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課設問策略探究

時間:2022-06-22 10:16:00

導語:高中思政課設問策略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思政課設問策略探究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倡導運用“解決問題式”教學。這一教學模式要求把學習置于豐富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習者合作解決真實的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能力。在探究知識過程中,學生必然會遇到各類障礙。教師可以在學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時適當設置一些問題,給學生搭建“腳手架”,使學生迅速掃除障礙,獲取新知。

一、在直覺經驗障礙處設問,激活新知識

學生已有知識不僅包括在學校學習的正式知識,也包括他們的日常直覺經驗。學生在學校中所學習的課本知識固然會影響到新知識的獲得,而學生的日常經驗也常常會對此產生重要影響。學生通過新、舊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而實現的意義建構,才能發展起更深層、更豐富、更靈活的一體化的認知結構。而問題解決活動有可能使學生更主動、更廣泛、更深入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經驗,并通過積極的系統的推理活動,使新舊經驗的相互作用更充分、更有序地進行。

如我在《存款儲蓄利國利民》這一框的教學中,設置了一個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手頭有了閑置資金,請問用這些資金可以做什么?學生回答:買汽車、買房、去旅游等,從這些回答中可以看出,有錢就去消費這種觀念深入人心,這是學生日常的直覺經驗,是他們的普遍想法。直覺經驗堵塞了學生的思維,形成認知障礙。而要越過這個障礙需要給搭建一個“腳手架”,使學生能夠把直覺經驗和書本知識有機結合,把新舊知識有效融合。此時,我又設置了一個問題:如果已經有房有車,而且不去旅游,一般的家庭消費都已滿足,你還會去做什么?學生回答:買股票,做生意、存到銀行、買保險、買國庫券等,從而引導學生走向新知識,樹立消費和投資相結合的觀點。

此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隨機應變,在學生思維出現阻礙時合理設問,用一個假設性提問把學生從思維定勢中解放出來,可以說既巧妙,又靈活。教師上課揮灑自如,起了主導作用,真正做到是學生學習和探究的促進者、啟發者、指導者;學生構建知識得心應手,做到新舊知識有效融合,積極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二、在情景虛擬假設中設問,順應新知識

通過特定的情境,使問題與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經驗發生聯系,激活現有的知識和經驗去“同化”或“順應”學習活動中新的知識,賦予新知識以個體意義,導致認知結構改組或重建。學生在探求新知中,老師為其創設一定的情景,提出一定的假說,讓學生自己分析研究,得到比較滿意的答案。在此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互相合作,自主建構知識。

如在《存款儲蓄利國利民》這一框的教學中,我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假設你是銀行業務經理,我是客戶,你怎樣向我介紹你們的業務?這一設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們都爭著當一回業務經理,向我介紹他們的業務。有學生說:我是李經理,我建議您存活期,可以隨時存取,很方便。也有學生說:我是王經理,我們銀行推出定期和活期兩類儲蓄業務,我建議您存定期,因為定期利率高。此時我覺得學生給我介紹業務時陷入了非此即彼的思維障礙,影響了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及時添置“腳手架”,安排更為深入的設問,使學生進一步地分析問題,達到深化知識的目的。我就跟著學生的思路提出自己的要求:謝謝王經理和李經理。你們讓我不知所措。同學們,你們中誰能讓我既生活方便,又能得到最大益處?此時,一位學生起來說:您好,我是包經理。我建議您經常使用的資金存活期,長期不用的存定期?;钇诜奖?定期利率高,您看如何?其他學生又為我介紹其他更好的方法。

三、在同場景中多層次設問,深化新知識

任何對事物的簡單理解都是片面的,都會造成對事物的不正確理解。因此,教師在設置情景,特別是設問的時候要注意層次性,讓學生對同一情境有多方面的理解,以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

如在《存款儲蓄利國利民》這一框的教學中,首先出示多媒體材料:據報載,有位姓王的大爺把一輩子省吃儉用的5萬元錢放在床底。存到銀行他不放心,一是怕被別人知道,二是怕被子女取走,結果錢被老鼠咬花,到銀行只兌換了3200元錢。然后,分別設置了三個問題:王大爺的擔心是否有必要?如果每個人都象王大爺那樣,對個人和國家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如果人們和王大爺的做法相反,把所有賺來的錢都存到銀行里,那又會產生什么問題?通過這三個問題,學生自主建構了國家實行“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儲戶保密”的原則,錢存到銀行是受法律保護的。如果每個人都象王大爺那樣,既會造成錢財損失,影響生活,又對國家不利,銀行無法積聚資金,支援現代化建設,更不利于國家貨幣流通。如果人們和王大爺的做法相反,把所有賺來的錢都存到銀行里,也會使人們的生活質量會下降,消費市場會萎縮,不利于經濟發展,因此存款儲蓄要適量。由此引出適量的存款儲蓄利國利民的作用。

顯然,合理設問不僅切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構建,而且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同時建立高效的師生、生生互動關系,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達成共識,完成意義建構。跳一跳摘摘桃子,設置恰當的問題,在三種途徑中都能運用,是有利于知識的建構,但它不是獨立存在而是依附于各種學習形式。因此,我們如果能夠恰當運用,會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