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內容設計及教育策略

時間:2022-10-24 11:13:15

導語:小學教育內容設計及教育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教育內容設計及教育策略

隨著人類歷史的不斷推移,人類社會的競爭亦日趨激烈,但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左右人類的生死存亡的這一規律永遠影響著人們的活動。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美好愿望。要想在當前這種競爭非常激烈的社會環境中擁有一席立足之地,就必須掌握大量的科學文化知識,擁有嫻熟的生活技能,形成健全的人格。眾所周知,獲取這些生存所必須的知識、技能和健全人格的最終途徑莫過于兩種:一是直接經驗,即通過親身經歷,在不斷地失敗和挫折中領悟;而是直接經驗,即通過家長和學校的教育間接獲得。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由于所需知識量的龐大,時間和精力等實際條件的限制,個體不可能通過親生經歷掌握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知識和技能,大多數則要依靠學校教育來實現。小學教育是人生接受教育的初級階段,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和成長意義重大。小學階段教育的成敗直接影響到以后的教育,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對教師和學生的考核重點傾向于可量化的文化課成績,忽視學生其他方面技能和健全人格的培養。所以,現實教育往往只注重孩子的分數,對孩子其他方面的缺點未能及時予以補充,對孩子某些的未能及時予以糾正,甚至過分追求孩子的成績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危害。針對當前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筆者在此系統地闡述自己對小學教育內容和教育策略的一些愚見,如有不當,望各位老師、讀者批評指正。

1小學教育的內容設計

1.1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在推動社會進步和人提高類生活水平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在學校教育中,首要任務就是要向學生傳授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悟人類的經驗,掌握相應的技術。這方面可以通過課程設置來實現,比如學習語文可以使學生掌握人類的語言,進而更好的與人交流。在現實的教育過程中,這方面也得到了各級教育部門、老師、學生及其家長的重視。

1.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們認識某種事物或探究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和探究真理的主要動機,在學習知識和探究真理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當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時,可以積極地投身于學習之中,并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相反當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時,學習積極性低,而且學校效果很差。此外,小學階段培養起的學習興趣直接關系到學生以后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小學教育階段,一定要培養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3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有什么樣的行為;有什么樣的行為,就有什么樣的習慣;有什么樣的習慣,就有什么樣的性格;有什么樣的性格,就有什么樣的命運。由此可知,良好的習慣對學生的成長十分重要。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教育的任務之一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等等。以學習為例,當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時,他就能自覺地按時完成其學業任務,進而提高其學習成績。幫助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也是學生獲得良好學習成績的重要前提。小學階段是一個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所以小學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培養,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1.4形成健全的人格

掌握一定和科學知識和生活技能固然重要,但是要立足于社會,不斷地實現自我,還需要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就是人格結構中各方面都得到平衡協調發展的完整人格。健全的人格主要有四個特征:一是能較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生活環境;二是能廣泛地與人交往,并及時調整和處理好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三是能保持身心的健康發展,保持心理平衡;四是能在學業和事業上不斷取得進步,有所成就。未來社會需要一大批智力與人格和諧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所以,在學校教育中,也要注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和塑造。

2小學教育策略

個體的發展受制于其所處的環境。所以,在小學生的教育過程中,除了應用各種策略以外,比如小紅花獎勵,還要有效的控制學生所處的各種環境因素。為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環境因素,生態系統理論把環境從內向外依次分為微觀系統、中間系統、外層系統和宏觀系統四個子系統。微觀系統是個體直接接觸的環境,包括家庭、學校班級和社區等等。中間系統是各微觀系統之間的聯系,比如家庭和學校對兒童教育的一致性程度。如果微觀系統之間有較強的、積極的聯系,發展可能會實現最優化。反之則會產生消極的結果。外層系統指個體未直接參與但對他們的發展產生影響的環境系統,比如兒童的醫療保險、父母的職業和工作單位、親戚朋友等等。宏觀系統指社會文化價值觀、風俗習慣、法律制度以及其他文化資源,其實質是一個廣闊的意識形態。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家長、學校和社會不僅要為學生的成長營造各自力所能及的良好環境,家庭、學校和社會之間更要密切聯系,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和溝通環境,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作者:張金霖 單位:寧夏隆德縣神林鄉辛平小學

參考文獻:

[1]馬川銀.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J].寧夏教育,2015(10):56-58.

[2]申仁洪.學習習慣:概念、構成與生成[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2):112-118.

[3]葛明貴.健全人格的內涵及其教育[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04):469-473.

[4]朱小同,王強強.淺談生態系統理論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33(0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