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化幼兒教育論文
時間:2022-01-29 04:01:18
導語:農村小學化幼兒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按照小學教學的管理模式進行幼兒管理。這種按照小學教學模式管理的形式主要體現在以下五點:教室內桌椅用的是小學生的桌椅;幼兒班級的管理性質照搬小學生管理模式;沒有根據幼兒的特點布置活動室;活動室內沒有與幼兒教育相符的大量玩具或者圖例;教師呆在活動室的時間僅限于上課時間,下課后一般直接回辦公室辦公。
(二)小學課本知識在幼兒教育課堂中應用。特別是幼兒園內作為小學附設的形式狀態下,幼兒更是被強迫進行各種超強度的知識訓練,對于課堂教學和作業要求已經趨向于小學化,每日的課程都是重復著老師教授,學生跟讀、跟寫的形式,沒有效果。
(三)組織各種課外培訓班。與小學生一樣,幼兒園小朋友同樣需要報名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而由于培訓班較多,因此周末時間也被學習占用,沒有多余的休息時間。
(四)幼兒教師隊伍老齡化。由于幼兒園教育沒有小學、初中等教育受到升序壓力的影響,所以相對而言幼兒園教育的教師專業性也比較差,很多都是民辦學校準備退休的教師轉過來,老齡化嚴重。
(五)不科學選擇學前教育機構。目前社會上的幼兒園數量非常多,選擇哪一所幼兒園成為家長們必須要考慮的重大問題。但是很多情況下很多經濟能力有限的家庭還是選擇把幼兒送到價格相對比較低的幼兒園。在這種幼兒園中小孩一般難以學到更多知識,而且還有被迫超前接受不適合幼兒的小學教育。
(六)作息安排不科學。表現在起床時間不科學(起床時間過早,通常是6:30就開始),午休時間不科學(沒有專門的午休時間)、上下課時間(經常是隨意安排)不科學幾個方面。
二、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
(一)使孩子對學習產生恐懼心理。由于幼兒期的兒童主要是處在玩樂階段,該階段的教育應該以讓學生釋放天性,自然生長為主。若在這一時期就實施系統的小學化教學,讓學生提前感受小學的教學模式,那么將會給他們的心靈帶來不良影響。
(二)扼殺了孩子的天性。相比于小學教學、初中教育以及高中教育等應試教育而言,幼兒園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目標應該是挖掘小朋友的潛在興趣,通過為小兒開設合理有趣的教學活動形式讓他們能夠在其中感受到更多快樂。
(三)對孩子的身心發育產生不良影響。由于繁重的學業,幼兒的腦部神經得不到正常發育,加上每天大量的作業和培訓課,直接剝奪了小兒的休息時間。在這種背景下,小孩不但得不到應有的休息時間,而且心理壓力也會慢慢增加,最后在超負荷壓力下嚴重影響身體的健康成長。
三、針對農村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修正策略
(一)生活性、啟蒙性以及全面性幼兒教育目標的培養。目標全面性,指的是幼兒園教育除了要注重幼兒的身體健康發育之外,還需要注重其心理的健康發展,令幼兒養成優秀的生活、學習習慣,在尊重幼兒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情況下,保證幼兒能夠健康快樂。
(二)加強課程設置的生活性。小兒是幼兒園教育的主體,在設置教育課程時應該學會從幼兒需求方面出發,以滿足幼兒身心發展需要為課程設置根本原則和出發點。幼兒園教授的內容必須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幼兒園教育應該和幼兒的生活實際相吻合,不僅要有知識性,還應該健康、生動,具有藝術性和科學性。
(三)注重教學過程的體驗性、活動性、游戲性。在“玩”的過程中“學”。幼兒學習的最有效方式是“游戲”,幼兒的教育不同于小學教育和成人教育,由于幼兒天玩,所以,游戲就是教學的最好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使用多種的教學方法。
(四)注重幼兒教學的快樂性。幼兒園其根本特性就是幼兒的樂園,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不應該是當做學生看待,而是當做需要大家一起玩樂的小朋友看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教給幼兒的應該是如何進行自我約束和如何養成良好習慣,做一個懂事乖巧的小孩子。這種習慣的養成有賴于教師的教育方式,一味的使用“填鴨式”的教育手段并不能夠起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只有結合幼兒的接受特點,將各種優秀的行為習慣貫穿到各種游戲活動中,幼兒才能夠樂于接受和學習,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游戲活動來塑造幼兒優秀行為習慣的方式是一種將自主性和快樂性融入游戲的做法,在規范幼兒行為習慣的同時,也達到了開發幼兒智力水平的效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村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已經嚴重的影響了農村幼兒的成長,因此,農村幼兒教育改正當下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手段勢在必行,應該從思想和實踐兩方面做出行動。
作者:卜祥慧徐建鳳單位:山東省臨沂市平邑卞橋鎮春蕾幼兒園
- 上一篇:英語教學|通信專業論文
- 下一篇:游戲音樂幼兒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