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語言能力培養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21 09:48:00
導語:多媒體語言能力培養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本文就如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作了初淺的闡述。根據我們在兩個對比班一個學期所做的教學實驗和測試結果分析,我們認為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對培養幼兒語言能力是大有可為的,多媒體課件用真實情景替代書本靜止無聲的畫面,使教學內容和形式顯得更生動形象,更容易觸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和積極發揮他們的主體參與作用,能更好地幫助幼兒理解文學作品。只要教師把握多媒體課件教學特點、幼兒學習的心理,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調動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操作性,就能促進幼兒感知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運用多媒體教學語言能力測試結論建議
在早期教育中,語言教育無疑應占據重要位置。因為,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而且,在人的智力中,僅從語言和思維的關系來看:深刻的思維從形成到表達都必須借助語言這一人類獨特的符號系統,語言的貧乏無疑會影響思維能力的發展。如何利用多媒體課件所具有圖形、音像、動畫等教學信息的能力,來進行故事、詩歌、散文等教學活動,從而更好地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及形成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筆者近年來作了初步探索和研究,有一定的感受和體會。
(一)運用多媒體課件,誘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而幼兒的特征是愛美、喜新、好奇、求趣,一切美新奇趣的東西,都能引起幼兒極大注意,產生強烈的興趣和表達欲望。動畫片是幼兒最喜歡的電視節目,而多媒體課件鮮艷生動的畫面、逼真悅耳的音響,就像動畫片一樣最能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樂于表達、樂于交流。這在創設與教學內容相一致、有利于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教育情境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幼兒的語言學習包括對一系列聲音的識別、再認和重現以及對語法規則的理解,而課件為幼兒提供了大量的聲音識別、再認和重現的機會,它們通過自己獨特的傳遞方式在不同程度上使幼兒萌發學習的動機,從而促使他們產生積極的內驅力。幼兒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獲取知識技能,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前提。幼兒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主動學習、積極探索。這就為幼兒語言更好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多媒體課件、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
一、幫助幼兒理解文學作品,培養幼兒語言的感知能力
多媒體課件是由美術、影像、音樂、語言等多種效果結合在一起的綜合媒體,它突破了傳統教具的單向性和功能的單一性,將多種功能糅合在一起,體現了全方位的立體功能和能傳遞給幼兒的豐富的、整合的信息,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內容。如古詩“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其簡練、優美的語句所表達的豐富內涵和古樸意境,就是教師費盡口舌也難以讓幼兒園的孩子們完全意會。而課件動態的畫面、動聽的配音,卻能完美、直觀的再現詩中的情景,巧妙地幫助幼兒感悟和領會詩的內容。加之課件時設置的一些“詞語”機關又有效地讓幼兒比較容易地理解了詩中“鳴”、“含”、“泊”等一些生澀詞語。再比如兒歌《風在哪里》中的詞語“頻頻點頭”、“翩翩起舞”、“輕輕晃動”,課件用擬人化的動像手法,很形象、直觀地詮釋了詞義,使幼兒一目了然,過目不忘。
二、巧設創造性提問,培養幼兒語言的表達能力
幼兒在接觸媒體(圖書、電視等)時,與父母的交流會使自己的語言得到有效的訓練。如果沒有這種交流,只是學習材料,幼兒在理解能力等方面就會產生障礙,從而影響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所以說多媒體課件本身并不一定能自動對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的發展起到決定作用,而與正確地運用這些課件對幼兒進行教學有關系。只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適時提問和指導,幼兒才有了鍛煉自己口頭表達能力的機會,他們的語言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如故事教學《分房子》中,教師讓幼兒在觀看故事后,啟發幼兒想出多種的分房子的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促使幼兒反復的思考、觀察,結合生活經驗,不斷說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既激發幼兒的求異思維,又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再比如:散文《悄悄話》中老師可以設計這樣的提問:“你想和小鹿說句什么悄悄話?”幼兒在教師設計的提問中,多動腦筋,不斷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語句,變枯燥為有趣,變被動為主動,幼兒不僅愛學,會學,渴望學,而且在學習中不斷開發創造性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運用復述形式,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多媒體課件豐富的圖像及聲音信息,能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印象深刻,記憶持久。為此我們借助課件靈活運用多種復述形式,引導幼兒主動記憶,不僅使幼兒積累豐富的詞匯、優美的語句,而且促進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例如:兒歌課件《家》將兒歌內容分成幾個動畫部分,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展示在幼兒的面前,借助帶有順序性的問題進行復述:“廣闊的大海是鯨魚的家,冰冷的南極是企鵝的家,一望無際的沙漠是駱駝的家,茂密的森林是松鼠的家?!苯又鴮⒕唧w問題變成概括問題:“小朋友你們喜歡的動物的家在哪里?”難度加大了,幼兒就要自己獨立思考,重新組織語言,學會了提煉兒歌的主要語句,創造性地編出兒歌句子。如:“高高的大樹是小鳥的家,翠綠的竹林是熊貓的家……”再比如:幼兒喜歡為故事主人公創造出生活情景,喜歡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解決故事中的問題。抓住幼兒這一特點,教師鼓勵并指導幼兒在復述故事時加入自己改編的內容,對年齡較小,語言發展較差的幼兒,提出問題后引導他們討論,選出一種最好的方法將故事情節發展下去,對年齡大,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幼兒直接提出改編或續編的要求。如在看圖講述故事《貓醫生過河》,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提問來啟發幼兒進行補充復述:“小動物是怎樣幫助貓醫生過河的?”以此引導幼兒探索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為故事編出多種結果。這既包含了幼兒對故事情節的大膽想象和合理推測,同時也反映幼兒對待生活的態度,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促進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四、運用課件中的語言游戲,培養幼兒的交流能力
幼兒語言的發展依賴于交流與運用,在集體情境下,幼兒一起通過操作鍵盤和鼠標游戲,能更好地促使幼兒進行語言的交流和運用。正如陳鶴琴先生所說“兒童世界是兒童自己去探討發現的,他自己索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因此,借助于多媒體課件中的語言游戲,讓幼兒上機操作,邊玩邊講,將娛樂與教育融為一體,為幼兒的語言學習提供生動形象的畫面,增強語言教育活動的趣味性,從而使幼兒在親自感知、自我探索、自我發現和創造交流的過程中,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如:故事《小猴蓋房子》,在幼兒學會講述之后,讓幼兒通過操作,設計自己喜愛的各式各樣的房子,并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欣賞。從而在雙向互動和多向互動的過程中,更好地促進了幼兒對語言的交流與運用。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學所得”。
(三)測試結果和分析
我們對實驗班和普通班的幼兒在創編兒歌和復述故事兩方面進行語言能力測試,結果如表:
項目
等次
對象創編兒歌復述故事
好一般差好一般差
實驗班:大二班401921021172
對比班:大三班4082210101416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呢?原因是實驗班運用了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用真實情景替代書本靜止無聲的畫面,使教學內容顯得更生動形象,更容易觸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和積極發揮他們的主體參與作用,使幼兒認真地觀察、大膽地表達。因此,在測試中,實驗班比普通班幼兒的語言能力強。
(四)研究結論和建議
實踐證明,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對培養幼兒語言能力是大有可為的,只要教師把握多媒體課件教學特點、幼兒學習的心理,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能促進幼兒感知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的發展。因此,我們也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繼續開展幼兒園多媒體教學活動,拓寬幼兒的感知渠道,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廣闊的信息天地,讓幼兒的語言表達馳騁其間。2、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調動幼兒運用語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多媒體軟件,對創造思維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進行精心策劃,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4、教學的目的不是在于傳授語言知識,而在于培養幼兒感知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5、進一步優化活動結構,追求多領域的知識滲透,使幼兒在不斷探索中形成各具特色的語言能力。
- 上一篇:多媒體網絡資源管理論文
- 下一篇:市委黨校課題組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