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課程整合論文

時間:2022-05-21 08:41:00

導語:信息技術課程整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技術課程整合論文

內容摘要:21世紀,教育現代化、信息化已成趨勢,本文就多媒體與初中作文教學的整合從四個環節“情境創設——觀察訓練——協作探究——評議批改”進行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整合多媒體作文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利用信息技術創建理想的學習環境、全新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從而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與教育本質的信息技術與課堂整合的實踐和探究,業已拉開帷幕。傳統教學結構是由教師、學生和教材這三個要素構成的,它的特點是由教師通過講授、板書及教學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或者灌輸給學生,師生的主導和主體地位無法真正實現,媒體只是輔助老師向學生灌輸的工具,教材則是灌輸的內容。而現代化課堂教學結構則由教師、學生、教材、媒體四要素構成,它們彼此聯系,相互作用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和工具,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F代教學模式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起組織、指導、幫助和促進的作用。在這當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媒體也不只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著重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即作為學習主動學習、協作探索的認識工具。信息技術與課堂整合,信息技術就不再僅僅是輔助教(CAI)或輔助學(CAI)的工具,而是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達到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要求,即與素質教育的目標相結合。作文教學長期存在效率不高,不知“寫什么”和“怎么寫”這兩大問題都嚴重影響學生對作文的喜歡。初中作文又是處于中小學作文教學的過渡階段,對于改變學生不良的寫作習慣,提高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把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初中的作文教學中,可有效解決這兩大問題,可以收到傳統作文教學無法比擬的效果。我采用“情境創設——觀察訓練——協作探究——評議批改”四個教學環節所組成的新型教學模式進行作文教學試驗。

一、情境設計,創建理想寫作教學環境

多媒體的運用能突破時空的限制,提供認識事物的相對完整有序的動態表現。既可再現難忘的往事,也能擴大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學生可圍繞同一主題利用多媒體展開廣泛的收集。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并利用不同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利用軟件提供的圖像、動畫、活動影像等圖文音像并茂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觀察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情感體驗。

作文教學中恰當地運用錄像,可創設良好的寫作環境。指導學生寫作《初中生活二、三事》時,將攝錄的拔河比賽和勞動基地勞動競賽情況播放,錄像顯示的沸騰場面一下子扣動了學生的心弦。鏡頭中學生不僅看到別人的形象,也看到自己的表情、動作,還能看到參賽時所忽略的情景。慢放比賽高潮階段,啟示學生捕捉精彩的細節,學生情緒得以充分調動,情動而辭發,寫作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利用多媒體上豐富的資源,可豐富學生的視野,開拓學生的思維,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同一主題寫作素材的積累,尤其是時間及條件上不能帶領學生去參觀,學生無法親臨其境的情境。美伊戰爭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痛苦,我在指導時事作文《給布什總統的一封信》一題時,要求學生收集相關事件的文字、圖像,視頻信息等,尤其關注中央電視臺制作的節目“面對面”“直通巴格達”“東方時空”。通過收集、歸類、交流、分析、綜合,學生對戰爭有了近距離的接觸,了解目睹了戰爭的災害,對作戰雙方人民的不幸耳聞目睹了,心中便有話可說了。

寫景狀物的作文,更是可充分利用多媒體制作出圖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來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寫作熱情,指導《東山嶺的四季》、《家鄉的巨變》、《橋的變遷》等寫作時,光靠日常的積累還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制作相應的課件展示景物的方方面面,觀察細了,素材多了,學生的思路便開擴了。

利用多媒體,可動用圖像,創設情境,可運用音響,渲染情境,也可運用動畫,展現情境。圖文音像并茂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與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學生的寫作素材便如源頭活水取之不盡,為創建理想的寫作數學環境提供保障。

二、觀察訓練——培養能力,養成習慣

學生的觀察往往是無目標、無序、出于好奇,看熱鬧,或是走馬觀花。利用多媒體軟件的友好交互界面和多媒體的超文本結構,教師可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個別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律,采用不同的觀察方式,有效的指導學生進行觀察,以提高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培養觀察力的關鍵是學生學會觀察的順序和方法。指導觀察本地特產楓樹辣椒,指導實地觀察可按照枝、葉、花果的總分順序,同時利用多媒體訓練學生按順序觀察,又可指導學生進行與其他的辣椒比較的方式觀察。由于多媒體提供的情境比課本更生動更真實,能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因而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也更容易激發與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學生有的對“成因”感興趣,有的對“比較”感興趣,根據興趣展開網上的豐富的收集,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又培養分析、綜合能力。有了觀察興趣,再指導學生制定觀察的計劃,養成觀察的好習慣。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如信息資源的提供,老師如果不事先仔細挑選,不去引導學生進入相關的學科站點,這既浪費時間,而有用的東西又沒學到多少。教師根據計劃,以名著為腳本,制作不同景物,如日出、日落,海,春、夏、秋、冬,花草樹林的多媒體軟件,引導學生調動各種感官邊觀察邊思考。由于多媒體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單一的刺激,而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這對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有利于學生觀察習慣的養成,圖文音像并茂的情景,令學生心動,學生自然調動各種感官去細心體會海的形貌、色彩、音響、動靜、冷暖、明暗。習慣便自然養成。

三、協作探究——掌握技能

多媒體還為學生寫作提供廣闊協作探究的天地。課堂教學有其時空的限制,作文技法的指導又顯得抽象復雜,尤其學生層次不同,接受能力差異性往往受到忽視,寫作反饋不及時,疑難得不到解決。同時寫作既是個性化的行為,又是模仿、遷移、創新的過程。初中生身心發展規律決定了學生認識事物存在片面、不深入的特點。在多媒體計算機這樣的交互性學習環境中,學生則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所要學習的內容,又可及時反饋自己的學習狀況。學生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成為認知的主體,為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才會去不斷探究。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多媒體的網絡特性為多個學習者提供對同一問題用多種不同觀點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綜合的機會,以便集思廣益。這不僅對問題的深化理解和知識、技能的掌握運用有利,而且對高級認知能力的發展、合作的精神的培養和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也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制作符合寫作要求的例文、重點片段的寫作特點及寫作技巧的評析,學生寫作訓練(包括片斷訓練)例題等相關軟件來幫助學生掌握技能。學生的作文思路開啟了,便不再感到難以下筆。長期的協作探究,分析、綜合能力增強了,才能真正掌握寫作這一種心智技能。

四、評議批改——全面提高作文效率。

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必須建立在大量的、持續的寫作實踐基礎上,而且重在修改。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可以選擇學生中的優秀作文或有典型錯誤的作文發送到每個學生的終端機上,供全班同學共同賞析和評議。這種基于多媒體網絡的評議批改,由于全班學生都能看到同一篇作文,就能使每個學生都來積極參與評議和修改。在網絡環境下有利于學生在寫的過程修改、寫后修改,教師評析完修改,更有利于養成什么時候有“靈感”什么時候改。改變過去學生寫作,單純是教師的評議,而學生只看分數的狀況。而且提倡一篇作文多個學習者共同參與修改,協作修改的修改模式。教師重在選擇典型作文重點改,同時組織學習交流評改效果。

要實現新型作文教學模式,必須改變傳統教和學的觀念及相應的評價手段才行。因為作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這是一個需要不斷深入研究與探討的重大課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可謂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