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程遠程教育論文
時間:2022-02-06 03:38:27
導語:微課程遠程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微課程的概念
廣州大學田秋華老師(2009年)認為微課程是基于學校資源、教師能力與學生興趣,以主題模塊組織起來的相對獨立與完整的小規模課程,具有“短”、“小”、“精”、“活”的特點,適用于學校教育的各個階段及各種課程類型[4]。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網絡中心研究員胡鐵生老師(2011年)提出“微課”概念,將其定義為:“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5]他認為,“微課”的高級階段或發展趨勢,應該是走向“微課程”。上海師范大學黎家厚教授(2013年)認為,“微課程”是指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主要使用“微視頻”作為記錄教師講授知識技能的媒體,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學科和不同教學情境的需求,采用其他方式,如音頻(錄音)、PPT、文本等格式的媒體,不一定局限在視頻格式[6]。從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無論是微課程、微視頻還是微課,雖然內涵上存有差異,但也具有共性,即都在強調:教學內容與學習內容可被分解為更為具體、僅說明一個問題的知識,內容呈碎片化狀態。
二、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研究現狀
對于“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無論從政策指引還是學術討論,國內均有著較為豐碩的相關政策文獻和研究成果。自2003年“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項目啟動以來,黨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導向性的指導意見,其中《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在全國農村開展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07]18號)中,對開展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作的意義、目標要求等方面做了詳細表述。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發展經由了前期試點、擴大試點和全國推廣三個階段,已經在促進新農村建設、農村信息化、為農服務資源優化整合、提高農村黨員干部和農民群眾的素質等方面均取得了成績。農村地區的信息化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改善,信息化工作組織體系逐步完善,信息服務體系初步形成,為農村黨員干部培訓和農民培訓提供了雄厚的硬件保障。國內學者對“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的研究角度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和豐富了對于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的理論研究,對如何提升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質量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撮冗其要,主要關注點集中在以下六大方面。第一,功能意義方面。主要從信息化建設的背景出發,闡述了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工程的功能、意義及其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關系。比較有代表性的如:汪烜(200年6)論述了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工程的功能和重要意義,提出促進農村信息化的重要途徑是實施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王虹等(2007年)從新農村政治建設、文化和精神建設、經濟建設、新農村建設主體等方面論述了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工程的功能,強調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工程對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第二,建設現狀方面。主要從硬件技術、資源應用、管理等層面探討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工程的建設現狀和初步應用。在硬件技術方面,代表性的研究有:劉志東(2005年)在“如何做好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的技術保障工作”方面提出有效策略;張世波(2007年)強調了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作用,論述了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硬件平臺建設、維護和管理以及技術支持服務。在資源應用方面,牟明福(2008年)從“資源應用的載體、資源應用的服務隊伍、市場化運作解決經費”等幾個視角總結了貴州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信息資源應用的經驗[7]。另外,還有研究者從技術、資源、管理、應用等綜合視角進行了研究,如譚雙翼(2005年)重點分析了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教學管理模式及規范運作建立高質量的教育和培訓體系;金秀媛(2007年)指出,應開發適用農民學習的資源,探索適合農民特點的遠程教學模式,加大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力度,扎實推進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以適應教育需求。第三,區域個案研究方面。主要從地域的角度,特別是對民族地區的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工程工作進行個案總結。貴陽市遠程教育調研組(2004年)總結了貴陽市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工程實踐,并對鄉土課件開發、制度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建議。周真剛(2006年)以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為例,對民族地區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發展提出了建議。夏雁(2007年)以河南省為個例,探討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與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相結合的問題。第四,資源建設方面。主要集中在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數字資源整合和模式研究領域。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有:楊曉宏等(2011年)分析了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的資源類型,探討了基于不同技術的已有數字資源整合模式和相關的數字資源共建策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提出了可行的資源整合模式。林芳宇(2011年)梳理了2008年-2011年甘肅省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年度工作要點中的教學資源的特點,指出在本土教學資源建設中存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從技術實現角度而言,米川(2010年)從特有的政治意義、農村市場的需求、產業價值鏈的研究、技術的應用等幾個角度,對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系統建設進行了研究[8]。代宏(2011年)根據農村電子黨務中存在的信息冗雜、信息孤島、信息需求與匹配、信息的有效傳遞、信息素養這五類問題,運用Web流媒體技術、數據庫技術、系統架構技術、分類算法設計、安全技術設計建立了立體的、全方位的協同機制,并構建了基于縣、鄉兩級黨政機關的信息平臺[9]。第五,學習方式方面。相關研究有:張敬輝、謝宜學等(2011年)分析了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學習者自主學習的現狀及原因和影響因素,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楊曉宏等(2012年)從學習者原有經驗特征、學習心理特征、行為表現特征、社會影響特征四個維度入手,分析了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中的學習者特征,并對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提出了建議[10]。第六,組織管理方面。相關的研究主要有:譚雙翼(2005年)以山東、湖南、貴州三個試點省為例,提出了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教學管理基本原則、管理機制及相應政策保障措施。甘樂平(2009年)指出,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法律空白區,在“與其他正規教育聯合及實現學分課時互換問題”、“網絡課程與共享課件的知識產權歸屬問題”、“遠程教育人才評價及質量認證標準問題”等多方面都急需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加以約束[11]。陳文韜(2011年)依據約束理論,分析了諸如社會結構、系統規范、意見領袖、資源建設體系、管理制度等制約因素,并提出建立資源整合指揮協調中樞、創新資源整合的保障運行機制、讓企業走進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等應對措施[12]。縱觀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發現,國內學者對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工程的建設現狀和初步應用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對進一步深入研究具有較強的借鑒和參考價值。但總體來說,目前的研究還基本局限于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工程本身,對工程的功能、意義、實施經驗及發展初期存在的問題探討較多,而對于實施過程中的終端建設、質量監控和應用價值關注不夠;概念探討多,實施方案少;理論模式多,應用評價少;特別是在學習方式和組織管理等方面,相關研究較為匱乏,研究視野還不夠開闊,研究也不夠深入,有關移動學習在農村黨員遠程教育中的應用研究成果極少。
三、微課程資源為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提供了更有利的支撐和保障
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化和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黨員隊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些老黨員文化程度偏低,缺乏現代知識,而有些年輕黨員學識能力俱佳,但黨員意識和黨性觀念有待加強。一些基層領導班子成員雖然有著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但卻缺乏新知識、新思維,無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缺乏帶領廣大農民脫貧致富的本領,制約農村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這對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13],以往學習內容單調、呈現方式單一的遠程教育模式已經很難適應當前的農村黨員干部教育。當前,互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通信技術和移動技術等多種技術的有機結合,對現代遠程教育產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響,有助于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改善教育管理,而與之相適應的資源建設與開發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特別是有利于成人學習者自主學習的微課程資源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華南師范大學焦建利教授(2013年)認為微課程設計、開發與應用,對于移動學習時代的學校教育乃至社會教育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價值[14]。微課程能夠結合文字、視頻、音頻和動畫等多種形式重點講解一個具體問題的知識點,具有圖文并茂和學習內容個性化的特點,10分鐘以內的微型學習視頻的時長十分符合成人學習者的注意規律,有利于促進有意義學習的發生;微課程具有短小精煉的特點,可以利用微信平臺開展遠程教學,對于成人學習者而言,不僅不會加重學習負擔,還可以在生活工作的閑暇時間隨時隨地地進行學習,使碎片化學習成為可能;微課程還可以提供與教學相配套的微課件、微練習等支持性和擴展性資源,便于成人學習者反復觀看,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更重要的是微課程占用空間小,耗費流量較少,利用已經聯網的智能移動終端設備可以方便地通過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微課程的分享、收藏和下載,既能實現在線的移動學習,也能實現線下的反復播放學習,能夠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有利于提升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學習質量。綜上分析,構建基于“網絡教學平臺+智能手機移動終端”的新型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模式,將微課程資源應用到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中,使農村黨員干部受教育的環境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計算機教室、光盤播放點或者衛星接收點,而是能夠使用手機等便攜式智能移動終端設備,隨時隨地的通過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等網絡教學平臺在線收看或下載微課程資源,利用閑暇的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能夠幫助實現隨時隨地的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滿足成人學習者的學習需要,更能迎合農村黨員干部的需求,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農村信息化網絡建設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學習質量是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的生命線,保證質量是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持續發展的關鍵?,F階段,應將新時期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資源建設作為重要抓手,結合移動學習、泛在學習和微課程資源理論,在微課程資源如何促進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學習質量的提升方面做深入的研究。充分借鑒遠程教育質量保證等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結合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質量的現狀,應用微課程資源碎片化的特點,在建設共性資源的同時加強本土化教學資源的建設,使得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在可用性和簡潔性上發生變化,總結更為適宜農村黨員干部的學習特點和學習方式,并在實踐中應用,不斷完善,從而促進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的發展。
作者:高海燕楊斌徐丹單位:蘭州城市學院
- 上一篇:企業財會貨幣資金論文
- 下一篇:煤礦信息化煤礦安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