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26 10:10:44

導語:農村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論文

一、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闡釋

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是一個綜合性的名詞,它集各種藝術類別于一體具有綜合性、藝術性、創造性。目前我國學前教育范圍里的藝術教育通常包括了音樂、美術、舞蹈等科目來實現的的。幼兒藝術教育的本質是通過藝術教育活動,使幼兒獲得審美體驗,進而激發幼兒熱愛藝術,更重要的是使幼兒在進行藝術教育的過程中獲得生命的體驗和人格的成長。但現實的幼兒園藝術教育卻與違背了藝術教育的本質,反而出現了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思想內容的說教,其教學方式單一、注重模仿忽視創造、缺乏學科的綜合遷移、忽視兒童個體差異和過分專業化等一系列問題。學前兒童的藝術教育是幼兒藝術教育的啟蒙,所以我們強調學前兒童的藝術教育一定是有趣的、生動的、發展的。同時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是關于審美的一種普及性教育,所以我們的教育目的是把幼兒培養成一個具有藝術素養的欣賞者,而不是具有專業素質的歌唱家、畫家、舞蹈家等。我們期望學前兒童的藝術教育不只是藝術知識與技能的簡單傳輸,而更多的是以陶冶幼兒的情感和生命教育為情感目的,培養幼兒綜合運用音樂、美術、舞蹈等各類藝術的綜合能力,進而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幼兒的生活質量。

二、咸陽周邊農村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問題與策略

目前,就咸陽市農村地區來看,農村學前藝術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意識層面上的問題

1、認識較模糊,功利化思想嚴重。目前很多幼兒園為了招生,打著藝術教育的招牌,但卻對藝術教育的認識模糊不清。以當下流行的奧爾夫音樂為例,功利化思想驅使很多幼兒園盲目跟風,從中國人傾向“洋貨”的心理入手,盲目引進外來東西,以此吸引家長的眼球,提高招生率。但實際上,很多幼兒園對奧爾夫音樂并不是很熟悉,認識并不深入,只是派種子教師外出培訓了幾天而已。任何一種教育,它都有它萌芽、成長的環境,評價教育最根本的是是否與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相適應,是否能促進受教育者的發展。咸陽地區的兒童藝術教育只有結合實際,減少功利化思想,深入研究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用教育質量來創教育口碑,提高招生率。

2、力求精英化,追求貴族化。由于中國國民整體文化水平的落后,認為只有貴族人才進行藝術教育,其費用是昂貴的,因此很多人給藝術冠上了貴族化的帽子;也由于社會的競爭越來越大,人們迫于壓力,將藝術的學習當做今后生存的一項技能,因此出現了學藝術就要做藝術的精英這樣的思想。這些都是對藝術的曲解,對學前藝術教育的曲解,真正的學前藝術教育是大眾化的、平民化的。對于咸陽農村地區出現的藝術教育貴族化思想問題,筆者強調經濟條件不同,生長的環境不同,這些只會影響藝術教育的實施方式和材料的選取,但其平民化、大眾化的理念是不會動搖的。以風景畫為例,咸陽市的幼兒園則可以咸陽湖的風景為資料,而咸陽周邊的農村則可以田野、鄉村為風景資料,這樣一來,不僅做到了大眾化的效果,更突出了當地的特色??傊?,幼兒教師要結合實際,多開發資源,多利用周邊環境,創設豐富多彩的學前藝術教育。

(二)農村師資力量薄弱

筆者進過調查與分析,并結合自身的所見所聞,發現咸陽地區的藝術教師的師資分布很不均衡,城市師資雄厚,鄉村師資薄弱。調查顯示:城市的幼師年齡一般都在25-35歲之間,而鄉村的幼師年齡大約在18-30歲之間;城市幼師的崗位流動較小,鄉村的幼師崗位流動大;城市幼師的學歷一般都是大專本科居多,鄉村幼師的學歷一般都是高中、大專,甚至是家庭主婦;城市幼師的工資較高,鄉村教師工資較低。造成城鄉師資差異的很重要的因素是城市優越的待遇和便利的生活基礎設施。因此,政府應努力提高鄉村幼師的工資待遇,利用政策傾斜來吸引大學生來鄉村就業;同時學校也要對大學生進行走進鄉村的思想教育,二者齊頭并進,實現城鄉師資平衡,共同發展壯大。

(三)家長支持性不足

對于兒童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城鄉家長的態度也是不一致的。一般情況下,80后、90后家長的育兒觀相對來說都是比較開放的,城鄉家長對兒童藝術教育的態度應該是大致相同的。但是由于咸陽周邊的很多農村的孩子是留守兒童,都是有爺爺奶奶照看,因此對于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80后、90后的年輕家長認為對兒童進行早期的藝術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他們鼓勵孩子學習藝術。而年齡較大的爺爺奶奶們則認為對孩子進行藝術教育是沒必要的,只有文化知識的學習才是必要的。對于出現的鄉村爺爺奶奶們落后的學前藝術教育觀,我們提出以下策略:第一,政府要大力發展鄉村經濟,為廣大年輕人提供就業崗位;第二,大力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如留一個人陪孩子等主題,呼吁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至少留一個人陪孩子;第三,農村幼兒園要定期與家長溝通,對家長進行再教育。

(四)幼兒藝術能力較弱

幼兒的藝術能力是什么?有人給出了這樣的定義:培養兒童藝術能力是指,通過對藝術工具和材料的掌握、操作和控制與創造,使幼兒的眼腦手口相互協調、充分發展,最大限度地發展與藝術實踐活動相關的一般能力,如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表現、創造等方面的能力。筆者通過實地觀察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和六一兒童節孩子們的表現,發現城鄉學前兒童的藝術能力存在很大差異且農村兒童的藝術能力遠遠落后于城市幼兒。在音樂方面,歌唱活動城鄉幼兒差別不大,但在對樂器的掌握上,農村孩子落后于城市孩子;在舞蹈方面,城市孩子表現的更專業些,農村孩子表現的隨意一些;在美術方面,城市孩子的美術教學更系統,孩子的作品更成熟些,農村孩子的美術教學不系統,表現的作品比較生活化。筆者對以上問題進行邏輯分析,得出以下結論:由于城鄉師資的差異,教學環境的不同,家長支持力度的不同等因素最終導致城鄉幼兒藝術能力的差異。所以廣大農村家長要提高自身素質,積極主動做好家園公育的相關配合工作;農村幼兒園應積極向城市幼兒園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實力;同時政府應最大限度的發揮其職能,利用政策傾斜,使農村學前藝術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

作者:梁晶庫晶晶王釗單位:咸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