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教育技巧論文
時間:2022-09-15 04:29:00
導語:小學德育教育技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中小學教育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學校是塑造民族靈魂的搖籃,是養成學生美好心靈的基地。
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規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過內化和外化,發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幾方面素質的系統活動過程。“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作為教師,首先是“傳道”,然后才是“授業解惑”。中央大力提倡“以德治國”,學校工作也把德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廣大教育工作者為培養青少年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學生們的某些行為著實讓我們感到大吃一驚。難道這些現象只是剛剛出現的嗎?想來并不是這樣吧?成績、升學率、還是表面的文章?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學校教育能否培養出充足的、素質優良、品德高尚、知識豐富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對德育的管理。為了充分發揮德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整體功能,提高德育的實際成效,就必須加強對學校德育教育的更深層次的探究。
小學階段正處于人的發展的基礎階段。兒童的品德行為正處在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階段,可塑性強,只要正確地引導,就能促進兒童向健康的方向發展,變得更加優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環節上出現偏差,則將使兒童向不良的方向發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壞孩子”。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不僅是現代精神文明的體現,也決定著未來的社會面貌和民族精神。當今世界的競爭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所以,德育具有重要的基石作用。
人們常說:“體育不好出廢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險品?!边@是大家總結出來的經驗,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思想品德是靈魂,起著導向的作用,德育也就起著導向作用的重要意義。
在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小學思想品德課本內容陳舊,教育方法陳舊,用時嚴重不足;思想品德教育評價制度也顯得有些不合時宜;外部環境對德育也有著相當的負面影響。為此我們要更加注重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一、教師要明確德育工作的內涵,特別要認清當前的新形勢、新變化,明確學校德育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鄧小平同志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苯處熞獔猿终_的指導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改善教育教學手段,為人師表,定好自己位。
二、校內校外教育結合,加強社會實踐活動
認真組織好社會實踐活動,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加強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并把實踐活動作為考評的依據之一。讓學生走出去,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去。學校只有開展好這些活動,才能減少學生接觸社會不良分子或受到不良的教育的機率。公務員之家
三、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我們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但學生對于實際的意義不甚明確,我們不僅要從理論上對學生進行教育,而更應該教育學生知道什么樣的行為才算是愛國主義。要讓學生知道要愛國會主義,首先要愛家鄉、愛學校,讓他們從小事做起。教師要引導學生創建優美的校園環境,讓學校內的一草一木都成為我們教育學生的陣地,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只有教育的思想正確,把學校德育擺在重要位置,才能把學校真正辦成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基地。必須把育人看作是頭等重要的事情。因為一個人學業上的缺陷并不一定會影響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卻可能貽害他一輩子。德育在中小學生接受教育中有著非常特殊與重要的地位,任務更加艱巨。德育工作,將會面臨更大的挑戰,將會有更多的問題等待我們去探索。我們將繼續堅持走人文教育之路,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持之以恒地進行更深一層的探索、研究、實踐。
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每一名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能健康成長,成為合格的建設者。
四、在課程設計上要發揮導入的激勵功能
發揮導入的激勵功能就是,要求我們在設計品德課堂導入時,要根據教材呈現的不同情景,結合學生的實際,設計靈活多樣的導入方法,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學習的欲望,保持對學習主題的高度關注,積極主動學習。(1)以“趣”入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睂W生對學習主題產生興趣,就會產生探索知識的迫切愿望,并積極主動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學習。品德課程中許多主題是指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這些內容,學生都有一定的親身經歷,非常感興趣。這類課堂的導入,設計時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現潛在的教育導向意義,以“趣”入境,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讓他們自然的對教育主題感興趣。(2)以“情”入境。情感在教學中,對教師和學生的行為或活動具有支配、指導作用,學生強烈的內心體驗,能使教學主題的要求較為容易的轉化為學生的學習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語言、情節感染學生,引起情感共鳴。如果課堂品德教育主題,主要是通過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道德情感的體驗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導入時,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3)以“思”入境?!皩W而不思則罔”,從反面說明了思在學習中的作用。在導入時,結合內容,創設情景,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使學生處于“心憤口悱”的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這是一種非常理想的導入設計。提高認識,引導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現行品德課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類課堂導入時,應更多的考慮,在導入環節中以“思”入境,引發學生對課堂教育主題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課堂主題教育進行的更為深刻。
- 上一篇:剖析古代工商行政管理論文
- 下一篇:中國入世與證券監管應對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