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遠程教育在高素質農民培育的運用
時間:2022-12-23 11:03:13
導語:農業遠程教育在高素質農民培育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遠程教育是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教育組織之間主要采取多種媒體方式進行農業知識系統教學和通信聯系的教育形式,是將農業知識傳送到學校外的一個或多個學生的教育。海門在高素質農民培育進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種農業遠程教育方式。(一)廣播電視教育。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海門農業農村部門就通過縣人民廣播電臺、縣電視臺,定期舉辦“田精明談生產”“金色大地”“一周農事”等欄目,對農民進行種植、養殖、加工、營銷等方面技術培訓。由于當時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不健全,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民教學培訓機構數量嚴重不足,農民接受農業新知識、新技術的途徑有限,因此利用廣播電臺、電視覆蓋面廣、成本低、傳播快、效率高的優勢,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業教育資源匱乏的現狀,受到了廣大農業生產經營者的普遍歡迎?!叭r”欄目在農村影響力非常高,一直延續至今,廣播電視教育目前仍是農業遠程教育的主要方式,幾十年來經久不衰,對培育高素質農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二)函授學歷教育。中央農廣校、江蘇省農廣校成立后,隨著國家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為了適應農民不同層次的教育培訓需求,中央農廣校、江蘇省農廣校相繼開辦了涵蓋農業中等職業教育、中專后繼續教育(大專層次)、合作高等教育等形式的學歷教育,從單一的對農民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拓寬到對農民開展學歷提升計劃。海門農業農村部門專門組建工作班子,出臺招生文件,每年廣泛進行宣傳發動,并召開會議部署落實中央農廣校和江蘇省農廣校的招生工作,動員農村初高中畢業生、退伍軍人、青年家庭農場主、種養大戶、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村組干部等報名參加全國“百萬中專生”計劃的函授學歷教育,為地方農業農村經濟建設培養了大量的高素質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三)網絡教育。網絡教育是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后產生的新概念,即運用網絡遠程技術與環境開展的教育。2000年5月29日,“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網”正式運行后,海門就全面開始了運用現代網絡來開展農民教育培訓。2014年開始在國內率先實施《中美農業遠程教育合作——新型職業農民在線教學能力建設》項目,運用ArticulateStoryline軟件,開發新型職業農民在線學習模塊,進行遠程教學。今年疫情期間,綜合運用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網《農科講堂》、“云上智農”APP在線學習、微信群、QQ群,及時開展農業遠程教育,助力春耕生產。自2006年開始與東北農業大學嘗試網絡教育提升農技干部、農民學歷行動以來,海門還先后與國內多所高等農業院校聯合辦班,利用高等院校的教學資源優勢,大力度開展多專業學歷學位教育,農民學歷教育從中專層次提高至本科層次,滿足了高素質農民對學歷的需求。(四)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是運用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信等信息技術和手段,將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思想有機結合的一種新型教育方式,黨的十七大把“在全國農村普遍開展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寫入大會報告。海門自2007年開始就已實質性啟動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全區實現了298個村(居)委會全覆蓋。海門農業農村部門“借雞生蛋”,利用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這個平臺,按照預定的教學培訓計劃,組織專家教授、農技人員、鄉土人才,定期開展農業實用技術遠程培訓。實踐證明,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平臺,是開展高素質農民遠程教育的有效途徑。
二、農業遠程教育取得的成效
據不完全統計,通過廣播電視教育,從首檔農業欄目開辦以來,在海門人民廣播電臺共開辦農業農村欄目16個、在海門電視臺共開辦農業農村欄目11個;通過函授學歷教育,累計1200多名學員獲得了中央農廣校、江蘇省農廣校、中等農業學校的涉農中專、中專后相當于大專層次學歷函授教育畢業證書;通過與高等院校聯辦網絡教育,共有400多名學員獲得了網絡教育大專、本科學歷;通過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平臺,舉辦農業實用技術、農產品電子商務、農業職業經理人等專題培訓100多期。(一)緩解了農民科技培訓、高素質農民培育教學力量不足、教育資源匱乏的現狀。傳統培訓方式資源利用低、覆蓋面小、選擇性差、實施成本高,并且受時間和地域等因素影響大,滿足不了面廣量大的高素質農民群體對農業科技知識的需求。農業遠程教育通過農廣校辦學體系,利用廣播電視等媒體、各種網絡、學習平臺,給農業從業人員提供了各種豐富的農業技術和信息,實現了各種教育資源的優化和共享,打破了農業教學資源的地域和屬性特征,還可以集成利用人才、技術、課程、設備等優勢資源,基本上滿足了目前農民自主選擇信息的需要,使更多的農民同時獲得了更高水平的教育,提高了教育資源使用效率,降低了學習成本。同時也為農民終身學習提供了支持,有利于學習型社會的形成,具有傳統教育不可比擬的優勢。(二)培育了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實的人力基礎和保障。通過農業遠程教育,吸引了一大批初高中畢業生、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和退伍軍人等群體加入到高素質農民隊伍中來,并逐步成長為種養加大戶、家庭農場主、現代農業園區經營者和農民合作社領辦人。海門區農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也不斷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學歷層次得到明顯提升,老齡化現象得到顯著改觀,越來越多的農業從業人員成為有知識的文化人、懂技術的內行人、善經營的精明人、會管理的能干人,這支高素質農民隊伍在海門農業現代化建設和鄉村振興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三)促進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加速了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新裝備的推廣應用。農業遠程教育以最快的速度,將最新的技術、最好的品種、最優的茬口傳授給農民,農業科技成果得以第一時間轉化成現實生產力,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種養加效益,增加了農業從業人員的務農收入。僅通過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平臺,授課專家推廣油菜大小行種植技術、夏秋鮮食糯玉米栽培技術、芋頭優質高效規?;N植關鍵技術等新技術20多項,推廣海蜜系列甜瓜、申抗988西瓜、青酥2號青毛豆等瓜蔬新品種40多個,介紹蔬菜田、玉米田、林果田等多熟集約種植模式30多種,開出莊稼醫治處方300多張,解決生產上技術難題50多個。
三、開展農業遠程教育的體會
(一)政策支持是辦好農業遠程教育的保證。農業遠程教育是個系統工程,任何一種農業遠程教育方式,都會涉及到組織、教育、通訊、廣電等相關部門,沒有黨委、政府領導的牽頭協調,單靠農業農村部門很難有效組織實施。一直以來,無論農業遠程教育的方式如何演變,海門地方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業遠程教育的初心從未改變。一是成立由農業、組織、教育、廣電、通訊、婦聯、共青團等多部門負責人組成的農業遠程教育領導組,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健全網絡體系,明確職責分工,強化組織領導;二是出臺農業遠程教育工作考核細則,每年表彰一批農業遠程教育先進單位和優秀個人,通過樹立典型、獎勵先進,激發大家的工作積極性;三是地方財政每年預算都安排農業遠程教育專項資金,用于添置相應的設施設備,改善工作環境,保障日常工作經費支出,確保了農業遠程教育的正常開展。(二)多部門合作是辦好農業遠程教育的前提??v向上,充分發揮中央、省、地級市、縣農廣校組成的四級辦學體系的優勢,形成以中央農廣校、省校資源服務平臺建設為龍頭,以縣級農廣校農業遠程教育輻射平臺為重點,以鎮村農業遠程教育擴散基地為依托,以上帶下,上下聯動;橫向上,建立農業、組織、教育、科技、婦聯、殘聯、共青團等多部門協作的農業遠程教育工作機制,充分整合利用各部門現有的基礎設施、教學資源、管理隊伍、師資力量、站點場所、技術和資金等資源,特別是要充分利用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的各種資源,共同建設,多方共享,避免重復建設。除此之外,還可與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聯合唱戲,形成強大的遠教合力。(三)學員自律是農業遠程教育學習成敗的關鍵。農業遠程教育以學員自學為主,和傳統教學嚴謹的管理模式完全不同。農業遠程教育學員沒有固定的教室,更沒有師生現場互動的課堂氛圍,學員絕大部分學習時間與授課老師和同學們是不在一起的。參加農業遠程教育的對象都是農村青壯勞動力,他們白天主要忙于生產工作,都是利用生產工作之余時間進行自學。學習的目的也不盡相同,有的為提高學歷,有的為增加技能,有的為在職充電,有的為擴展職業范圍來參加不同形式的遠程教育。不管他們的學習目的為了什么,要達到自己的學習目的,都必須正確處理好學習和工作的關系,自始至終保持高度自覺、高度自律的學習態度,自己約束好自己的學習,學員的自律是農業遠程教育學習成敗的關鍵。
作者:徐耀輝 徐子舒 單位:1.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農業干部學校 2.江南大學商學院經濟學部
- 上一篇:法家法治思想對學前教育立法的影響
- 下一篇:遠程教育與職業教育融合發展路徑探索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