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課程中色彩教學實踐研究

時間:2022-03-25 03:31:45

導語:小學美術課程中色彩教學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美術課程中色彩教學實踐研究

摘要:色彩是構成美術作品的具有藝術魅力的元素,其在意境創設、氛圍烘托、情感抒發等方面的作用較為突出。加強美術教學是當前小學美術教學的重點。該文立足于小學美術課程教學的現狀,研究色彩教學的價值與策略,以期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色彩素養。

關鍵詞:小學美術;色彩教學;教學方法

美術在本質上是一門視覺藝術,由色彩、形狀、線條、圖案等基本要素構成,可以用于有效表達繪畫的主題及其內在思想。其中,色彩是構成美術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有效傳達創作藝術精神和審美情緒的重要載體,其不同于日?,F實生活中的基本色彩元素,可以在造型、構圖等方面發揮作用。色彩教學對小學生美術創作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加強色彩教學尤為重要。

一、小學美術課程中的色彩教學價值

世界有了色彩才變得豐富有趣,人生有了色彩才變得充實。自然界中充滿著動態的色彩變化,只要細心觀察就可以發現奇妙的色彩世界。對小學生而言,色彩是他們認識世界的重要媒介,容易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與探索欲。由于年齡和思維能力的限制,小學生在感知色彩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一些小學生往往比較熟悉綠色、黃色、紅色等顏色,對其他的色彩較為陌生。教師如果指導小學生有效運用色彩,那么不僅可以促進其審美趣味的發展,而且可以提升其繪畫能力。在當前的美術課堂教學實踐中,如果教師直接指導學生掌握各種事物本身的固有色彩,那么學生往往只能簡單地認識并呈現這些事物,缺乏對事物的感性認識,進而會對他們美術創作能力與美術素養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因此,為了促進小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形成,提升他們的創造力與想象力,教師要切實加強色彩教學。

二、小學美術課程中的色彩教學策略

1.巧用游戲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色彩知識的興趣。興趣是影響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關鍵因素,關系到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也是影響色彩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小學生的感性思維能力不足,平時如果只是學習枯燥、單一的美術知識,則容易失去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進而會對小學美術課程教學效果帶來不利的影響。同理,在開展色彩教學期間,如果小學生缺乏對色彩知識的學習興趣,那么其學習的積極性與有效性則會略顯不足,這樣不利于高效美術色彩教學課堂的構建。考慮到小學生對游戲活動具有強烈的興趣和參與欲望,在開展小學美術色彩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創新應用游戲教學法,將游戲活動和色彩教學有機結合,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相關色彩知識的興趣,使其在自主參與游戲的過程中接受色彩知識教學,提高色彩教學的效果[1]。在開展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的重難點、目標與要求,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色彩教學的氛圍出發,有針對性地為學生設計游戲活動,保證學生可以一邊玩游戲一邊高效學習美術知識。如,在教授《冷色與暖色》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趣味性較強的游戲活動。一是組織學生開展“幫顏色找朋友”活動。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不同種類與顏色的瓜果蔬菜,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之后組織他們為黃色檸檬“找朋友”,為綠色西瓜“找朋友”,借助這一游戲活動向學生傳授色彩冷暖方面的知識。二是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另一款充滿趣味的色彩游戲活動,讓學生在自己的油畫棒中分別找出暖色和冷色的油畫棒,并比一比誰找得又準又快。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會有效地識別油畫棒中的暖色和冷色。借助對比分析的方式,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逐步在頭腦中形成關于暖色和冷色的色彩感受。這種教學方式的趣味性強,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提高色彩教學的質量有積極的意義。2.開展情境教學,引導學生開展有效思考。良好的教學氛圍是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引導其有效思考的重要條件。在以往的小學色彩教學中,部分教師常常將教學重點放在色彩知識的講解上,忽視了調動學生的主觀學習能動性,難以使學生對所學的色彩知識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在這種學習氛圍下,學生的知識學習效率低下,不利于學生良好美術核心素養的形成[2]。如果教師可以在小學美術色彩教學過程中靈活地應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創設能夠啟發其思維、引發其情感共鳴的教學氛圍,則可以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自主思考,使其在自主思考的過程中逐步對色彩知識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這樣有利于提升小學美術色彩知識教學的效果。如,在教授《三原色三間色》一課的過程中,為了促使學生對三原色和三間色中部分較為抽象的色彩知識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降低他們學習的難度,教師可以采取創設實驗情境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色彩知識的積極性。如,教師可以先提前在課下利用水彩顏料調配藍色、黃色和紅色三種原色的彩水,分別將其盛裝在玻璃試管中,之后分別拿三支試管放置在課堂講臺上的試管架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照這些試管原料引導學生思考,以此使學生了解三原色與三間色。在利用空試管將兩種原色的水混合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不同原色混合形成的色彩,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色彩教學中引入直觀的實驗操作,可以增強實驗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其積極思考,使其在潛移默化中深刻地理解并掌握三原色、三間色中部分抽象的色彩知識。3.開展戶外寫生,強化學生自身色彩體驗。寫生教學是美術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在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和觀察能力等方面的作用非常顯著。相較于常規的教學方式,寫生教學的趣味性更強,更容易解放學生的天性,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3]。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可知,引導小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與自然環境,指導他們觀察、體驗、塑造與構思,培養他們熱愛自然、關懷生命的良好情感和保護環境的正確意識是當前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美術學科與自然之間的聯系緊密,因此,在指導學生學習色彩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寫生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和感受自然中的色彩變化,讓他們一邊仔細觀察一邊開展自主創作,力求可以運用掌握的色彩知識描繪美麗的自然,有效促進他們良好美術情感的形成。如,在開展美術色彩教學期間,教師可以結合色彩教學目標與重難點深入挖掘并運用自然資源,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自然,體會、感受并運用色彩,以此創作出貼近真實自然的美術作品。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美術創作情感,而且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提升了他們的色彩觀察能力與審美鑒賞力,最終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色彩素養和審美素養。如,教師在開展色彩知識教學期間,要盡可能地克服小學美術教學場地的限制,讓學生前往戶外開展色彩寫生教學,將自然中的色彩資源和素材融入色彩教學。如,教師可以每學期組織學生參與1~3次戶外寫生實踐活動,指導他們靈活應用自然界中的色彩進行創作,感受不同色彩的冷暖特性。讓學生到戶外開展寫生實踐,可以使其在觀察自然界色彩的過程中形成深刻的認知。如:在樹林中,陽光會在白色衣服上呈現出陰影;綠色的草叢中散布著零星的多色小花,營造了豐富多彩的環境氛圍;等等。在學生開展戶外寫生實踐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交流戶外寫生創作的心得與體會,保證使其進一步深入了解并掌握色彩知識,提升他們的色彩感知力和創作能力。4.貼近學生生活,強化美術色彩知識應用。小學生的年齡尚小,部分學生的感性思維能力不高,在面對抽象的色彩知識時容易遇到問題,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為此,教師應將色彩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親切感,以此幫助其高效地理解、掌握并應用色彩知識。新課程標準下,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目標是,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體會和應用色彩知識,不斷地提升他們的審美感知力和色彩知識應用能力[4]。因此,在開展色彩教學期間,教師可以結合美術色彩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為學生設計一些生活化的問題,以此讓學生在應用色彩知識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習效果。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暖色和冷色的知識后,為了有效提升學生應用這些色彩知識的能力,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讓學生聯系生活中的物品,如紅對聯、綠蘋果、紅辣椒、黃香蕉等,鼓勵他們以“我眼中的色彩”“五彩斑斕的世界”等為主題,有效地運用生活素材進行創作,以此提高學生的色彩知識感知力和應用能力。如,在創作“多彩的臥室”主題作品期間,學生可以利用不同顏色的墻紙、畫報或裝飾品進行創作,以此有效提升運用生活化色彩素材知識的能力。同時,教師應指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結合自己對暖色和冷色的認識,自主選擇日常生活中感興趣的物品進行創作,以此提升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

綜上所述,色彩知識是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關系到學生審美鑒賞力與色彩感知力的提升。在開展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新應用游戲教學、情境教學、戶外寫生、生活化教學等教學方式,強化學生對美術色彩知識的感知、體驗和應用,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色彩知識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祥如.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策略[J].新課程(上),2019(6):70-71.

[2]侯陽陽.淺談小學美術色彩教學[J].文學少年,2019(16):63.

[3]張艷.文化視角下的小學美術色彩教學[J].小學教學研究,2020(3):21-23.

[4]陸葉.小學美術教育中色彩教學的實施[J].啟迪與智慧(中),2020(5):83.

作者:孫巖 單位:江蘇淮安市淮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