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藝術教育的思考與探究
時間:2022-12-20 03:56:17
導語:學校藝術教育的思考與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藝術通識教育
藝術通識教育(generaleducation):中國學者通常譯為“藝術通才教育”、“藝術人文教育”等等,這種教育是美國教育同西歐自由教育相結合的產物,是美國教育史上的一打創舉。原哈佛大學哈佛學院院長哈瑞.劉易斯曾這樣解釋當代大學使命:“追問什么是真、善、美;賦予學生思考深刻問題的靈感與技巧;挑戰傳統的思想和習俗;讓學生追問什么給他們帶來生活的意義,什么使他們能更加熱愛生活[1]?!睂Υ髮W生這個特殊群體來說,通識教育最大的亮點在于善于引導學生尋找自我價值的發現。以滿足在物質需求以外的追究境界。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越來越多高校將通識教育課程添加進學生課程中,因為高校普遍認識到專業化的人才培養有著狹隘,大學生只是片面的追求成績,對于個性的發揮、視野的開拓方面顯的不夠水平有限。高校在“制造”合格的打工機器時,忽略了培養一個合格的“社會人”的培養。以至于在社會里出現很多缺乏社會擔當的大學生。高校通過開展通識教育課程來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此達到消除專業化培養的弊端。藝術教育是通識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是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并使人具有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是高校教育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為人們提供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為人類實現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提供了重要途徑。通過藝術教育來培養人的道德感、審美情趣、意志和創造力等基本素質,使學生感受真善美,進而健全人格、修煉氣質,促進個性健康發展。這與完善人格為目標的通識教育理念是相通的。我國財經院校作為多科性大學,肩負著為國家和經濟社會培養高素質財經專門人才的歷史使命,雖然學科相對比較單一,但絕不應滿足于培養“工匠”。這類大學推行通識教育,從學科、資源、文化積淀等條件方面以及辦學思路方面肯定不同于綜合性大學。她必須既要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也要突出財經特色。
2財經院校實施藝術教育的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2.1第一課堂藝術教育課程開設現狀分析
(1)授課內容:偏重于知識與技巧的傳授,審美創造與審美人格方面的熏陶不夠。目前課程面向全校本科生,基本上是60人~80人的大班授課。由于課堂教學基本按照教學大綱的學時安排進行,另外課時有限,教師上課方式通常是說教的,觀摩或者欣賞也是輔助教學。由于時間和課堂容量很難深入有效的教學,教學效果一般,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沒有實質提高。學生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更是無從談起。因而,在課程考核之后,學生對課程的意識只是停留在記憶幾個藝術作品和作者,或者了解了一點藝術史乃至一些專用術語等知識目標層面。(2)授課方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的參與性與主體性發揮不夠,對藝術的體驗不夠。一方面,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以及班級人數(常常在80人左右)較多的限制,第一課堂的課程教學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處于被動接收、機械記憶地位,難以真正營造活潑開放的課堂教學氣氛。而“藝術”的本質是追求個性、崇尚自由和體驗,當它只能以“知識”灌輸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就失去了“藝術”最核心的功能和內涵。雖然在課堂教學中也曾嘗試過小組課堂展示等方式,但也由于人數偏多的限制,效果并不理想。另一方面,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在教學中沒有充分發揮,與學生進行網絡交流與互動不足,僅憑課堂難以盡可能豐富、生動地展示優秀的藝術作品,學生對于“藝術”的認識是抽象和模糊的,課堂外也無法及時了解學生的困惑與期望,從而有針對性的釋疑解惑。(3)考核方式:多以知識點的考查為主,難以真正檢驗學生在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提升方面的效果。目前該課程的考核方式為平時成績占總分40%,期末成績占總分60%。平時成績根據課堂作業給出,期末成績多采用開卷或閉卷考試的方式給出,題型主要是簡答和論述等,除了少數允許學生有限發揮,其他題型都是以背誦為主,這樣的考核方式實際上“美育”變成了“記憶力測試”。當鮮活的藝術體驗活動變成了冷冰冰的概念與名詞背誦之后,它所挑戰的只是學生的記憶力而已,難以啟發藝術感悟、增加藝術體驗、發揮藝術創造,更難以通過藝術來“觸及靈魂”,完成心靈的凈化與素質提升。
2.2藝術教育第二課堂現狀分
財經院校第二課堂的藝術教育主要通過一系列活動來實現,包括每年一次的藝術節、新生文藝匯演、定期不定期的書畫藝術展、偶有的音樂會、話劇社活動等等。這些活動從總體上缺乏學生廣泛的參與性。如果說藝術課程進入第一課堂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藝術知識教育的普及性,那么作為藝術教育第二課堂的學生藝術活動以及學生藝術社團事實上是已經學有專長的學生提高藝術水平的舞臺。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藝術體驗儼然成為了“身外之物”,難以觸及。目前由學校各學生管理職能部門以及各學院組織的各項藝術活動比賽層出不窮,學校各類藝術社團也是琳瑯滿目。但長期以來,由于認識上的誤區,第二課堂的學生在各種比賽中藝術技能也許得到了提高,但這仍主要是一種技巧上的訓練,而不是心智上的豐盈。學生藝術社團也只是少數藝術特長生活動的場所,無法在社團活動中真正做到對廣大學生精神層面的引導與熏陶。
3通識教育背景下財經院校藝術教育的改革思路
目前許多的財經院校藝術類專業“異化”為應試教育或者只關注在各個大賽中獲取名次和獎項,對于藝術教育的本質都遺忘,我們應該追本溯源到藝術教育的本質中擴展這一思路,高校應該以非功利的視角來轉變教育觀念。著眼于提高學生藝術整體素養,是學生全面發展。我認為財經類院校藝術教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向努力以此改變這一現象。
3.1調整第一課堂的授課內容、授課方式和考核方式
通識教育應該“以人為本”注重人的培養全面能力的提升,特別要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所以在藝術通識教育中應該對課程內容進行改變,授課方式和考核方式也要相應發生改變。在通過課程的教學后使學生能夠獲得體驗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擁有理解、品位、分析和評價藝術作品的能力,最終使學生的審美人格形成。首先,在授課內容上,高校藝術教育應發揮形象性、情感體驗性、自由開放性的特點。以美怡人,以情感人,使人在愉悅的審美享受過程中,獲得精神上的自由與升華。從藝術的一般概念入手,在具體的作品鑒賞中介紹中西方藝術相關知識,從而帶領學生在深入理解藝術家的手法、意圖之后,獲得對世界、人生、人類命運的深切觀照。其次,在授課方式上,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網絡互動。利用學校現有的網絡教學平臺,將課堂上未能充分展示的藝術作品、藝術書籍、藝術史的內容在網絡上共享,將平時作業通過網絡完成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使教師與學生能在課堂內外及時交流,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最后,在考核方式上,要緊緊圍繞“素質”、“能力”目標的考核來設計考核內容和形式??己朔绞綉欣诎l掘學生潛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有利于將平時學習中“素養”訓練的成效體現出來,使學生深徹感受到藝術的魅力。
3.2在藝術教育中注入人格教育與生命教育內容
人格是人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產物,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中所形成的一種具有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總和。藝術教育對于個體人格的健全和完善的作用,歷來為藝術教育思想家們所重視。我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在人格培養、人性發展問題上,曾提出了“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主張[4]??鬃舆€認為,“理想的社會應該具有音樂般的節奏與秩序,又具有音樂般的和諧與完善,即一個充滿詩意光輝的‘禮樂之邦’。這樣一個社會只能由那些充滿仁愛之心、具有高尚人格的人組成。因此,社會的改造與建設,必須落實到人格的塑造與完善。這就必須訴諸于教育,尤其必須訴諸于藝術教育?!鄙逃?,顧名思義就是有關生命意義的教育,是喚醒生命意識,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質量的一種教育活動。其基本內涵是指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的生命價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義;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失落與痛苦;熱愛自身生命,尊重他人生命,維護自然生命;培養以人為本而引伸出的人文精神和關愛情懷;陶冶健全的人格品質。高校藝術教育倡導生命關懷,是源于對當下教育過度工具化,只注重教育的科學理性忽視了人文關懷現實的深刻反思。因此,強調生命的藝術教育,不僅探索了人類的終極歸依,也為通識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注腳,補充通識教育對學生生命關愛、社會適應能力和道德良心等方面的培養。
4結語
大學是學生人生中最為重要的階段,這個時期學生知識和技能得到爆炸式的增加,人格成型的重要時期,是人才成長的重要階段。藝術通識教育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上的增加,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學綜合能力的發展。學生將學到怎樣做事和怎樣做人。通過藝術通識教育學生不僅知識面得到了大量的增加,也學會了怎么求真、求美、求善。這就是藝術可以使學生體悟到的東西。這些東西的充實使學生在心理內容和精神領域充實和完善,彌補了學生素質上長期存在的缺陷。在促使學生健康的心理要素成熟上,藝術通識教育有著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功能。
本文作者:沈思朱琨工作單位:西南財經大學
- 上一篇:試議農村數學教育創新策略
- 下一篇:小析高中化學教學改革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