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八刻對于藝術教育的作用

時間:2022-01-15 02:42:34

導語:揚州八刻對于藝術教育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揚州八刻對于藝術教育的作用

摘要:揚州八刻具有獨特的藝術文化價值,但如今較受冷落。在日常的藝術教育中,要培養學生對這項藝術門類的感知,讓學生嘗試制作相關作品,一方面能加強學生的藝術熏陶,另一方面也是對傳統藝術傳承與保護。

關鍵詞:揚州八刻;文化價值;人才培養;課程設置

一、揚州八刻藝術文化價值

揚州八刻是對揚州工藝中所涉及雕刻工藝種類的概稱,它是以“八”來寓全寓多,包括漆雕、玉雕、竹雕、牙雕、瓷刻、石雕、磚雕、骨雕、角雕、核雕、剪刻等藝種。目前日益發展的大眾生活水平以及文化水平偏低等主要因素都是導致長期以來藝術成就高的,作品比較豐富,傳承關系明確的中國傳統文化落后乃至被忽視的原因。揚州八刻作為中國傳統工藝稱之為藝中的一環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清代的繁榮景象已不復存在。揚州八刻藝術文化就其本身而言,是揚州民間工藝美術重要組成部分,對揚州民間手工藝體系的豐富與完善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揚州八刻,其包括的不僅僅是漆雕、玉雕、竹雕、牙雕、瓷刻、石雕、磚雕、骨雕這八刻,還有角雕、核雕、剪刻等藝術形式。整個揚州八刻藝術文化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各有特色,百花齊放。由此可見,揚州民間工藝文化底蘊之豐富深厚,其審美造型藝術、哲學美感的獨具特色,確實值得我們進行深入挖掘與探討。竹刻藝術是中國工藝美術史上一朵淡雅的奇葩,也是人類歷史的文化遺產。竹刻藝術家們以刀,以竹子為載體,將書、畫、詩、印等藝術樣式融為一體,賦予竹子以新的生命。蘇東坡曾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袁枚詩云“月映竹成千個字,霜高梅孕一束花”,等等,從古至今,無數文人騷客都對竹子有不同程度的喜愛之情。就竹子本身而言,它虛心、體直、節貞,有君子之風,故為花中四君子之一。所以揚州八刻中竹刻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揚州八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揚州八刻藝術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是揚州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工藝美術百花園中綻放著絢麗的光彩。揚州八刻,在長期歷史進程中凝聚了若干代人的辛勤勞動和智慧結晶,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非常值得重點保護。我們期望著具有民族傳統和地方特色的揚州八刻藝術青春永駐,充滿活力,在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揚州八刻文化當前現狀

對于現如今信息化時代的人們,整日生活在手機、電腦、平板等電子產品的世界中,真正靜心讀書本的人寥寥無幾,更不用提現實生活中冷僻的地方特色文化所受的關注。對于江蘇揚州而言,揚州八刻文化早已經淪落為市場經濟大環境下的一條產業鏈,商業模式逐漸滲透并取代其藝術文化研究。究其原因,就個人分析而言有以下幾點拙見:其一,在當今社會愿意坐“冷板凳”的人越來越少,都不再愿意潛心研究,埋頭鉆研,對于揚州八刻文化其自身專業價值了解和挖掘研究力度不深,即便研究也僅僅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其二,現代快節奏的生活生產以及學習方式都使得靜心讀書的人也寥寥無幾,對于冷僻地方特色文化———揚州八刻文化的接觸與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其三,現代社會中人們價值取向更傾向于簡單易懂的快餐文化。對于晦澀深奧的冷僻堅深的完全置之不理,固然時間是一個影響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價值文化的取向問題。現代人不愿意去讀書(這里指的是紙質的書本),絕大多數的人們選擇電子產品以及相關的衍生物,例如電影、電視劇、話劇,等等。當然一個社會上普遍現象的出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單單是幾個因素而致,所以我簡單的從個人角度分析出以上原因,當然這只是個人的拙見,如有不同的看法與意見,還請社會廣大人士多多指教。

三、揚州八刻對于藝術教育作用

(一)創新復合型的人才培養

當今社會,國家實施“科教興國、人才興國”的戰略,人才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軟實力,每個國家對于人才的培養顯得至關重要?!抖Y記》中有言:“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币馑际牵航涍^學習才知道自己知識的不足,經過教授才知道自己知識的困惑。通過實踐才能不斷發現問題、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尤其是在教學之中,通過教學實踐,不斷完善教學方式,可以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尤其是對揚州當地特色藝術文化———揚州八刻的學習,顯得尤其關注。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除了讓學生學習基礎的數理化等知識,還應加強文科知識的學習與熏陶。將揚州八刻應用于對學生的藝術文化培養,具有直觀的教學效果。其次淺刻、微刻的精湛技藝,具有精細入微之氣,使學生掌握一門勞動和審美技藝,對他的人生成長有一個美好的影響并使他終身受益。揚州八刻藝術的雕刻種類牽涉的面甚廣,大者牽涉到建筑中的木雕、磚雕、石雕;小者牽涉到陳設把玩品。但無論哪一個雕刻種類,都體現著揚州八刻的藝術風格特點,精細入微。揚州八刻除在雕刻藝術品上有精細入微的特色外,更為突出的是有精細入微的雕刻藝種。而揚州八刻中精細入微,創新求異的特色也正是當今社會所要求的。在深入研究過程中,揚州八刻中人文底蘊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也應該對人才進行全方位的熏陶。例如竹刻藝術天然地擁有平淡、清氣、樸實的特征,其虛心勁節、彎而不屈的品質,歷來受到世人特別是文人的喜愛。人們將竹比喻為君子。宋代蘇東坡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之句,體現了文人在日常生活中對竹子所具品格的向往與追求。這一向往與追求,伴隨著竹刻藝術創始與發展的整個過程。宋代以來,文人、士族大夫不斷以竹子為題,頌竹、詠竹、寫竹、畫竹,等等。在其中涌現了無數的名篇佳作。首先他們將竹子作為精神寄托與情感載體,通過竹子來抒發自己的心聲與表達情感。他們通過對竹子密切關注與借竹說事等方式,不斷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的竹文化,使竹子在中國文化中擁有了獨特的文化象征。直至明清兩代竹刻藝術的誕生與發展,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不同程度上影響。由此可見,竹刻藝術對中國竹文化內涵與外延的深入與擴展,都產生了深遠的難以估量的影響。例如揚州個園,是清代兩淮鹽總黃至筠在明代壽之源舊址上擴建的家宅。而園主人取清朝詩袁枚的“月映竹成千個字,霜高梅孕一束花”來命名為“個園”,因為園主人黃至筠認為竹子虛心,體直節貞,有君子之風,故在院中種植了許多竹子,由此可見主人對竹子的喜愛之情。生命的價值在于創造與創新,而真正的創造源于對生活的熱愛與觀察。因為藝術雖然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只有不失此熱愛心,仔細觀察,做一個“有心人”,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美好與真意。用積極的態度將此美好與真意作藝術化的再現,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加入自己的主觀情感與意識,最后形成的就是創造。所以一件優秀藝術品的誕生,與其他優秀文藝作品的誕生一樣,都是需要付出別人難以想象的時間與精力、耐心與恒心。

(二)可持續發展的課程設置

在當今社會中,學校中的課程設置會影響一個人今后的發展。對于一個人而言,一生中學習時間最為集中、學習效率最有質量、學習內容最為豐富的階段,就是在學校之中。因此,在現如今的校園中,可以適當地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實事求是地設置揚州八刻相關課程,讓學生在學習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課之外,涉及學習不同的領域反面的知識內容。就其可行性而言,可以讓學生初步感知與接觸與揚州八刻相關的作品圖片。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實地參觀瀏覽揚州漆器廠、揚州玉器廠、揚州工藝美術館等,讓學生到現場感受,讓學生嘗試制作相關作品,例如揚州剪紙。

(三)推成出新的揚州八刻藝術文化

對于個人而言,創新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最大資本與實現個人價值的主要來源;對于民族而言,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對于國家而言,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那么對于揚州八刻藝術文化而言,創新是其藝術生命力的關鍵與動力。揚州地方特色藝術文化———揚州八刻主要以揚州漆器、揚州玉器、揚州竹刻為主要的藝術文化,這三者是揚州八刻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揚州漆器品種豐富、技藝精湛、色彩絢麗典雅、造型古樸莊重,同時將欣賞性和實用性緊密結合,具有鮮明的地方風格。揚州漆器按照造型和用途劃分為屏風、家具、雜件三大類,以屏風、家具為主,屏風和家具產量占揚州漆器生產總量的80%以上。按裝飾工藝分十大類,尤以雕漆嵌玉、平磨螺鈿和點螺三大類質量居全國榜首,名揚海內外。揚州漆器精品迭出,曾多次在國內外榮獲大獎,并被選為國家領導人出訪時的禮品。對于傳統的揚州八刻文化如何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繼承運用和取得新的發展對于每一位土生土長的揚州人而言責無旁貸。由于揚州八刻是揚州地方特色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作為揚州人的我,繼承與發展揚州八刻文化也是一種責任。

四、結語

揚州八刻,在長期歷史進程中,凝聚了若干代人的辛勤勞動和智慧結晶,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非常值得重點保護。我們期望著具有民族傳統和地方特色的揚州八刻藝術青春永駐,充滿活力,在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在今后教學實踐過程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努力加入揚州八刻藝術文化的教育,積極培養和熏陶對祖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學習與傳承,培養學生的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為振興中華民族精神添磚加瓦。

作者:于淼 吳越濱 單位:揚州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