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遠程教育哲學課思與學的辯證關系

時間:2022-08-18 09:50:34

導語:淺析遠程教育哲學課思與學的辯證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遠程教育哲學課思與學的辯證關系

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電大遠程教育有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在遠程開放教育的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培養和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的作用是導學,教師主要是引導學生入門,讓學生對每門課程的框架和結構有了基本的認識和了解之后,針對每門課程的特點,加以疏導。教師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要使學生從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以哲學引論這門課為例,哲學引論———中西哲學基礎問題舉要,這曾是開放教育試點教材,由曾志老師主編,國家開放大學繼續沿用。這個教材主要是供那些在??齐A段已經學習過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的學生為進一步加強他們的哲學素養教育而使用的。哲學引論是一門能與國際接軌的通識性的哲學課程,其教學目的是通過學習,教師要幫助學生弄懂“哲學是什么”這一最基本的問題,學員在基本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知識基礎上,學習一些哲學史,能全面了解國際上形形色色的哲學流派,從總體上把握中西哲學的會通與發展。哲學這個詞,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哲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系統中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哲學引論這門課,概括介紹了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中那些具有一般原理意義的重要理論問題,每一章的開頭,都設計了本章提要、關鍵術語和關鍵人物幾個環節,結尾配備了本章小結和思考題等內容。但是,由于哲學理論本身的抽象性和深刻性,任課教師在指導學習過程中不但要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應把重點放在啟迪學生的思維、鍛煉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上,使他們學會運用哲學思維方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一、哲學課重在“思”

哲學本來就是一門訓練人的理論思維和直覺能力的學問,我們學習和鉆研哲學的初衷就是要找到一種活的方法論。第一章哲學總論部分用了將近40頁的文字,分了四小節在講哲學,但最終沒有明確給出哲學的內涵?!罢軐W是什么”這一提問,足以顯示出哲學之作為一個概念、一門學問、一種學科的復雜性和饒有趣味性。曾志老師說,對于這一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而無論哪一種回答,又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因此,哲學作為一門學問具有永恒的魅力。對于哲學,可以說,不同的人,不同年齡、不同生活閱歷、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甚至有很多共同點的人,都會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對哲學的認識和理解都會有些不同,所以,不能把哲學知識教條主義、本本主義地照搬給學生。成功的哲學教學應該是啟迪學生思維。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話用在學習哲學上比較合適。哲學教學的關鍵就是要引導學生入門,至于學生能學多少,能想多深,能鉆研多遠,不是教師力所能及的。如果教哲學生搬硬套,讓學生死記硬背,那就完全違背了學習哲學的初衷,哲學課的教學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哲學方法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因人而異的,學習哲學不是要束縛人的手腳,而是讓人們學會思考。哲學本質上是一種人類基于自身需要而進行的思想性探索活動,只有思考,才使哲學具有了經久不衰的生命力和活力??档抡f,人類理性有一種嗜好,即喜歡建造,它一次次地把一座塔建成,又一次次地把這座塔拆掉,而目的只不過是為了看看地基的情況。哲學性問題以思想性問題的形式出現,思想性問題表達的是人類面對自身存在問題時的思想性境遇。思想性問題無所謂答案或技術上的求解,它本質上反映的是人的思想的一種矛盾性運行方式。成功的哲學課,就是要讓學生尋找思想或觀念的更深層次的內涵,使學生的思想逐漸變得更理性、更知性。因此說,哲學課重在“思”。

二、自主學習更有利于“思”

近年來,電大遠程開放教育在辦學規模、教學管理和教學手段、網絡資源建設和信息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教師的教育理念也在逐步更新,但從試點學校的辦學實踐來看,仍有相當數量的學生在自主學習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例如,部分學生對開放教育認識不清,對網上教學茫然不知所措;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強,還嚴重依賴任課教師,不能充分利用多種媒體資源;對互動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向教師提問,不主動與教師溝通,缺乏網上學習參與意識;學習態度不端正,厭學、棄學、作弊現象時有發生。哲學課作為公共基礎課,學生對其重視程度尤為不足。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首先必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外在的條件再優越,也只有通過內因才能真正起作用。學生自己不主動、不配合,再全能的老師、再豐富的資源,也難以發揮其有效作用。哲學課程的特點更適于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更有利于“思”。安靜的學習環境,獨立的思考空間,使人的思想能夠凈化,能夠升華。除了學習、領會和思考,學習哲學幾乎沒有其他捷徑。開放教育模式下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強調正順應了哲學學習的這一特點。教師不再以講授為主,主要是起“導學”作用,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和中心。思想的探討是永無止境的,沒有任何東西,從一個基本的哲學命題,到一個人的強烈信念,甚至一個人內心珍視的感情或意見,能有免予提問的特權,因而哲學性問題也不可能有所謂一勞永逸的證明或結局,哲學給學習者提供了無限的思考空間。思考問題是不贊成被打擾的,哲學問題是一個極其復雜的、涉及到人類思想矛盾本性的、以否定性為特征但又以肯定性為目的的非經驗性的思想陳述的問題,需要學習者潛心體會、深層挖掘,只有自主學習才能使這樣的思考成為可能。學習哲學有時不需要別人指手畫腳,學習哲學的意義也不能一概而論。以學生為主導的自主學習模式就是要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空間,哲學可能比其他課程更需要自我空間。(一)教師應從培養興趣著手,引發學生思考從邏輯上說,哲學是起源于人類對宇宙或人生方面那些根本性問題的好奇與沉思,因此,哲學的學習也應從興趣著手。乍一接觸哲學,其理論的抽象性深不可測,會使人退避三舍,但對宇宙和人生的好奇和感慨以及哲學應有的實踐效用又對人充滿了誘惑。為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教學開始,我并沒有提及多數人耳熟能詳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而是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優勢,以哲人小傳的形式串講了哲學的發展史,使學生大開眼界,了解到中國古代哲學和西方哲學還有大量豐富的文化信息;其次用哲理幽默等網上資源開啟學生智慧的心靈,使學生意識到哲學并不僅僅是枯燥單調的理論抽象,哲學語言和哲學思維更是人類文明的精華。具體到一些問題,何為善?何為美?人生的意義是什么?怎樣的社會才是公正的和正義的?等等,對類似哲學問題的探討,即將哲學劃分為不同的領域和不同的理論流派。哲學是關于思想概念的意義分析,是對支配我們思想和活動的那些至關重要的基本概念或觀念的邏輯澄清或闡明。哲學的價值主要不是表現為直接的、經驗的和功利的價值,而是表現為抽象的、分析的、超功利的和理想化的價值。哲學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有時會引發思想領域中一場深刻的革命,從而導致一個世代的變革,沒人能否認哲學對思想文化的巨大作用。然而,一個人哲學素養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有了興趣,才能有學習的動力,才會在學習中尋找體會和感覺,才能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哲學所特有的嚴格的思維訓練,才能學會獨立思考。從培養興趣著手,引發學生思考,是教學的首要任務。(二)教師應把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上具備了自學的觀念,還要具備自學的能力。學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對今后不斷地獲取知識和提高自身素質將是非常有益的。針對開放教育辦學的特點,在職學員占絕大多數,工學矛盾突出,個別學生的面授課時也難以保證。這就要求教師要在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方面下工夫,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任何年齡、任何職業,知識的獲取都是無止境的,知識的提高也都是一個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的過程。遠程開放教育模式下的自主學習,就是要讓學習者在教育者的指導下,依據一定的多媒體資源,通過多種途徑,自主獲取信息、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的過程。首先,教師在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學手段、改革教學模式的同時,要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教育,要讓學生真正認識開放教育的性質和學習哲學的特點,在學習觀念上實行根本轉變。其次,自主學習習慣和思維能力的培養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教師的作用是“導學”,而不是替代學生。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討問題和思考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學習條件,合理安排時間,預習、自學文字材料,要充分利用網上各種學習資源,及時完成作業,參加自我測試,檢驗自己的學習情況,找出難點,以便集中提問。教師要逐步培養和充分肯定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創新精神,鼓勵學生登陸在線平臺,對在平臺上留言和提問的學生要給予及時答復,要及時批改學生的作業,使學生能盡快適應電大在線直至國家開放大學這種網上學習和網上交流的方式,逐步養成定期上網瀏覽教學資源和教師互動的好習慣,改變學生盲目學習的狀態。學生只有樂于參與、主動學習,教師的教學才能真正有的放矢。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并不是完全由學生自學,師生雙向互動,缺一不可。當今網絡時代,能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當我們遇到困惑而難以理解的哲學問題時,從網上看看各類知名人士或網友的提示,汲取有益的東西,或者也可以和同專業學員互相切磋,促進教與學之間的信息溝通與反饋。在遠程開放教育條件下,教學服務功能得到了擴展,閉路電視系統、計算機網絡等電教設施更加齊備,學生不進入課堂,也能觀看電視直播、CAI課件,在家里使用音像教材,登陸互聯網瀏覽,查閱有關教學資料和信息,參與網上答疑和討論。當然,在所有這些可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離不開思考,沒有思考和自我消化的學習,完全照搬照抄別人和書本的知識和記錄,那也就違背了學習哲學的初衷。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多給學生補充閱讀材料和視聽材料,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師生互動,教學相長。

三、在“思”中學、在學中“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與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哲學課的教學和學習也是處在在“思”中學、在學中“思”的循環往復中??隙?,否定,否定之否定,知識的升華和思想的提升也正是這樣不斷提高的。首先,學生在進入哲學課的正常學習之前,教師先要引導學生了解所學專業、課程的特點、了解該門課程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進程,學生要在教師指導下,自主靈活地選擇每一階段的學習重點,先要從最基本的哲學問題入手,邊學習邊思考。其次,教師要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策略,及時獲得學習支持服務。學生要想輕松進入網上學習,就要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組成,掌握計算機文字處理和網絡學習的基本方法,學會運用電腦網絡等多種媒體和教學信息進行自主學習。學生還可使用E-mail和qq與老師交流,通過電話答疑、收聽廣播電視、參與小組討論等多種學習形式來解決自學中遇到的問題。經過一兩個哲學問題的思考和探討之后,多數成人學生就會有所入門,會逐步感受到學習哲學的思維邏輯的與眾不同。一旦學生對該門課程有了興趣,他就會不自覺地有所思想,這就增加了自主學習的興趣。遠程開放教育,普遍采用先進的網絡技術,為學生選擇專業、教師、課程和自學方式提供了多種可能和條件,也比傳統的課堂教學增加了許多趣味。針對這一狀況,在教學實踐中,要以資源的趣味性吸引學生,以深入淺出的語言引導學生,以豐富的網絡資源和諸多古今中外的事例啟發學生,鼓勵他們上網、看書、思考,并通過難易適中、搭配得當的練習促使學生思考。哲學作為知識和思想分析的專門學問,其間充滿了辯駁與論證,是需要通過語詞來表達的。哲學期末試題更注重簡答和論述,注重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和發揮能力,在習題訓練中也多以簡答、判斷分析和論述為主,使學生能充分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答案不拘一格。通過幾年的實踐教學,我能逐步感受到學生渴求知識的熱情,希望通過哲學的學習,學生能擴大自己思考的范圍,有意識地運用已經學會的哲學思維方式來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為保證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建立學生個人檔案,詳細記載學生個人上網信息,督促學生參加面授,統計學生電話、郵件交流次數,通過多種形式記錄學生學習信息。根據教學計劃規定的培養目標要求,教師應多利用學校提供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課件等多種媒體教學資源,鼓勵學員積極參與面授輔導、網絡教學輔導、網上討論,通過電子信箱、電話、雙向視頻系統和收看電視直播課堂等手段開展個體化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完成作業。從思想的淵源來說,哲學是無價之寶。哲學的學習不會在短期內就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正如恩格斯所說的,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高峰,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這種能力必須加以發展和鍛煉,為了進行這種鍛煉,除了學習以往的哲學,直到現在還沒有別的手段。我們可以夸張地說,學習哲學亦或許是鍛煉思維和提升智商的良好手段,當然這種學習不是機械地學,而是要帶著思考學,帶著問題學,是要在“思”中學、在學中“思”。

作者:馬志偉 單位:呼倫貝爾廣播電視大學

[參考文獻]

[1]丁振國,劉海霞.以學習者為中心提高遠程教育的質量[J].職業教育研究,2005,(2).

[2]何新.哲學思考[M].沈陽:萬卷出版公司,2013.

[3]曾志.西方哲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4]曾志.哲學引論———中西哲學基礎問題舉要[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

[5]電大遠程教育中網絡建設分析[EB/OL].公務員期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