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優良行為習慣的培養措施論文

時間:2022-10-18 09:53:00

導語:小學生優良行為習慣的培養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生優良行為習慣的培養措施論文

關鍵詞: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摘要:針對近幾年來我國小學生在行為習慣上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提出具體可行的對策,旨在更好地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小學生智力因素的開發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加強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落實總書記關于教育重要講話精神的體現,是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的具體內容。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實施,新舊觀念的沖突,獨生子女的增多,小學教育也出現了令人擔憂和深思的問題。比如,在少年兒童中普遍出現了“行為霸道、不懂禮貌、磨蹭馬虎、自私任性、孤僻膽小”等不良傾向。這些行為雖然在其嚴重性和穩定性上還沒有達到違法的程度,但是如不及時加以矯治,就會不斷惡化、甚至影響一生。正如教育思想家烏申斯基所說:“人的好習慣就像是在銀行里存了一大筆錢,你可以隨時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個人的壞習慣就好像欠了別人一筆高利貸,老在還款,老還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毙W生不良行為的出現,既有家庭、社會、學校的客觀因素,又有小學生自身發展的主觀因素。因此,加強小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應當成為基礎教育的重中之重。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可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一、提高認識,形成共識

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是學生31后成才的重要條件。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成才所受的影響,非智力因素約占75%,智力因素約占25%。良好的習慣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的方面,所以,培養良好的習慣,對學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要讓學生必須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為習慣,哪些行為習慣不能養成,為什么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如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有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傾聽他人意見、勇于提問、積極思考和討論、大膽實踐、課后認真做作業、專心學習、珍惜時間、課前預習、單元復習、自覺讀書、讀書寫字姿勢端正等;另外還要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辨別能力,并通過與優秀同學相互交流學習經驗,從而和自己進行對比,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別人,以及自己成績不如他人的原因,讓學生形成共識,從而取長補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為習慣。

二、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一)家庭、學校、社會、學生四位一體,齊抓共管

1.加強教師身教。教師應該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教師一直是學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小學生會有意識地將教師的一言一行作為自己模仿的對象,也就是說教師對學生起了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不但要用真心去激勵學生,而且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讓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2.充分發揮家庭與社會的育人作用。家庭教育是學生養成教育的重要陣地。家長是學生的啟蒙教師,與學生接觸的時間相當長,家長的一舉一動往往成為學生判斷是非得失的標準。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學校中已經接受了教師正確的引導,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家長不良習慣的影響,而失去了行為習慣是非判斷的標準。因此,要加強學校與家庭的溝通。通過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等多種渠道,密切教師與家長的聯系,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和各方面的表現,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幫助家長提高育人意識和能力,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同步進行。同時還要與社會各個部門建立聯系,及時反映學生在社會上的各種表現。結合學校行為規范的教育內容開展社區教育,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聘請校外輔導員到校進行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規范學生的行為。

3.學生本身也是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在學校里,除了老師,學生接觸最廣的還是學生群體,教師要經常觀察學生的活動,看看是否有不良現象的發生。有許多學生在老師面前可能有所顧忌,但在學生之間肯定會“原形畢露”。如若縱容下去,勢必會影響到其他的學生。這時,教師可通過多種途徑觀察這種現象,然后以一個恰當的時間,用一個恰當的辦法,對“癥”下“藥”,對他們進行“改造”,讓他們改掉不良習慣。

(二)注重反復,強化訓練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必須依靠學生多次反復的實踐、尤其是對小學低年級學生,他們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學習習慣易產生也易消退,所以,對他們要嚴格要求,反復訓練,直到鞏固為止。同時設計一些簡單、易行、有意義的活動,讓他們通過努力,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悅。實驗證明,一項行為習慣至少要經過21天不間斷的訓練才能形成??梢?,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須長期堅持,反復訓練。

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來引導學生行為的自覺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實可行的行為要求,及時將本周學生行為與規范要求相對照。并且每月根據學生實際更換新的目標,鼓勵學生對照目標找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同時,教師要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平時,可以通過“電話”、“家校聯系卡”的方式及時與家長進行交流,對孩子在家的行為提出要求,使家長有的放矢地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當某種良好的行為或動作通過強化訓練,已經滲透到他的每一個細胞、每一滴血液和每一根神經中的時候,才能達到“自動化”的程度。這個時候他們的良好行為習慣才能算真正養成了。

(三)依學齡段分層教育

行為規范教育要根據不同段學生的年齡特征,有重點地分層次進行。如一二年級學生可通過兒歌、講故事等形式,了解小學生行為規范,讓學生在公共場所不亂扔果皮紙屑,不亂倒垃圾臟物,不在墻壁、桌面亂刻亂畫,保持地面、黑板、桌凳、窗臺的潔凈;養成愛清潔的好習慣,勤洗澡、勤換衣、勤理發、勤剪指甲、早晚刷牙。中段年級小學生漸漸有了自我意識,開始會主動思考、判斷是非對錯。中年級通過編故事、行為規范知識競賽、達標等形式強化常規制度。高年級小學生已基本上由他律轉為自律。高年級可以通過出黑板報、演講會等鞏固常規制度。

(四)注重體驗

小學低年級學生情感體驗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當引起學生產生某種情感體驗的事物出現在眼前的時候,就會產生某種情感體驗。如小學生剛入隊時,站在隊旗下宣誓,那莊嚴隆重的入隊儀式會令每一個兒童回味無窮。這時教師適當點撥引導:“我們已是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了,我們應怎樣做?”每周的升旗儀式也是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教育的良好契機。結合“小學生行為規范”進行各項競賽活動,都能促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團結協助、刻苦拼搏的精神。

(五)榜樣激勵

人們常說,學生身上有著老師和家長的影子。因此,教師舉手投足間都孕育著教育。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是小學生模仿性強,為學生樹立榜樣,是行為規范訓練的有效形式。根據這一特點,要經常給學生講名人名家的故事。要樹立學生身邊的典型,從身邊的人學起,發揮榜樣的作用。教師要率先垂范,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以莊重大方、和藹可親的儀表,彬彬有禮的語言給學生作出示范。同時,充分利用學生中的典型事例,給孩子樹立榜樣,用榜樣的力量感召他們,為他們指點方向和迷津。讓先進的同學帶動后進的同學,對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養成或保持良好習慣,會起到強大的推動作用。

(六)防微杜漸

敏銳地發現兒童不良行為的苗頭,及時教育、及時矯正,遏制不良行為習慣的形成。要從“早”從“小”抓起。從“早”抓起,即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如第一次說謊、第一次罵人、第一次不做作業……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如果家長在孩子第一次發生錯誤時不能及時發現、糾正,待到孩子已經形成固定習慣再改正,難度就會增大。從“小”抓起,就是從小事抓起。要不放過學生的任何一個不良行為,及時教育學生,“勿以惡小而為之”,防止學生養成不良行為習慣,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形成制度、互相督促

由于學生年齡較小,意志力不堅強,不能長久堅持,難免為一時的貪玩而忘了自己許下的“承諾”,所以,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還在于有一個比較科學的管理制度,隨時督促學生、提醒學生。如安排學習委員定期檢查各組同學的作業和知識的掌握情況,發現同學有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或作業不工整的現象要及時與此同學交換意見。學要隨時督促該組的同學按時完成作業,并檢查作業中是否有抄襲現象、是否工整、是否認真,發現某同學作業中錯誤嚴重時,要及時給予輔導或尋求學習委員和老師的幫助。這樣,同學之間相互督促,增強了學生的責任心,使班上的學習委員和學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充分的利用,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四、檢查評比與自我評價相結合

建立一套嚴格的檢查制度,長期督促檢查學生遵守規范的情況,是保障學生良好習慣形成的最關鍵的因素。要使學生最終達到“養成”目標,就必須堅持長期的檢查、評價與訓練。公務員之家

1.加強對學生個體行為規范的考評。及時對小學生養成教育進行評價是我們做好養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它能促進學生產生強烈的榮譽感,從而促進學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強,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統一。要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作用,加強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監督、檢查、記載,建立學生德育分的考評制度。對全校學生日常行為進行檢查評比并定期通報、講評,增加學生參與管理的機會,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通過行為規范教育和行為常規管理,做到行為規范教育制度化、行為習慣自覺化,使行為規范真正融人到學生的思想中,體現在學生的言行舉止中。還可以定期評選出“行為小標兵”,讓他們起到榜樣的作用。也可以依據小學生評價手冊,每月認真進行四評,即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家長評、教師評。特別要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找出自己的優缺點,給那些對自己缺乏自覺控制能力的學生適當的機會,讓他們能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行為,使他們分清是非、善惡,意識到自己過錯的性質、危害及克服方法。如果學生把道德規范與本人的有關行為進行聯系、對照評價,就會對學生道德行為發展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

2.加強對教師的師德考核。教師的行為規范直接影響著學生行為的養成,因此,必須加強對教師行為規范的考核。要建立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四位一體的師德建設監督網絡,通過聽課互評、學生評議、家長反映等途徑,及時把握每位教師遵守師德規范和教書育人的情況。每學期要對受學生愛戴的好老師進行表彰,對有問題的教職工予以應有的批評教育,嚴重的給予處分,考核評優、職稱評定時實行一票否決,從而規范教師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