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理工科專業大學生工匠精神養成教育

時間:2022-10-15 04:33:35

導語:論理工科專業大學生工匠精神養成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理工科專業大學生工匠精神養成教育

摘要:隨著時展,很多手工業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但以工匠們對品質的追求、職業的奉獻,道德的堅守為內涵的工匠精神卻不能失落。本文旨在論述在遵循教育的基本規律之上,充分考慮時代特點和經濟形勢,以培育理工科專業大學生工匠精神為契機,通過全員參與、全過程引導和全方位培育,使其樹立正確的專業價值觀,以實際行動更好的為國家貢獻力量。

關鍵詞:理工科專業;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價值觀

2017年10月,主席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指出要弘揚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2018年10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中指出,辦好我國高校,辦出世界一流大學,人才培養是本,本科教育是根。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必須堅持“以本為本”,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培養大批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高素質專門人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一、工匠精神應成為理工科人才教育的重要內容

立足當下放眼未來。工匠的體力勞動或許會逐漸被機器所取代,但是“工匠精神”卻不能失落。歷史證明,工匠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民族精神。倡導“工匠精神”不僅是對職業精神的呼喚,更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積蓄力量。在經濟步入新常態之后,單純依靠成本優勢和追求“短、平、快”獲利的經營模式已不適合長遠發展。通過研究和分析,不難發現在現代制造強國的經驗中始終離不開其民族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孕育和傳承,先決條件是改變人們的觀念,提升勞動的價值和勞動者的獲得感,樹立正確的專業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形態,需要在長期的價值激勵中慢慢形成。辦好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是本,本科教育是根。高校應該主動適應國家戰略發展需求,培養出符合生產服務一線緊缺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理工科專業大學生更是培養“工匠精神”的重要教育對象。

二、養成工匠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這就明確了高校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要讓學生始終牢記:沒有國家的富強,就不會有人民的幸福、社會的安康,而國家的富強需要每一位國民兢兢業業地工作、踏踏實實地勞動。工匠精神立足于生產實踐,養成應在高校。工匠精神的養成,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人才培養的目標?!肮そ尘瘛钡酿B成不只需要教育引導,更需要長久的堅持。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一)立德樹人內化專業價值觀。實踐證明,在理工科專業教育中通過課上理論強化的單一教育模式,對于新時代大學生已經不能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了。要結合專業發展方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典型的工匠實例,生動形象地詮釋工匠精神。力求讓學生記得牢,吃得透,深刻理解其內涵思想。成小事,靠業務本領;成大事,靠思想品德和綜合素質。要在專業實踐環節中加入培育工匠精神的教育內容,使學生在本科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尋找自身的發展方向,確立人生目標。還要針對不同年級,進行專題講座、交流分享會和富有趣味的社團活動,將工匠精神落地生根,讓每一位同學所接受,進而內化為自己的專業價值觀。(二)工匠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流的制造需要一流的技術,一流的技術則需要一流的精神。有一流的品格,方能掌握一流的技術。要全方位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深化潛能的教學改革。在學習中激發學生對所學專業的熱愛,在學習中不斷塑造自己的專注、堅守、耐心、淡然、創新以及不斷突破自我的優良品質。高等教育要著力于提高國家發展硬實力,要面向工業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站在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潮頭。這更需要理工科專業學生在本科階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可以不斷的積累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不斷地提高專業發展水平,在刻苦鉆研中的完善自我。(三)精益求精造就創新發展驅動力。對個人來說,工匠精神代表了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堅守專注的意志品質,自我否定的創新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職業操守。對于集體來說,只有工匠精神成為一種主流文化,民族的復興和國家的發展才更有希望。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對大學生職業態度和精神理念塑造的有效途徑。是對工作執著、對產品精益求精、追求精雕細琢的精神培養。培養具有高技能水平的應用型人才是我們理工科專業教育的使命。要營造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圍,正確認識其對高等教育的價值,培養學生踐行“工匠精神”的積極情感和自覺意識。引導學生了解身邊的能工巧匠,立志成為對國家、社會有所貢獻的當代工匠。在工作學習中使自己成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潘競男.從時代需求看“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徑[J].國家治理,2017,07:26-33.

[2]吳巖.一流本科一流專業一流人才[J].中國大學教育,2017,11:4-12,17.

[3]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組織編寫.工匠精神讀本[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6,7.

[4]蔡少惠編著.工匠精神成就一流人才[M].北京:機北京日報出版社,2016,9.

[5](日)阿久津一志著;張雷譯.如何培養工匠精神:一流人才要這樣引導、鍛煉和培養[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7,3.

作者:馬成俊 單位:內蒙古科技大學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