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繪本與區域游戲的融合

時間:2022-03-05 08:26:08

導語:淺談繪本與區域游戲的融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繪本與區域游戲的融合

摘要:一直以來,在幼兒教育階段中,教育人員都十分重視繪本閱讀,因為這不僅能夠滿足幼兒對知識的需求,還可以刺激幼兒的感官。將繪本融入區域游戲教學中,其實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這篇文章便針對繪本與區域游戲的有效融合展開探討。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繪本;區域游戲;幼兒教育

在幼兒園教育中,幼兒除了對繪本閱讀活動感興趣,還十分喜愛區域游戲活動。為此,幼兒園教師可以將繪本與區域游戲進行有效融合,以此來拓展繪本閱讀,同時豐富區域游戲活動。這樣一來,便可以在區域游戲中拓展繪本閱讀的主題,并使幼兒在快樂中收獲知識、在知識的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一、繪本與區域游戲的融合實踐

(一)游戲環境展現階段性繪本內容。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結合幼兒的愛好、特點,為幼兒選擇合適的繪本,然后讓幼兒對繪本內容進行欣賞和閱讀。當繪本內容基本上被幼兒熟知后,教師便可以引導他們一起去創設區域游戲環境。對于每位幼兒來講,他們都有著屬于自己的想法。例如,在閱讀繪本《搬過來,搬過去》時,幼兒對長頸鹿、鱷魚等動物充滿了好奇心。所以,在美工區內,幼兒會自己主動地用相關材料制作出長頸鹿和鱷魚的動物形象,然后請求教師將他們的作品貼起來。(二)挖掘繪本中的游戲素材,引進有趣的游戲內容。有效的材料能夠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1]。例如,在教學《誰咬了我的大餅》這一繪本時,我們便充分挖掘了書中有趣的內容,如一些的小動物,還有獨特的大餅形象。根據幼兒年齡和認知方面的特點,我們將以下游戲素材放入了區域游戲中去。1.益智區繪本區域游戲。(1)智慧拼圖。對于繪本中存在的動物形象,教師可以先制作出來,然后將它們進行切分。例如,教師向幼兒講授完《誰咬了我的大餅》之后,便可以為幼兒提供以各種形式切分后的圖形,然后要求幼兒找到相吻合的另外幾半圖形進行拼湊。為了使能力各不相同的幼兒在游戲中得到共同的發展,我們會給幼兒提供兩組不一樣的材料,分為A、B組。A組的材料比較簡單,直接被分成了兩半,幼兒只需要找到另外一半材料即可。而B組的材料會更有難度,需要幼兒進行不斷的尋找和拼湊,這種就比較適合有一定拼圖能力的幼兒。(2)動物劇場。對于幼兒而言,他們對繪本中的角色十分感興趣。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這一特點,事先找出一張座位圖,用數字1到5標記橫排座位,再用數字1到5標記豎排座位,并用筆畫出座位的表格,然后用刀在座位表上制作出小槽。同時,教師還需要提供一些動物卡片,卡片上標有相應的座位號。這樣一來,幼兒便可以先觀察小動物身上的座位號,然后將它們放在正確的座位號上。在這里,對于一些能力較為薄弱的幼兒,教師可以先引導他們認識排和列的概念,然后再引導他們參與到游戲過程中。(3)科學配對屋。按照繪本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嘗試性配對屋。例如,教師可以將繪本中的角色,如各種小動物和被咬了的大餅形象提供給幼兒,然后讓幼兒自行匹配。2.建構區繪本區域游戲。(1)建構繪本故事場景。教師可以將形式多樣的建構積木提供給幼兒,然后在活動區域內放一些幼兒學習過的繪本圖片。如此一來,幼兒便可以按照所學習過的繪本內容,與其他小伙伴們一起建構繪本中的故事情景。(2)建構繪本的新角色?!墩l咬了我的大餅》具有懸疑性,如果創建出新的角色,那么便可以對幼兒構建新的游戲情境提供極大的幫助。3.表演類繪本區域游戲。(1)繪本皮影戲。結合《我家是動物園》這一繪本,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關于繪本中的皮影戲人物角色,并為皮影戲表演制作出合適的舞臺,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這樣一來,幼兒便可以結合自己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并在教師創設好的環境中進行皮影戲的表演。教師也可以在臺下安排一些幼兒作為觀眾,觀看臺上的皮影戲表演。通過這種方式,臺上和臺下的幼兒都能夠加深自身對繪本故事的理解。(2)艾瑪小舞臺。結合《我也要搭車》這一繪本故事,教師可以為幼兒搭設表演舞臺,然后根據繪本中獅子、大熊等動物角色,為幼兒提供相關的表演服飾。這樣一來,在艾瑪小舞臺上,幼兒便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角色,選擇相應的服飾,然后對故事內容進行生動的表演。在小舞臺上,幼兒可以自行商量,以此決定角色的表演人員。另外,這樣可以使幼兒學會解決角色分配問題,并增強幼兒的個人協調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幼兒的交流表達能力。4.語言講述類繪本區域游戲。(1)精彩再現。例如,我們可以將《花格子艾瑪》這一繪本中的故事打印出來,以此制作相關的拼圖,讓幼兒展開拼圖活動。在拼圖的過程中,幼兒不僅能夠深化對繪本內容的了解,還能夠產生更大的閱讀繪本的興趣。拼圖完成后,幼兒還可以自己敘述出繪本的故事內容。(2)故事創作。在這一區域內,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與繪本故事有關的動物塑料卡或者橡皮泥。這樣一來,幼兒便可以利用這些材料,進行關于繪本故事的創作。5.科學類繪本區域游戲。(1)繪本再現。當幼兒學習完《首先吃了一個蘋果》的繪本故事后,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實際能力,為他們提供層次各不相同的操作材料。例如,針對能力較為薄弱的幼兒,教師可以為他們提供已經操作過的材料;對于能力適中的幼兒,教師則可以為他們提供故事情節,讓他們自行選擇材料;對于一些能力比較強的幼兒,教師則可以為他們提供繪本中不曾有過的數字或者圖片,以此讓他們進行故事創造。通過這種方式,材料的層次性便可以被充分地展現出來。(2)繪本接觸。在區域活動內,教師可以將一些數學繪本提供給幼兒。例如,在觀看《數學來了》這一繪本的過程中,幼兒可以展開數學思考,以此提高自身的數學能力。對于幼兒而言,如果單純讓他們學習數學知識,很可能產生反抗心理,但是以這種方式讓幼兒自行探索數學知識,他們便可以產生較大的興趣。6.美工類科學區域游戲。在美工區域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彩色的魚》這一繪本。我們為幼兒提供卷筒芯,讓幼兒自己剪出魚鱗,然后用紙筒芯制作成顏色各不相同的魚,再為幼兒提供彩色的麻繩,這樣幼兒便可以利用麻繩為小魚上色。

二、繪本游戲化課程的收獲與思考

開展繪本游戲化,無論是對幼兒還是對教師來說,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大家可以在這一過程中收獲到很多東西,并且能夠展開更加輕松的教與學。教師要承認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主體性。筆者發現,在融合繪本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游戲化后,繪本原來也是豐富多彩的,可以以多種形式呈現出來。在游戲的過程中,很多幼兒會積極主動地將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和看法展現出來,如此一來,在整個游戲活動中,幼兒便成了真正的主人。教師需要落實好自身引導幼兒的職責,強化幼兒之間的合作,并多與幼兒進行溝通。教師還需要適當放松對幼兒的管理,因為只有為幼兒提供一定的空間,幼兒才可以更好地成長。在活動中,幼兒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形式,并充分利用工具,自行構建認知體系,以此促進自身的人際交往。作為幼兒教師,在開展課程游戲化的過程中,筆者也認識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為此,筆者還需要不斷努力、深入探索,以此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學方式。

總而言之,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充分了解融合繪本與區域游戲課程的重要價值,并善于發現課程中蘊藏的特點,積極采用豐富多樣的形式去體現課程內容,使繪本課程與區域游戲進行充分的融合。

[參考文獻]

[1]陶慧.區域活動中繪本有效閱讀的指導策略[J].華夏教師,2018(33):128-129.

作者:佘美紅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河口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