長’式的給學生提要求,設計學習任務合理可行是最重要的。我的做法是:第一盡可能記住每個學生姓名,上課能直呼其名;第二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環境,即學習信息技術的條件如何;第三,學生已經學會了什么。這樣一來,評價起來就猶如“韓信點兵”一樣得心應手了。
2、了解教學環境。首先要了解計算機機房硬件設施和安裝的教學軟件的使用情況。什么軟件可用,什么軟件不可用都要事先調試。另外,要考慮教學環境的許可程度能否與學習任務相符,否則一旦出現完成“不可能的任務”是十分被動十分尷尬的,也就談不上評價學生了。
3、整合教材。進行學科整合是新課程教學過程改革中明確提出的要求,信息技術教學更要責無旁貸的推行學科整合。何克抗老師指出:“事實上,信息技術課程本來就不具備嚴格的學科性質,也沒有嚴格的學科體系,它既有技術教育的成分,又擔負著文化教育的使命,是一門綜合課程”。所以,語文、數學、美術、生活與勞動等學科知識與信息技術有密切聯系的,可以從學生喜聞樂見的、耳熟能詳的知識點入手,揉合、化解在信息技術教學內容中。
4、搜集學習資源。充分搜集、利用教學資源為學生學習提供服務。學習資源可以是其他學科的知識,可以是校外的知識,也可以是學生周遭生活世界、自然世界、人類生活中一切林林總總的信息。打破教材框框,引領學生走向社會、走向自然、走向世界,開拓視野,增長見識,豐富閱歷。如此長年累月給學生以“豐富的精神大餐”,不愁將來學生的電腦作品沒有深度和廣度。
當然,評價準備還有與教師的基本素質和對教材的熟悉程度等等因素,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三、教師在思想上的認識
法國著名作家安德列•莫洛亞說過:“美好的語言,勝過禮物?!辟澝乐詫θ说男袨楫a生深刻的影響,是因為它滿足了個人較高層次的需要,即心理的需要。教師應該學會賞識、學會激勵學生。也許我們的老師并不在乎,可我們的學生卻很在乎。我自從讀過《賞識你的孩子》(周弘著)后,更加深了對激勵的認識,知道激勵的奧秘在于讓孩子覺醒,生命覺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勢不可擋的。周弘能把一個先天耳聾的女兒培養成材,并把自己培養孩子的經歷推廣培養更多的聾童。教學中能否使用賞識激勵法,來促進學生的發展、激發學習興趣?開始,我先試著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這一試讓我欣喜若狂:原來我所教的學生和別的班級的學生一樣出色。在我的眼中,學生變的可愛了。隨之而來的是我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越來越多。在課上,在課間,我總能利用時機不留痕跡地激勵學生,讓他們感受到我的關愛,對學習產生興趣?;貓笪业氖且粋€又一個的進步。
一個信任的微笑,一回肯定的頷首,一個激勵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可以驅散他們積聚在心底的自卑的陰影,可以喚醒他們早已封塵的潛質、潛能,可以誘發他們心中萌芽的創造沖動。
四、激勵性評價的運用
那么,如何運用激勵性的評價,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1.信任激勵
俗話說得好,“信任就是力量”,“信任是最高的獎賞”。教師的信任是對學生價值的一種肯定,同時也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
我在教學中,曾有意識的做過這樣的實驗:以兩類層次的學生為對象進行試驗,A類學生基礎好,接受能力強或較早接觸信息技術。但教師不予多指導,任其自由發展;B類學生學習基礎和接受能力均為一般,但教師有意識多予以加鼓勵和指導,并對其報以積極的期望,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一段時間下來,B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表現欲遠遠大于A類學生。可見,學生學習興趣的可塑性之大。當教師給予的信任與學生個人的意想、興趣、愛好相吻合時,學生學習起來就不會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能激發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必須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因為任何學生都有使自己好起來的一種潛在愿望。
2.成就激勵
教師的信任,能對學生起到導向和激勵作用,而要達到這一點,則必須變為學生自身的要求,并化為具體的行動。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造種種成功的機會,誘導學生參與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去,發現和發展自己,把期望和要求變成有形的事實。
教師既可以在課內運用“低起點、小臺階、多活動、快反饋”的方法,通過增加學生動手實際操作、動口回答問題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也可以在課外開展多種形式的有層次的適合學生特點的活動,為他們發展興趣愛好、發揮特長、取得成功提供機會。多數學生通過啟發、引導、演示等過程能獨立操作,少數差生則要幫他一把,給他修改一下,在關鍵處提醒一下,使他能寫下去、畫下去,讓學生嘗到跳一下能摘到果子的喜悅,讓學生從中體驗成就感,從而自覺地積極地參與。
3.目標激勵
教師在教學評價中可以為學生制定具體的、有一定難度、且又為學生所接受的學習目標,明確方向,共同努力。并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經常反饋,及時進行獎勵和批評。這種目標激勵的作用最大,見效最快。
比如畫圖教學中的著色,能力差一些的同學,只要掌握設置前景色、背景色,會使用現有的顏料盒來給圖畫上顏色就可以了。而能力強的學生在此基礎上要提高要求,還要學會編輯顏色,會利用色譜和顏色梯度滑塊,調配出自己需要的豐富的顏色。在比如爭當打字能手時,要求學生學會用漢語拼音的方法進行漢字輸入,學習差一些的學生,每分鐘只要求輸入10個字就行了,平時多用一些小的段落練習。而鍵盤熟練的同學,每分鐘可以輸入三、四十字,最快的可以輸入60多字,對他們就可以要求錄入一些自己寫的小文章。我的要求是:盡你自己最大努力,發揮出你的最佳能力!
4.創新精神激勵
人們常說:創造力是人的另一雙眼睛。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學生中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現象,學生的創新意識較強,但由于缺乏練習,學生總體表現技能稍差。比如繪畫教學,學生能想象出一幅美好的畫面,但很難在電腦畫布上展現出來。這里,教師不能采用一概抹煞的態度,這樣會使學生強烈的創新欲望得以磨滅,從而抑制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學生展示的作品不夠理想,并不意味著學生不行。教師應采用積極的態度及時去啟發和鼓勵學生,肯定學生的創新精神。
五、優化激勵的評價機制
進行激勵性評價,還必須從各個方面不斷優化評價機制。制訂不同層次的不同標準,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大面積地受到表揚和鼓勵,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我們要實行適應學生起點的鼓勵進步的評價。
實施激勵性評價,我嘗試運用以下的做法:
(1)強化成功,嘗試優化評價語言。
強化成功——體驗愉悅的心理需求。誰不渴望成功,哪怕是少不經事的孩子。成功的體驗會刺激并強化學習動機。成功是成功之母,失敗是失敗之父。失敗挫折容易給人心里投下心理陰影,那種灰色的記憶會阻礙學習的動力,所以在布置任務完成作品的時候要盡可能給學生提供一個成功機會。會畫一條線,會打一個字,會說一句信息技術術語都應得到積極評價。正面的激勵能最大限度調整學生努力的方向。
一兩句簡單的評語:“你真棒”、“有進步”、“想象力真豐富”等等就能使學生增加學習的信心和熱情,為下一次的制作優秀作品墊定了基礎。
(2)嘗試優化評價方法。
一是可以采用邊講解邊示范、邊練習邊輔導的分段教學法,這樣有利于教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糾正,提高學生的興趣。
二是把課前回顧評價上一次作業改為課尾當堂總結,以減少學生的遺忘。
(3)根據不同學生的水平確定其要達到的最近區域目標。
現舉一例,下面是我在教授六年級課程時,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后,設計出的“電子小報作品評價量表(采用一百分制)
[表一]:(提供給水平稍高的學生)
電子小報作品評價量表
作者姓名作品序號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10分)有邊框、底紋(10分)
整體布局合理(10分)各元素色彩美(10分)
段落與分欄適當(10分)正文文字沒有錯誤(10分)
文字標題醒目(10分)幫助同學、謙虛學習(10分)
花邊、插圖美觀大方(10分)與眾不同有獨創性(10分)
這張評價量表中"謙虛學習和獨創性"占一定的指標值。對部分六年級學生來說,歷時兩年多的Word文字處理學習已經具有較高的自學能力,操作技能已經不成問題,所以要關注非技術因素的培養。創新精神、協作交流和團隊精神等因素要在評價中體現出來。
[表二](提供給中等水平的學生)
電子小報作品評價量表
作者姓名作品序號
在規定時間完成(10分)有藝術字(10分)
文字標題醒目(10分)色彩搭配合理(10分)
段落有設置(10分)內容錯誤不多2處(10分)
整體布局合理(10分)合作交流態度好(10分)
有花邊、插圖(10分)絕大部分是自己完成(10分)
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中等水平的學生是最好教的,他們給教師出的問題最少,能完成以上評價量表的各項指標,已經基本達到了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綜合能力的目的。
[表三](提供給學習困難些的學生)
電子小報作品評價量表
作者姓名作品序號
在規定時間完成(10分)有藝術字(10分)
有文字標題(10分)文字、圖片位置恰當(10分)
段落之間分明(10分)內容錯誤不多4處(10分)
有較完整的內容(10分)能大膽尋求幫助(10分)
插圖選取合理(10分)多數內容是自己完成(10分)
很明顯這張評價量表,完成作品技術要求不高,而且體現關注積極的學習態度,如此設計也是折衷之舉,也體現人文關懷。
(4)學習任務寬松要求。
作品制作可以個人獨自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完成;作品制作的時間可長可短,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完成。比如:制作電子小報。尊重每一個小組成員的自主權,對小組里的學生的分工原則上不干涉,教師只作部分指導。這樣,作品就以小組的名義來實施評價。同時,對一些優秀的作品可以讓學生繼續深入探究,完善作品并推薦其參加展評或送上級比賽。
另外,設計完成作品任務要巧妙,淡化操作技能的呆板、枯燥的訓練。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自覺、忘情地投入到活動中,為了實現完成任務作品,學生就會以學習主人的角色表現出學習的熱情。例如:教學三年級《我能畫得更好》一課,可以設計幾張經教師處理后的“損壞”了的圖畫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完成對圖畫進行修補填色的任務。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畫圖工具的綜合運用技能就會在無形中得到鍛煉。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每一點進步,或對某些長處有所發展的學生都給予鼓勵。使學生在學習上逐步上臺階,不斷地由小成功積為大成功,有利于消除學生的自卑感,增強信心,激發內在的學習主動性。
(5)評價內容多元化。
要對學生進行多方面評價,摒棄以往僅僅關注分數的評價方法。評價內容的多元化不僅可以增加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生的潛能,而且為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創造了條件。評價內容可以包括:環境知識、生命知識、歷史責任感教育、愛心教育、傳統優秀文化知識、法制知識、道德教育等。比如:我在教學《整齊的教學樓》一課,充分利用本校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同時,滲透愛校教育就是成功的例子。一句話,布置完成任務可以是:一幅畫、一篇打字文稿、制作相冊、錄制聲音、多媒體報告等作品形式??偠灾枷霙Q定著行動,所以不能讓評價失去原有的本意。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的成功源于學生的信心,學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師的鼓勵。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只要處理好學生的努力和成績、成績和獎勵、激勵與滿足學生興趣愛好的三種關系,運用激勵性評價有益于學生樹立自信心,積極進取,在學習上取得新的成功。
參考文獻:
《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心理學》、
《賞識你的孩子》(周弘著)
- 上一篇:公務員任職教學打算與思路
- 下一篇:探究施工企業施工階段的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