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作文教學誤區解決論文
時間:2022-05-21 09:41:00
導語:中學作文教學誤區解決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長期以來,社會上的人們把寫作水平的高低作為衡量一個人語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把作文教學也放到了重要的地位。語文教學要培養聽、說、讀、寫等能力,這就是說,把“寫”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一種重要能力來培養。在一般的中學語文測試題中,“寫作”作為與“基礎知識及其運用”、“閱讀分析”、“文言文”相并列的測試內容,并占有30%~40%的分數量。因此,作文教學理所當然地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從當前中學作文教學的現狀看,卻不可否認存在著一些誤區。本文試對這些誤區作些考察與分析,以期使作文教學中的問題引起大家的注意,對今后的作文教學也許能有所幫助。
誤區之一:把教完課文作為硬任務,把作文教學當作軟
任務。
有相當數量的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會有意無意地把按教學計劃教完課本中規定要教的課文作為硬任務,也就是說,對那些課文,必須要認真去教完教好的,因為它與考試有極重要的關系。倘若沒有教完教好那些課文,一旦在考試時考到那些課文中的內容,就會令考生一籌莫展,難以對付,拿不到好分數了。而把教作文當作軟任務,也就是說,多教幾次作文,少教幾次作文都無妨。持這種想法和做法的教師,他們可能出于這樣的考慮:一是考試時,作文不管出什么題目,寫什么文體,每個學生總可以寫一點的,因而也總可以拿到一些分數的。它不像教課文,做客觀題,對不上“參考答案”就會“顆粒無收”了。二是由于目前統改統考作文閱卷(如初中畢業考、初中升學考、高中會考、高考等),還沒有可用客觀性較強的辦法,因而在閱卷中隨意性尚較大,同一水平的兩篇作文在不同閱卷者的手中或同一閱卷者在不同時候、不同情緒的情況下打出來的分數往往有差距,有時甚至會有較大的差距。因而,平時花大力氣練習寫作文,似乎覺得并不劃得來。這樣,把作文教學有意無意地看成了軟任務了,這樣來認識作文教學,這無疑是作文教學的悲哀。
誤區之二:教課文往往有計劃性,教作文卻無計劃性。
按照教育行政部門或各自學校所規定的教學常規,每位語文教師在新學期開學之初,都會對自己的語文教學(包括對課文的教學及作文的教學、測試及練習、復習、第二課堂教學等)認真地制訂出一個都較合理的教學計劃。但無可否認,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教課文往往是按教學計劃進行的,教作文卻不按計劃進行了。有的甚至對作文教學根本沒作預先的全盤考慮,隨意性很大,無計劃性可言。有的即使有計劃,這計劃也往往是局部性的,臨時性的。這種“事前無計劃,當事隨意行,事后無收獲”的結果當然是可想而知的了。
誤區之三:重視寫作方法的教學,輕視生活的體驗和語言的
積累。
當前中學的作文教學,教師往往注重的是寫作方法的教學。在難得的幾堂寫作指導課上,教師經常從如何開頭,如何過渡,如何呼應,如何交代,如何照應,如何結尾等等方面進行指導。在講到如何開頭的方法時,又分出所謂的“懸念式”“開門見山式”“回憶式”等等方法。結尾的方法又分為“總結式”“展望式”“號召式”“水到渠成式”等等。這樣,讓不少學生逐漸產生一種共同的印象:寫作文首先要把寫作方法學好,把寫作技巧提高,這樣就能寫出好作文來。于是,許多學生到書店里專揀“作文技法”之類的書買,以為買到了這類書,就得到了寫好作文的秘訣,看了這類書,就能寫出優秀作文來了。
其實,這類問題,早在魯迅先生在世時,就存在了。魯迅先生對這類問題有過一個明確的態度,談過一個很好的意見。他在《創作要怎樣才會好》中說過:“不相信‘小說作法’之類的話?!彼€在一封信中說:“如果內容的充實,不與技巧并進,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闭\然,就寫作來說,技巧應該說是重要的,但技巧不應該是為技巧而技巧,它的上達,必須以內容的充實為前提。沒有充實的內容,光在技巧、文章作法上動腦筋,也是于寫出好文章無補的。對于中學生來說,要寫出好文章來,應該要十分重視生活的體驗、認識水平的提高和語言的積累。這才是寫出好作文之根本,才是把作文真正指導在點子上。
誤區之四:比較注重寫作文的篇數,卻忽視了對作文的認
真講評。
有相當數量的語文教師,似乎都明白多寫、勤寫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條捷徑。他們每10天或者每星期讓學生交一篇作文。另外,還要寫日記、周記、學習名言警句的心得體會、每天的觀察所得、一些重要的節假日里的見聞……但卻忽視了對作文的講評。以為既是實行了“廣種”,就必能獲得“薄收”。這是“題海戰術思想”在寫作上的反映。要知道,沒有對學生的作文作認真的事前布置,事后講評,不講清寫得好的作文怎樣的好,為什么會好,寫得差的作文,有怎樣的欠缺,其原因又是什么……那么,對學生中的大多數來說,不管你怎樣大面積去“廣種”,也都是難保其一定能“薄收”的,恐怕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仍然是比較慢的。經驗表明,多寫對提高寫作水平,增強寫作能力有幫助,但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不少學生來說,其寫作水平的提高還有待于適當少寫幾次多增加幾次講評。
誤區之五:過多過濫的征文競賽,影響了作文的正常教學。
對任何事物來說,我相信都有一個“度”。達不到這個“度”或超過了這個“度”,往往會出現“病態”,帶來比較嚴重的后果。對作文教學來說,也是這樣。不搞幾次征文比賽,對作文教學也許會缺乏推動力。適當搞幾次作文競賽能增強中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的吸引力,同時,能使中學生在“實踐”中練就本領,提高寫作水平。但是,現在從各地的情況來看,往往搞得過了頭?,F在有多種全國級的作文競賽(有的還包括海內外),還有大區級的(如華東六省一市中學生作文比賽等),有各種省級的作文比賽,還有各系統的更有市縣級的作文比賽,再下就是校級的作文比賽。除此以外,還有多種報刊雜志舉辦的作文比賽,許多“學會”舉辦的寫作比賽,甚至很多的電視臺、廣播電臺也都舉辦各有主題的征文活動。“作文比賽”何其多!多了,不免濫;濫了,免不了低劣。尤其是它會帶來對中學作文教學的某種沖擊。許多學校,許多語文教師,為了按上級要求參加作文比賽,參加征文活動,往往只得讓正常的作文教學讓路,臨時決定去參與比賽。有時雖有一些優秀作文出自學生們之手,但對正常的作文教學的沖擊后果也不可低估。有人把這種現象戲稱為:“平時不養兵,戰時亂用兵?!逼叫亩?,此說并非過頭。
誤區之六:應試作文教學頑癥難治。
“言為心聲”,照理說,作文寫的應是心聲,也就是說,寫作文應該寫的是作者的真情實感,寫那些感人的東西。但是,現在的考試模式,卻較少甚至根本不可能讓同學們去寫真情實感。不管你有沒有某種真情實感,一律要以這試卷上規定的題目和要求,迅速認真地下筆了。這樣,同學們只得根據作文要求,硬著頭皮來湊來虛構。被認為湊得好的,就得高分或較高的分,湊得差的,就得低分。這樣,應試教學、應試作文就應運而生,而且越來越被重視。報刊雜志上還發表大量的關于應試作文的文章,出版社還出版許多關于應試作文的書籍。一些有名氣的教師還經常被邀到各地去介紹指導寫應試作文的經驗。這樣,應試作文的教學幾乎成了學校作文教學的攻堅任務了。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拼命從寫應試作文的方法上進行大力指導,因而大量的無病呻吟、內容空洞、言之無物的作文都從考生的筆下生產出來了。應試作文教學已成頑癥。
由于當前的中學作文教學存在著不少誤區,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中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少高中畢業的學生,有許多甚至已成為名牌大學的學生了,寫出的文章還是錯別字連篇,真令人不敢相信寫作者的學歷與身份。
產生當前作文教學中的誤區,其原因是復雜的。
首先是與教育思想有關。
應試教育,顧名思義,是應付考試的教育。為了應付考試,學校教育一切圍著考試轉,只要考試能得高分,就拼命去抓去做;暫時與考試的分數關系不大的,就少做甚至不做。寫作教學也當然是如此,只要能讓學生會應付考試,得到較高的分數就行,別的一些對寫作來說要較長遠才能發揮作用的事往往不去做。如果教育思想由應試教育轉移到素質教育上來,正確處理好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間的關系(在存在著各級升學考試,并用考試成績作為錄取條件之一的情況下,應試教育不可能被完全取消),那么,中學的作文教學就決不會是目前的這種狀況了。教師們會從要求學生加強生活體驗,多去學校外走走、看看,多去接觸社會,積累生活,積累感受,注重語言的積累,語言的運用,從根本上來提高寫作的能力等方面去多花力氣了。
其次與社會上人們的評價有關。
社會上的人們,對一所學校的評價,幾乎全看一所學校的升學率。升學率高,就是一所好學校,升學率低,就是一所質量差的學校。評價一位語文教師,主要看他教出來的學生的語文成績是否高,而不問其寫出來的文章,平時的寫作能力是否強是否好。人們對用上述標準衡量出來的“好學?!辟澆唤^口,并趨之若鶩地把孩子往這些學校送,有的地方甚至形成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這樣,高價讀“擇校生”的問題也就出來了。試想,在這樣的社會壓力襲來的情況下,一個語文教師在教作文時,他會沒有顧慮,沒有考慮的嗎?
再次,與家庭及一些班主任有關。
作文教學的誤區與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與家庭及一些班主任有一定關系,這一點,初聽起來,似乎覺得不成道理。但從不少家庭及一些班主任的情況來看,這道理還是可以成立的。
現在的家庭,多獨生子女家庭。父母視孩子為掌上明珠,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甚切。把孩子送到學校,父母雙眼盯著的就是孩子的分數。至于孩子的其他方面的情況,一般他們不怎么關心,或者說等到有了問題才去注意。因此,不少家庭為了孩子的成績,往往把孩子管得很死。每天除了到學校學習外,回到家不讓他們做家務,不準他們看電影電視,也不準閱讀課本以外的書報雜志,在節假日也不準他們去外面走走、看看。這樣做的結果是,同學們雖然集中精力把課本中的內容熟悉了,甚至把大部分的書本知識也都掌握了,但論知識面基本上屬于該年齡層中的孤陋寡聞者。他們不知農民怎么種田,不知米怎么被生產出來,不知怎么上菜場買菜,怎么燒菜,也不知怎么待人接物,怎么去與人交往,去增長見識,增長才干。而一些班主任,為了自己班中的學生能在考試的時候考出好成績,也往往把學生管得較死,常規定許多不準:不準看與課本無關的書報,不準晚上看任何欄目的電視……總之,從家庭到學校的班主任,把孩子把學生都緊緊地捆在教科書這一較窄的范圍里。這樣的結果,真正讓不少學生成了“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了。這樣的人,別的能力如何不必說它了,光從寫作能力上看,也是可想而知的了。難怪不少學生遇到寫作文,皺著眉,咬著筆,搜腸刮肚,無事可寫,無話可說。即使寫不出的時候也硬寫,也只能寫些從家里到學校,從學校到家里的無病呻吟之作。
第四,與現在的考查方法有關。
現在的語文考試中的“作文”部分,其考試方法不外乎寫“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材料作文(包括看圖作文)”等等。這樣的形式,不管考生“寫不出”還是“寫得出”,一律都要“硬寫”的,是毫無選擇余地的。這種考試方法看上去貌似公正,實際上也并不完全是如此。正是由于這種考試方法,給作文的應試教學帶來了生存和興盛的機遇與條件。這就告訴我們,改革考試方式方法,也是搞好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北海中學)
- 上一篇:多媒體作文指導論文
- 下一篇:多媒體網絡資源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