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境語文課堂教學論文

時間:2022-05-20 06:16:00

導語:網絡環境語文課堂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環境語文課堂教學論文

摘要:網絡環境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對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有著很大的沖擊,網絡環境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最大程度地改變了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方式,同時還促進了學科的整合。兩者的最大區別在于教師的位置,網絡環境下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廣播者,教師除了主要起到教學資源的組織作用外,還在教學當中起到輔導個別、督促個別、察看全體學習過程的作用。

關鍵詞:網絡環境課堂教學建構整合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對人類的要求也注入了新的內容。“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就曾明確提出,教育要跟上科學和社會現代化發展的步伐,就必須加快教育的信息化??梢娊逃畔⒒菚r代的需要?!墩n程標準》理念指出:“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機多媒體對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知識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p>

一、網絡環境下的語文課堂教學與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有何不同呢?

當前,課堂教學分為以教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和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前者主要是以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為理論基礎,后者主要是以認知學習理論為基礎,前者是通過教學分析進行教學事件的設計及呈現教學事件的教學策略的設計,后者主要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中,選用學習資源或外界幫助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它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學習分析,設計學習資源,認知工具以及學習者的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和支持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教學策略、模式。這種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符合了人本主義及素質教育的對教育的要求。從以上論述中可知,網絡環境有助于形成素質教育的一種氛圍,在內容和要求的水平一樣的情況下,媒體選擇及使用情況就體現出來了以教為中心和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的優化程度。以多媒體組合的課堂教學比起照本宣經的原始方法先進了許多,但它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生的地位依然是處于被動的位置,教學依然是教師的個人表演舞臺。網絡環境下課堂教學組織本身是線性的(從開始到結束),但內部教學資源的使用不再是線性的,因為各個內容區是用虛框圍起來的,學生可任意在各個區漫游,學生自主學習在一節課時中占了90%的時間,學習過程的意義建構絕大部分是由學生自主完成的。兩者的最大區別在于教師的位置,網絡環境下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廣播者,教師除了主要起到教學資源的組織(當然包括教學資源的設計、制作、整合、試驗、測試等)作用外,還在教學當中起到輔導個別、督促個別、察看全體學習過程。畢竟,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意義建構,個體特征不一樣的學生對某一教學目標意義的建構就不一樣,有的可能出現相反的情況。有的可能會問在導航系統設置一個虛擬教師,隨時隨地指導學生,不是更好嗎?網絡環境下的教學真正達到了因材施教、發展個性的目的,學生是按照自己的認知水平來學習和提高的,學習是學生主動參與完成的,這種學習使學生真正獲得了智慧而不僅僅是知識,這正是傳統教學所不能比擬的;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能夠整合各個學科內在知識體系。

二、網絡環境下的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網絡語文課堂轉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

以語文備課為例,教師的備課要是一種開放性的。教師應成為對知識進行再創造勞動的主體因素。教學工具的單調化、簡單化阻礙了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化。在網絡環境中,教學已經從教案生成到媒體使用以及組織過程、效果檢測方式都發生了改變。對于所教授的知識,教師必須付出大量努力進行再創造。如教師必須時常核查知識,搜集信息。以我校的實驗老師的備課為例,他們每天都要進行網上查詢,合理科學地組織教材,把相關的知識要盡可能聯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體系,知識要聯貫,思維性要強,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引導學生觀察現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總結規律上。同時由于大量的教學內容,以計算機、圖、文、聲的形式表現出來,教師以書面處理文字的工作明顯減少,伴隨而來的是了解網絡提供的與本課相關的大量的現代的信息。要對net、校園網中資料庫的東西了如指掌,現有的盡量不要自己重復再制作,盡可能從資料庫中調用,尤其是練習題,課前選好后,可直接調用。備課過程中更多的是思考、設計課件應用和制作腳本,以最佳的表現形式引發學生的求知欲,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以更新課本的知識,確保自己第二天所授是更豐富的知識。有時為了一堂課,需要多學科老師的共同幫助。再如教師必須制作課件,以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即使有現存課件,很多時候也要進行加工改良,以適應本地教學。這些都是一種艱苦的再創造勞動。教師成為終身學習的承載因素??鬃诱f“知無涯”,諺語說“活到老,學到老”。網絡是一個全新的事物,本身即需要人們認真學習。網絡連接所構成的知識的海洋、信息的海洋也決定了人們在“知無涯”的世界中必須終身探索。在網絡環境下,任何人都是學生。這就決定了教師必須終身學習,努力提高。也決定了教師不能再以師道尊嚴對學生指手劃腳,而應謙遜相待,甚至互為師友。

2、網絡語文課堂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學生在現代信息網絡工具所特有溝通、互動、共享信息的良好學習環境中,主動地探索未知空間,增強合作交流能力,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獲得適應未來的“數字化生存”和進一步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娓娓動聽的歌曲和栩栩如生的動化場景,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的感知素材,積極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學生通過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按照真實的學習情境,共享資源,交流信息,主動建構、修正和整合自己的觀點,給學生交往合作的空間,達到“一切知識技能和思想的獲取,都必須突出學習者的主體感知、消化和改造,使之適合自己的認知結構,才能被理解和掌握。”通過我校的大量實踐證明,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能有效地激勵學生參與,改善學習心境,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發展學生的思維。改變靜態、被動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創造交往合作的環境,實行生生之間的網上交流的學習方式,有效地發揮網絡教學作為激發學生交流互動的合作學習方式而不同于教師唱獨角戲的獨特功能。

3、網絡語文課堂的教學促進了各個學科的整合。

在網絡語文課堂中,學生首先要具有計算機知識(最起碼是基礎知識),其次必須要有跨學科的知識與能力,才能駕馭各種計算機軟件,比如幾何畫板軟件,要用它來進行學習,要知道軟件本身用法及它涉及的數學、等學科各方面知識,這調動了學生縱向與橫向學科學習的興趣,它使學生形成了長久的自主學習的習慣,這對于開發人力資源很有益處,這也是傳統教學所不能比擬的;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能夠使學生開闊了眼界,擴大了知識面,傳統教師念經式上課模式,其信息量充其量是九牛一毛。

綜上所述,網絡語文課堂的教學是一種更加符合現在教育理念的新型的課堂教育。他的優勢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因此我們認為他是我們現代教師應該學習和掌握的,而且是必須掌握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