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素質養成教育”途徑探討
時間:2022-01-10 03:48:59
導語:學生“素質養成教育”途徑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職業院校為了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加大了在“課程設置”、專業優化等硬件上的投入,卓見成效。同時在培養“高素質”的“素質”教育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我們通過某些專業的長時間試點,素質教育要想真正見成效,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教育,還要有行為規范的養成,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素質。職業院校在傳授技能的同時,通過養成教育,給學生扎下素質的根基,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好的基礎[1]。
關鍵詞:職業素養;路徑;養成教育
《弟子規》職業院校為了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加大了在“課程設置”、專業優化等硬件上的投入,卓見成效。同時在培養“高素質”的“素質”教育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我們知道素質教育要想真正見成效,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教育,還要有行為規范的養成,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素質。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通過某些專業的長時間試點,形成了用誦讀、細講、力行《弟子規》作為具體實施路徑的“三年如一日,素質養成法”的全程德育的“素質養成教育”法,是職業院校實施全程德育的有效途徑之一[2]。要培養高技能技術人才,必須通過職業院校的正規培訓,這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長久之計。
一職業院校提高學生素質與職業素養的必要性
(一)從國家層面上看,國家需要高素質的技術人才。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數據,我國擁有1、4億名產業工人。其中,技術工人為7000萬人,但其中高級技術工人只有245萬人,只占技術工人總數的3.5%。與發達國家高級技術工人40%的比例相比差距很大。我國的工人技師只有100萬左右,大約為技術工人總數的1.4%,而發達國家的這個比例數為20%。我國的高級技師更是少,全國只有7萬多人,占技術工人總數的1.4%。要培養高技能技術人才,必須通過職業院校的正規培訓,這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長久之計。我國職業教育占據高中階段以上教育的“半壁江山”,據統計,2008年職業院校的招生規??倲狄呀涍_到1100萬人,在校學生總數已超過3000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分別占據了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的一半,成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來源。(二)從學生自身看,職校生綜合素質偏低。在學生層面上,也存在職校生整合素質偏低的現象。①在學習程度上,學生素質偏低;②在心理上,自信心嚴重不足;③在思想上,沒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④在德行上,沒有正確的道德倫理觀念。就是這樣的學生現狀,沒有德行,缺乏誠信,學習程度偏低,怎么培養成為高素質、高技能的技術人才,的確是職業院校面臨的一大難題。(三)目前職業院校的對策。為了培養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各個職業院校在“培養高技能人才”,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與專業技能上下了大功夫。不斷的進行教學改革,修改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專業設置,實行校企聯合、頂崗實習。有些院校改革學制,“3+2”模式、“2+2”模式。還有些院校學習德國“雙元制”,實行“學徒制”,到企業拜師等等。不可否認,這些辦法,確實能夠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卻往往忽視了學生的職業道德與交往、溝通能力、團結協作精神、紀律服從意識等基本職業素養的培養。沒有職業素養,沒有內在的“人”的素質,僅僅有技術的工人是沒有長遠的發展的。要培養高素質的技術人才,除了用專業設置、技術培養、師徒制等硬手段,還需要培養人文素質和德行培養等等的“軟實力”。
二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用誦讀、細講、力行《弟子規》作為具體實施路徑的“三年如一日,素質養成法”的全程德育的“素質養成教育”
(一)職業院校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多種途徑。為了把我們的學生變成具有內在人的素質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讓我們的職業院校的學生畢業后也有可持續發展,有長遠的發展,職業院校在提高學生職業素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從總目標上看,有些職業院校已經將職業素質教育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作為德育的目標。在具體的操作路徑上,也是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如在思想認識上,認識到了要實施全程德育,強化育人效果;在課程改革上,要深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改革,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加強各專業學科教學過程管理,培訓學生的職業素質;在日常管理上,要嚴格常規管理,強化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在學生管理中,發揮學生干部在職業素質教育中的表率作用;在課余生活中,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拓展學生的職業素質;發揮企業和家長的教育協同作用,等等。不可否認,職業院校在提高學生職業素養方面都作出了不少努力。多種方法配合,都是在不同時段,不同方面,相互配合,多種方法多種手段綜合使用,。對學生的素質培養起到了一定作用?,F在的問題是,在思想認識上,職業院校已經認識到了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要“全程德育”,那么怎么實施“全程德育”,哪一種“德育”是真正的“全程德育”,可以一以貫之,可以從內到外改變學生,從外到內培養學生素質呢?(二)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全程德育“素質養成教育”的具體實施路徑:“三年如一日,素質養成法”,誦讀、細講、力行《弟子規》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在上述這些方法的基礎上,采用的“三年如一日,素質養成法”的方法,實施全程德育,真正養成學生的行為規范,培養學生的優良品德,實行人格培養,進而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強化育人效果。1.所謂“三年如一日,素質養成法”,就是在校三年,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課余時間只做好一件事,就是“誦讀《弟子規》、細講《弟子規》、力行《弟子規》”。學生在校三年,每天8點早讀,誦讀《弟子規》;8點10分,由一位同學上講臺復講《弟子規》、細講《弟子規》,結合中國古典思想和典故,講《弟子規》的內涵,應用和自己的體會,之后同學點評,從PPT的制作,到文意了解的深淺,到表達時聲音的高低、眼神的交流和身體的端正與否,提出意見,最后老師點評;每周,《弟子規》主題力行班會。每周老師會給學生布置任務,如學生定期和父母通電話,問候父母,報平安;節假日和學期末布置學生回家力行孝道,幫助父母做家務,為父母洗腳等任務。對照《弟子規》,看看自己在這些“小事”上做到了沒有,做好了沒有;每學期,《弟子規》力行分享會。分享學習《弟子規》的認識,自己前后的變化,力行《弟子規》的體會?!叭耆缫蝗?,素質養成法”,就是由外而內,又由內而外,培養學生的素質、品德、人格,讓學生在校三年,有真正的變化,真正的改變,脫胎換骨,成為具有“高素質”的人才。
2.為什么“誦讀”、“細講“、”力行”、“分享”《弟子規》就可以養成“高素質人才”
(1)《弟子規》是講中國傳統文化的。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钡奈牧x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后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并改名為《弟子規》?!兜茏右帯肥侨寮椅幕罡叩赖潞托袨榈挠^念的集中體現,蘊含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精髓?!兜茏右帯肪褪窃谏钪醒孕信e止等小事情中講文化,語言淺顯易懂,便于學習。又在行為規范中蘊含著做人做事的大智慧,濃縮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2)《弟子規》是中國儒家行為規范的。《弟子規》全文三百六十句,共九十行一千零八十字,分別列出113件事情,三字一句,兩句一韻。其中“孝(入則孝)”24則,“弟(出則弟)”13則,“謹”24則,“信”15則,“泛愛眾”21則,“親仁”4則,“學文(余力學文)”12則。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等應有的禮儀與規范?!兜茏右帯穼嵸|就是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仁義禮智信”具體化、行為化和形象化的行為實踐。學生可以通過修習它,來改正自己的生活習慣,遵守生活規律。(3)《弟子規》是講心性修為的?!兜茏右帯肥紫忍嵘巳说男木?。《弟子規》里講,人第一做到孝悌,對父母孝敬,對兄弟姐妹愛護;然后再提升到第二,次謹信,言語謹慎,不要嘴沒有把門的,亂講一氣,自己痛快了,不管別人的感受了;再提升到第三,泛愛眾,就是說廣泛地憐愛、親愛、愛敬大眾,《弟子規》又有:“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個就是孔子在《論語》里講的,“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進而做到第四,“而親仁”——人,必須得有一顆寬恕的心、仁慈的心、仁愛的心。這顆心說的是,我們在每一天、每一時刻都得有這樣一個心境。有人說:播下思想的種子,便收獲文字;播下文字的種子,便收獲行為;播下行為的種子,便收獲習慣;播下習慣的種子,便收獲人格;播下人格的種子,便收獲命運。《弟子規》就是文化先賢把深厚的思想行為化、規范化,讓我們養成習慣,從而形成完善人格,改變命運。
3.怎樣用《弟子規》作為完成學生素質教育“全程德育”的養成路徑
(1)用“細講”環節增加文化底蘊,彌補自身不足。細講《弟子規》,以《弟子規》為綱,以傳統文化為理論論據,以傳統故事和典故為事實論據,講透《弟子規》,補上文化素質不足的課,增加職業技術院校學生的文化自信。職業院校學生和本科學生、研究生相比,可以有學歷的不足,可以有專業理論知識的不足,但絕不能有傳統文化的不足。(2)用“力行”環節,培養孝悌誠信等意識,養成健康人格。每周的主題班會,老師制定力行任務,學生力行后再談體會。如《弟子規》先把孝道作為根基,以“誠”和“敬”為核心引導學生為人處世。從孝道開始,以誠敬對待父母,擴展到兄弟,家中其他長輩,進而擴展到老師,領導。以“同理心”擴展到所有長輩,所有人,進而到一切物,一切事。因此,在第一次“孝”的主題班會中:“述祖德”,就是通過文字寫出父母祖輩的優良品質以及對自己的養育照顧之情,并通過班會在全班宣講,以達到知恩,進而能報恩并學會包容父母;“思己過”,反思自己的過錯;“行孝道”平時布置學生定期和父母通電話,問候父母,報平安;節假日和學期末布置學生回家力行孝道,幫助父母做家務,為父母洗腳等任務?;貋硪院蠓窒?。平時會就學生與父母日常應對進行分享和引導,如清明節,分享回家祭祖的情況,并講述“喪盡禮,祭盡誠,視死者,如視生”以及祭祀的禮儀和意義。經過《弟子規》的誦讀、細講、力行,培養了學生愛親敬長的孝悌意識,我們的學生明顯對父母、老師有了恭謹之心,培養了愛親敬長的孝悌意識;養成了誠實守信的做人品性;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健康的價值觀念;養成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與良好的人際習慣。反反復復,點點滴滴,通過做小事實現人格教育,從而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因此,學生才會有巨大的改變,我們的教育才會有可喜的收獲。守規矩,愛學習,反而成為了我們的小收獲,學生身上出現了認真、踏實、嚴謹、恭謹的品質,這才是我們最大的欣喜。(3)用“分享”環節,加固養成的良好行為規范和習慣,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我們通過調查了解到,企業對職業院校的畢業生最看重的是職業精神(包括責任意識、團隊意識、規范意識、服務意識和質量意識)、職業能力(包括執行能力、表達能力、專業能力、社交能力)。隨著現代職場觀念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更加重視員工職業素質的高低。他們認為職業素質是保證個人能夠長期、持續發展的重要素質。因為技術因素離不開主觀性因素的影響。以精神狀態、敬業精神、職業道德、工作作風,特別是價值觀念等主觀因素為內容的思想素質對技術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影響。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才使得相當一部分青年技術工人在利益誘惑和市場化沖擊下,一方面缺乏吃苦耐勞,勤奮好學的作風,不僅技藝不精,而且工作責任心不強;另一方面,又眼高手低,好高騖遠,這山望著那山高,對工作崗位總是不滿。此類現象不僅影響了技術工人技術素質的提升,還嚴重影響了技術人才隊伍的穩定。對于企業來說,管人管事是管理的核心,而管人最好的法寶就是用傳統的倫理道德規范和中國人血脈里的民族優秀品格特征來形成員工自我管理約束。倘若用《弟子規》來培訓教育員工,用《弟子規》的主要精神內涵而構建企業文化,一定會從人性的本質上解決管理上的問題,使文化力真正變成了生產力。因為《弟子規》里的道德和行為上的法則和理念,其實是中國人與生俱來的優秀品德和民族性格特征中最易喚醒的部分?!兜茏右帯穼嵸|是儒家文化“仁義禮智信”在社會和企業中的具體實踐,也是中國人踐行儒家文化時從知易行難到知行合一過渡的最好普及教材,《弟子規》是中國式企業文化的精髓。但《弟子規》文意淺白,知易行難。中國傳統文化“貴在力行”,日常平凡的113件小事,古人講“如海一滴,具百川味”。這些小事背一背容易,真正都要做到難。而要通過小事達到培養學生品行的高度,則要經過長期的學習、力行、檢驗,不是耳朵里聽幾節課,嘴巴里讀幾本書這么簡單。道理也不是講的越多越好,把傳統文化都學習一遍,因為我們用《弟子規》不是培養技能,也不是簡單的學習知識,是“育人”,是品行培養,這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F代人學習的最大障礙在學雜、學多了?!抖Y記學記》篇專門探討學習,里面有一句話說”雜施而不孫,則亂而不修“。雜施,學一大堆,導致心散亂,心都散亂了,怎么可能深入?《弟子規》的培訓培養也不是一下子就見效的,學生經歷了漫長的“抵觸”——“漸信”——“改過”——“驗證”——“再信”——“自覺”的過程。就拿“給父母洗腳”這一任務來說,做與不做,學生的感觸體會都不同。每次主題班會老師問起“給父母洗腳了沒有?”這個任務,很多同學明明沒有洗,回答“洗了”?;卮鹆巳⑺拇沃?,回到家真正的給父母洗了腳,仔細的觀察了父母的腳,看到了父母腳上的傷疤,老繭,聽聽父母講講傷疤的來歷,才真正有所觸動。才會真正把“孝悌”的話聽進去。回來再讀《弟子規》才信服。通過三年的誦讀、細講、力行,最后分享。從小事上體悟,從最基本的德行來入手,知行合一,學生們在品行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到最后我們培養的就是學生的定力。中國很多企業的產品質量為什么搞不好?原因雖然很多,和我們的浮躁不靜心不無關系。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短、平、快”(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中國的產品質量不如日本,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家做事比我們更嚴謹,更具有工匠精神。在日本人的概念里,你把它從60%提高到99%,和從99%提高到99.99%是一個概念。他們不跟別人較勁,跟自己較勁。故為學之道,貴在專注,有定性之后,才有堅持。才能提升境界。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能靜下心來,對事物有自己的認知判斷,對是是非非有自己的判斷。因此,我們發現《弟子規》,“學習容易,力行最難;了解容易,養成最難”。我們用三年做一件事,就是為了“養成”。
三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三年如一日,素質養成法”的好處與成果
我們的效果如何呢?就拿這個活動的其中一個專業,房地產專業來說。就寧夏建設職業院校而言,房地產專業的學生錄取的分數線比較低,學生來源比較多樣,素質相對較差,也比較難于管理。因此我們在房地產專業,用《弟子規》對學生進行教育。本來是為了讓學生守規矩,好管理,沒想到幾年的堅持,有了更高的收獲。學生從以前入校時的既自卑又頑劣,變得自信從容;從以前的上課說話、看手機、不尊敬老師,變得全班統上課一上交手機、認真聽講、尊重老師;從以前的不愛學習,變得學習認真;從以前的無知自大,變得有了“恭謹之心”。他們會在公交車上給老人、婦女讓座,會在公共場所撿垃圾,會回家給父母洗腳,會在校園里給沒有給自己上過課的老師問好,會在餐廳吃飯時堅持每一餐都“光盤”,會注意生活中的細節不讓自己犯錯誤,他們會為他人著想,會感恩,會認真,會愛人了。他們會雙手遞物,雙手接物,具有恭敬之心了。他們時時刻刻會要求自己,規范自己,會對自己說:“我們是學過《弟子規》的學生”。在2015年的全國房地產專業綜合素質評比中,我校的房地產專業排名第九。現在我們的房地產專業學生畢業后,就業率很高。因為大部分的房地產企業對學生的素質要求都比較高,如中海房地產公司對新員工的培訓就是抄寫《弟子規》,而我們的學生是踐行《弟子規》的,怎能不受企業的歡迎呢?因此,學習《弟子規》就是由做事到做人,由培養品行到培養定力,就是培養言行規范,就是修習品德,就是打好道德學問的根基。有了這個根基可以干什么?我們看看日本的例子吧。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截至2013年),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秋山木工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家具廠家,“秋山木工”的訂制家具常見于日本宮內廳、迎賓館、國會議事堂、知名大飯店等。由于重視人才品格的獨特工匠培養制度,在業界及海內外受到矚目;《匠人精神》為“秋山木工”代表秋山利輝關于如何培養具有日本特色的合格“匠人”的著作。作者秋山利輝,是日本著名“秋山木工”創辦人、代表理事。書中秋山利輝通過列舉“秋山木工”的“匠人須知三十條”,闡釋了其心目中一流人才培養的核心:即對一個人品格的重視遠高于對其技術的要求。秋山認為:“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術更重要”!秋山的匠人哲學是: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術。“如果有了這種人性的東西,就會進入高峰,如果只是技能上突破,是沒有神明幫助的,因為沒有德行,就會有局限。所以說,真正頂尖的人、大師級的人,都是‘德’在前面?!彼约河质窃趺磁囵B優秀的“高素質的技術工人”的呢?秋山在他的書中寫了“匠人須知30條”:匠人須知1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先學會打招呼匠人須知2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先學會聯絡、報告、協商匠人須知3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先是一個開朗的人匠人須知4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不會讓周圍的人變焦躁的人匠人須知5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要能夠正確聽懂別人說的話匠人須知6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先是和藹可親、好相處的人......。三十條“匠人須知“全部是這些細微具體的事,看似容易,也需要長年累月的修習養成。由這些“須知”可知,任何成功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時的培養,首先也是重視“德育”,以德為先。在具體的培養路徑上,所使用的方法也是若干年如一日的“全程德育”?!暗掠B成”的內容也和中國的《弟子規》一樣,從行為規范做起,細小具體。秋山木工那些具有嚴謹技能、出眾品行的杰出工匠們就是這么一天一天、一年一年“養成”的。
四結語
以此看來,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全程德育的“素質養成教育”,用誦讀、細講、力行《弟子規》作為“三年如一日,素質養成法”的具體實施路徑,不失為職業院校培養學生素質、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德行,為學生培養職業素養打基礎的有益嘗試,是職業院校實施全程德育的有效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趙幼敏.論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實施途徑[J].才智,2011,(11):159.
[2]李亞茹.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實施途徑及師資隊伍建設[J].時代教育,2016,(22):60-61
作者:劉瑜 呂淑萍 單位: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高職計算機教育改革論文
- 下一篇:養成教育培養路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