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高校教學深度融合研究

時間:2022-03-26 04:03:50

導語:信息技術與高校教學深度融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技術與高校教學深度融合研究

摘要:隨著國家在教育事業中投入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學生水平,開始提升至高等教育,伴隨著大學生數目的攀升,以及高校人才在社會中占比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傳統教育觀念,以及固有的教學模式,出現了明顯的弊端。隨著信息技術在社會中的迅速普及,各行業都在技術和管理策略上,盡可能地進行相應的探索和發展,結合信息化技術,提高其生產力,加大相關單位在市場中存在的固有競爭力。而對于高校教育來說,將信息技術融合于教育模式中,是多年來的重要課題,在信息技術相對成熟的背景下,衍生出的全新教育觀,以及特殊的教學手段等,仍然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關鍵詞:信息技術與高校教學;深度融合背景下;混合教學模式

隨著對素質教育重視程度的增加,在高校教育開展的過程中,不停倡導教育改革的同時,信息技術漸漸的出現,并且迅速發展,逐漸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中,同時由于曙光照進了大學教育中。隨著高校的充分調研與研究,正式推動了信息技術,與大學教育的融合與發展,在經過長時間的問題處理,以及必要的探索后,信息化大學教育,成為當下高校的熱門話題。以下將重點針對目前的混合教育模式分析其形成,并提出一些建議來解決其目前存在的弊端。

一、信息技術的大背景下與高校教育相融合的方法

(一)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對于大部分高校而言,設計出了一些重要的軟件,以及相對比較熱門的實驗項目,由于造價和學習難度等因素,這部分學習資源,一般存在于重點院校,因此對于普通院校而言,缺失了部分領域的學習權利。因此,隨著信息技術在社會中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將實驗過程和實際操作,做成視頻等形式,盡可能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在一定程度上,為教育公平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對于一部分高校來說,設計出各種領域的軟件,在普及后,成為該領域中的重要工具,學生可以利用相關軟件進行學習,在一定程度上,信息技術能夠推進大學教育資源的共享,加強校園之間的聯系。在大學教育當中,教育資源的共享,能夠增加社會相關人才的數量,避免普通院校在教學中,相關教育資源缺失的現象,降低在教育中投入的成本的同時,又不影響到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了解和學習。[1](二)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縮減學生與知識的距離。部分高校在教育中,學生會存在知識脫離實際的感受,對于大學知識來說,不同于義務教育的模式,應該在教育的過程中,盡可能將知識聯系到實際,縮減知識與學生生活的距離。對于信息技術來說,可以通過搜尋網上資源的方式,使學生了解一些相關的專業知識,利用信息技術帶來的模擬運轉性實驗,使學生能夠在計算機中,更加清晰明了的了解所學習的知識。借助信息技術,能夠加快素質教育的速度,從廣泛的信息資源中,找尋與自己領域相符合的相關知識,進行針對性的學習,能夠加快學生的學習速度,同時在實際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親自感受探索的過程,通過自己的探索,縮減與知識之間的距離。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可以通過涉獵社會經驗的形式,了解一些學校所學習不到的知識,提高在校園中學習的層面。在高校教育當中,并不僅僅只是課本上的知識,學生需要涉獵全新的領域,不僅需要將課本上的知識活學活用,同時還需要學習與專業相關的實用性技能,在大學校園中,盡可能武裝提高自己。通過信息技術,以及全面普及的互聯網技術,能夠使學生涉獵更多的新奇知識,提高目前社會中大學生的綜合素養。[2](三)利用信息技術加強學生學習管理。在高校教學當中,需要加強對于學生的相關管理,利用信息技術,能夠更加便利的統計調查,了解每個同學的學習情況,通過大數據平臺的分析,為部分學生進行必要的學習安排。由于大學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學方式,教師很難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信息技術手段,能夠結合學生上課時的情況以及課后作業的完成狀況和及時測驗的得分情況,分析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信息技術能夠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提高學生在學校中的學習效率。隨著教育的發展,高校教育越來越趨向于多樣化發展,在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信息技術是一個重要的技術手段,通過大數據平臺,完善學生的學習信息,在教育中,教師能夠結合統計報告的數據,對于掌握程度比較低的知識,進行反復的教育。利用這種方式,加強學生對于相關部分知識的印象,從而由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下,高校教育現有的弊端

(一)教育方式雜亂。在當下的教育形式下,高校教育存在著多種多樣不同的方法,部分的高校教師沒有明確的教育目的,因此難以控制教育方式,雜亂的教育方式可能會導致學習效果低下,從而影響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下,也需要正確的利用和學習,尤其是在學習方法的選用上,需要經過自身多次的嘗試與了解后,選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夠高效完成學習任務。目前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下,越來越多雜亂的學習方式,開始充斥著大學生的眼球,但是或許都不是最合適的,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狀況,以及以往的學習經驗進行選擇。在學習方法的選用上,不能夠三心二意,在進行選擇以后,就應該一直堅持落實下去,對于學生來說,只有堅持下去,才能夠真正獲得成功與知識。(二)在知識的篩選上存在的問題。對于信息技術相對發達的時代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習慣,在網絡上無差別學習,涉獵各種各樣領域中的知識,最終導致一事無成,在學習上,只有專心學習一門,并且將其徹底了解,才能說是學習成功。隨著互聯網信息的普及,各種各樣的知識和學習內容充斥在互聯網中,在復雜的知識環境中學習,需要有一定的篩選能力,選用合適的知識進行學習,提高相關方面的學習能力。信息技術的弊端就是知識的雜亂,對于剛剛步入高校校園的學生來說,滿腔熱血卻難以找到合適的知識進行學習。教師作為大學生的引路人,可以通過介紹和分享等方式,為學生推薦一些合適恰當的學習資源,通過這樣的形式,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中,避免錯誤的學習。[3]

三、信息技術與高校教育結合下,混合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

信息技術與高校教育相結合后,其優勢體現得淋漓盡致,在一定程度上,帶領大學教育進入了全新的時代中,在學習的效率和學習效果等方面,都獲得了明顯的進步。但是隨著教育模式的發展,混合教育模式所存在的問題,也逐漸變得明顯,舉例來說,在混合教育下,學生的關注度和興奮點,往往都在于新的教學手段上,以及吸引眼球的教學道具上。因此學生缺乏對于知識的興趣,同時,在網絡信息的吸引下,學生難以集中精力完成學習任務,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效果低下,甚至會逐漸分心,無法專心致志地完成知識的學習。在大學校園中,不同的教師可能會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此,學生在混合的教育形式下,雜亂的學習方式,可能會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受到阻礙。混合教育模式作為全新教育形式,主要是通過更換主體的方式,培訓大學生在校園中以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完成既定的學業任務。因此,混合教育模式推廣的基礎,是需要學生有足夠的學習意識。

四、解決混合教育模式問題的具體方法

使混合教育模式真正推廣,并且應用于大學生教育中,需要一些必要的教育監督措施,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之上,建立完善的監管措施,將課堂講述與課下在線學習相結合,形成比較完善的教學體系。要想使混合教育模式真正投入使用,首先需要為線上課程做出足夠的規劃,既要避免占用大量的時間,又要將知識準確地傳達到學生。舉例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制作簡短小視頻的方式,在趣味性和簡短性上吸引學生,這樣的教育方式,既需要信息技術的基礎,更需要創新的教育思維。另外,在課上教學,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收集相關素材,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在課堂知識的基礎之上,發揮創新能力,結合生活中對于知識的運用,進行大膽的創新和幻想。通過這種教育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更能夠帶動整個課堂的氣氛,避免傳統教育課堂的沉悶氣氛。最后,要想提高混合教育模式的教學效果,需要從思維上改變,因為教育的最終目的并不僅僅是考核。舉例來說,教師可以改變分數占比,將動手性的內容分數占比提高,從而核驗學生的學習效果。結合所學科目特色,綜合記錄平時的表現,以及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借此來綜合評定最終的分數。[4]

五、結束語

對于高等教育的變革,不僅需要考慮到所學科目的特色,更要結合當下社會的主流科技手段,才能夠更加有效地吸引學生,成功地培養目前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奇,李龍,謝秋菊.信息技術與高校教學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混合教學模式方法探究[J].電子測試,2014,000(003):146-147.

[2]周艷榮.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J].科技與企業,2015,294(21):186.

[3]趙濤.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下的新型教育模式[J].信息與電腦,2018(17):246-247.

[4]周艷榮.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J].科技與企業,2015,294(21):186.

作者:趙亮 單位:山東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