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管理提升策略
時間:2022-01-10 10:32:53
導語:小學教育管理提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我國基礎教育的環境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新時期下,小學教育管理者應該積極主動地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通過更新管理理念、優化師德建設、完善制度建設、深化教學教研、營造人文氛圍等有效方法來提升小學教育管理的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教育;管理;實效性
小學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基石,關系到國家教育改革的進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未來。小學教育管理是小學教育順利開展的基本保障,是持續推進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作為小學教育管理者,必須想方設法來提升管理的實效性。
一、更新管理理念,改進管理模式
管理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在小學教育管理實踐中,校領導應該重視對管理知識的學習,積極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樹立科學化、人文化的管理思想,借鑒和吸收先進的小學教育管理方法,以此來實現學校的長遠發展。管理模式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小學教育管理的實效性。如果不能摒棄傳統落后的管理模式,就無法實現小學教育的創新發展。小學教育的管理者需要具備一定的超前意識,勇于探索和構建高效的管理模式,進而滿足小學教育管理工作的發展需要。
二、優化師德建設,提升師德境界
對于小學教育管理來說,師德師風建設永遠是一個重要的話題。師德師風關系到教風、學風、校風,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要想提升小學教育管理的實效性,一方面是要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升教師的職業素養和道德修養,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師努力工作,關愛學生并實現自我成長。從學校領導角度講,重視師德建設也是學校常態化管理的重要內容,學校領導應率先垂范,以身作則,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帶領全體教師不忘初心,教書育人,以良好的教風來為義務教育事業做貢獻。另一方面在師德建設過程中,學校管理者應該將教風與學風建設結合起來,形成一種互相教育、互相激勵的效果,配合學校師德師風考核機制、獎懲制度以及組織教師接受教育法規的學習和培訓,以此來規范教師的行為,提升教師的師德境界,增強教師的綜合素質。
三、完善制度建設,拓展發展空間
制度是保障,是規范員工行為的基本條件之一。在小學教育管理實踐中,領導者應該堅持抓好制度建設,積極構建有利于學校規范化發展的管理制度,并監督制度落實到位,不走過場。當然,在學校管理中,學校領導者不可能每一步都做好,尤其是在制度建設方面難免有錯誤或漏洞,應該主動去尋找制度建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修訂和彌補,應體現現代化素質教育和人性化管理思想。此外,制度是為了更好地讓人發展,為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而服務的,所以,小學校長應該廣泛征求教師意見,確保制度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切實提升學校管理的實效性。
四、深化教學教研,搭建創新平臺
小學教育管理者應該將教學質量放在學校開展工作的關鍵位置,為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創造有利條件。在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提高教學管理質量,需要圍繞教學教研來進行。尤其是在小學教育管理中,應該持續深化教學教研,為廣大小學教師搭建創新平臺,通過教學教研活動的開展,促使教師積極更新教學觀念,學習和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和方法。此外,為了激發教師追求進步的熱情,應該持之以恒地開展聽評課制度,樹立典型課例,發揮名師導航作用,在競爭與合作中提高小學教師的整體水平。
五、營造人文氛圍,構建和諧校園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校園文化建設越來越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弘揚特色文化,打造有思想內涵、人文氣息的學校是現代化教育的重要發展理念之一。在小學教育管理過程中,管理者應該最大限度地為師生營造良好校園環境,積極改善校園的軟硬件條件,以此來更好地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激情。誠然,小學教育管理還是要著眼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為了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管理者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堅持做好德育工作,對衛生清掃、升旗、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演練以及其他文化活動等項目,必須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讓學生在和諧寬松的校園環境中快樂健康地成長,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作者:王光春 單位:云南省宣威市西寧第一小學
- 上一篇:傳統文化對于小學教育的啟示
- 下一篇:高校遠程教育中教師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