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養成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23 09:18:57

導語:數學教學養成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學教學養成教育論文

摘要:養成教育即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教育,小學學段對學生的養成教育尤為重要。尤其是低年級學段,學生的各類習慣還未成型,養成教育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起到奠基作用。文章主要對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滲透養成教育的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數學學科;養成教育;小學

小學生養成教育不僅滲透在語文教學和品德教學中,還滲透在生活的各個細節方面。因此,數學教學中也不能忽視養成教育的滲透。尤其是在小學低年級學段,教師更要結合數學知識對學生進行良好的養成教育,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習慣’?!苯虝耸菍逃ぷ髡邇群闹匾U釋,教書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從古至今,我國就非常重視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形成與個人小時候習慣的養成息息相關。當前數學教師認為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傳授數學知識,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運算能力,而忽視了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鑒于此,怎樣結合數學教學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養成教育?怎樣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更好地滲透養成教育?筆者進行了多方面的嘗試,并取得了初步效果。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培養學生數學素養就是教育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更主要的是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更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習慣,在培養數學習慣的過程中不失時機地滲透養成教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習慣成就學生的品質,讓品質成就學生的未來。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孫云曉曾說:“衡量德育效果的真正標準,不是看其偶然出現的行為,更不是聽其口若懸河地演講,而是看其是否養成了良好的道德習慣?!薄傲己昧晳T是健康人生之基?!彼越處煈撟プ和纳硇陌l展的最佳時期,從小抓,抓小事。而大多低年級數學教師僅局限于在課堂教學中了解學生,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計算能力等了解得相對全面,而對學生的行為習慣、禮貌用語、思想品德的了解不足。低年級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滲透養成教育。

一、抓文本,促養成

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應只是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和發展學生智力,還應體現數學教育的價值觀的變化,即數學教育應該培養人的更內在、更深刻的東西——數學素質,使之成為公民文化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必須結合學科本身特點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化提升就得從小學低年級抓起,把養成教育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養成教育更加細化、更加具體,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中。數學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深刻的研究,深刻挖掘教材的內涵,發掘教材潛在的養成教育因素,對其蘊含的思想教育內容進行剖析,加以深化,拓寬外延貫穿于整個知識的傳授之中,如同和風細雨潛入到學生幼小的心靈中。(1)引導學生研讀數學教材中的小知識、小故事等。結合教材,讓學生知道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人民的發明創造。如“九九口訣”中大口訣、小口訣的發明,我國著名的數學家祖沖之、陳景潤等取得的輝煌成就,對我國以及全世界數學做出的重大貢獻,了解我們祖先以超人的智慧所創造的價值,從而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發他們報效祖國、建設社會主義的雄心壯志。(2)充分發揮教材后附件的作用。二年級數學“七巧板”的應用,數字表、乘法口訣表、動物拼圖等,讓學生動手操作,仔細觀察,培養他們的美感,培養他們審美能力和操作能力,激發他們研究數學的興趣。例如,在講乘法口訣時,讓學生將口訣表下面的一半補充完整,口訣表正好組成一個長方形,形象美觀,其樂無窮。(3)借助教材內容培養學生“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的品質。教材中要求展示制作的“鐘表盤”“小日歷”等活動,激發學生愛動手、好思考、爭優搶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元、角、分”的認識教學,使學生知道人民幣在日常生活中的正確使用價值和作用,樹立不亂花錢、珍惜人民幣的意識。在教“時、分、秒”的認識時,可進行守時惜時教育,培養學生按時到校、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例如,教學一年級《10以內數的認識》時,教師利用課本插圖,讓學生數一數有幾個人,并仔細觀察,了解數的組成。之后,組織學生利用計數器、紅花、小竹棍、五角星等學具動手擺,看一看有幾種擺法,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數。低年級階段的每節課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親身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感受數學的生活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趣。例如,在《統計的初步認識》教學中,讓學生知道數據的隨機性、普遍性和偶然性,根據統計結果讓學生分析事物發展的必然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又如,在教《除法的初步認識》時,依據除號的外在形象,讓學生理解平均分就是把一件東西分成同樣多的幾份,如同除號中的上下兩點一樣大,橫線表示平均分,這樣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研究數學的決心和信心。教師還可以教材的習題、例題的內容為抓手,對學生進行愛黨、愛國、愛社會的教育;利用植樹節和春季全縣植樹造林活動,培養學生綠化環境、建設祖國、建設美好家園的強烈愿望。通過課堂教育促進學生社會化的發展,促進學生自覺性、自制力、獨立性等良好品質的形成,促進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二、抓生本,促養成

生本的內化是養成的關鍵,抓學生聽課促養成。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鍛煉數學思維的重要途徑,學生在教師的要求和同伴的榜樣示范下習慣性地集中注意力,回答問題積極活躍,但無意中也表現出一些不良習慣,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抓住學生的不良習慣進行糾正和引導。如一年級的時候就要示范學生握鉛筆的正確姿勢,教會他們注意“三個一”,回答問題時要擁有熱情大方、聲音洪亮、普通話標準等品質;培養站如松、坐如鐘的姿勢,遇到不懂的問題要舉手提問,舉手的姿勢規范,使用文明禮貌的語言;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具和課本,每天晚上要預習下一節要上的內容,對不懂的問題要做標記,養成勤于動筆的良好習慣,從而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興趣和潛在的學習能量。另外,通過一些數學比拼活動,激發他們的競爭意識和積極向上、樂于參加的精神。在教《平移和旋轉》時,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仔細分辨,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求異思維及發現探索意識。例如,在教學中利用小組合作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通過出示一些判斷題和是非題來培養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初步的判斷能力,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又如,通過班內撿垃圾的一些例子來提高他們干凈整潔的環境意識和變廢為寶的思想意識。這些意識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師教學的一項經常性任務。只有這樣才能把傳授數學知識技能、發展智力與學生品質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加強生本資源教學,讓學生記住一些抽象的東西,如用十個指頭巧記九的乘法口訣,用指頭之間的縫隙理解鋸木頭、上樓梯、栽樹等抽象問題,這樣能使學生記憶深刻,易于理解。同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生活情趣,使其體會數學學科的科學性和嚴密性,要求學生學習數學時有一絲不茍、嚴謹求實的學習態度。

三、鞏固練習促養成

課堂練習是知識內化的關鍵環節,教師在練習題的設計上要動腦筋、下功夫,練習題要能體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能體現學生的探索意識。在大膽探索中,教師要提醒不專心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培養他們的專注度,激發他們的競爭意識和爭強好勝意識。同時通過開火車等游戲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通過互相檢查作業來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和糾錯能力。同時,教師在鞏固練習中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良好習慣,切忌大而化之,草草了事,只追求結果不追求過程;要讓學生通過同學之間的對比來尋找自己的不足,通過比一比、找一找來培養主動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自信心;尤其要培養優秀學生樂于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行。通過集體展示學生的合作成果來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教師在鞏固練習中對學習紀律和學習方式、方法要有明確的要求,為的是讓學生養成正確的態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教師還要有意識地鼓勵獨立思考的學生,發揮他們的創新潛能,積極開動腦筋,才能產生創新的動力。

四、家庭作業促養成

一般小學低年級學生家庭作業較少,但是不能完全沒作業,教師可以布置簡單而少量的作業來讓學生鞏固所學的內容,主要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其自覺學習品質,教師指導性地布置對數學小知識內容的搜尋,一些簡單的學具制作、數學游戲等,目的是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其養成自制能力。教師提醒學生在家中做完作業后收拾自己所用的學習用具,同時注意安全,如小刀、剪子,要放到家人常放的地方,整理好自己的書包,放到家中該放的地方,認真完成作業后再去玩耍。

五、拓展延伸促養成

教師可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讓學生搜尋我國數學家的杰出成就和對數學發展做出的貢獻,如古代有劉徽、祖沖之,現代有蘇步青、華羅庚和陳景潤,從而培養他們熱愛學習、熱愛祖國的情感,培養他們刻苦鉆研、嚴謹治學的態度。教師可充分利用傳統節日的紀念意義來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如清明節是紀念介子推為國為民、為官清明的赤膽忠心;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為國捐軀的高尚情懷,從而培養學生的國家情感。教師要把低年級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延伸到其家中及社會生活中,另外,要培養學生積極交往的行為規范,如待人接物的禮儀習慣、態度,發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其目的是使學生學會交往規則,提高其交往能力和社會生活能力。強化為人處世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培養學生正確的處世態度和行為習慣。教師還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內化學生行為規范,營造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調整、自我提高的良好氛圍。

六、結語

總之,在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生的養成教育當作頭等大事來抓,要時時抓、事事抓?!鞍倌甏笥嫞逃秊楸??!币桂B成教育如同和煦的春風慢慢地潛入學生的心靈中去。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雛形階段,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挖掘課程資源中的德育因素,滲透課改理念,從實際出發,切實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撥動他們的心弦,使他們的心靈得到陶冶,全面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并進行良好的德育滲透,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邱小平.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開講的藝術思考[J].南方論刊,2005(6):66.

[2]王成鳳.小學低年級數學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3.

作者:張宗和 單位:甘肅省莊浪縣南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