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體系的構建
時間:2022-09-08 10:37:24
導語: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體系的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教育部多次發文要求普通高等學校加大力度推進公共藝術教育。由于人才培養目標以及現實條件的制約,現階段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仍然比較滯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年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以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探討“1223”(一體、兩翼、二特色、三平臺)公共藝術教育體系的構建,以期對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有所助益。
關鍵詞: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大學生藝術團
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在通識教育全面育人背景下,高職院校越來越重視學生公共藝術教育。2013年,江蘇省教育廳專門啟動了省級以上示范性高職院校公共藝術課程考核工作,印發了《江蘇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開展高職院校公共藝術課程考核工作的通知》,并出臺了《江蘇省高職院校公共藝術課程考核標準與辦法》。2017年,江蘇省大學生藝術團聯合會、江蘇省省級大學生藝術團先后成立,各高校藝術教育工作如火如荼。
1高職院校開展公共藝術教育的意義
1.1拓寬視野,陶冶情操,提升學生藝術修養。多數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上偏重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導致學生學習模式機械被動。通過科學安排公共藝術教育課程與實踐,以輕松愉悅的授課內容和體驗式教學方式打破專業知識學習的單調感,既可拓寬學生視野、完善知識結構,也能陶冶性情,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藝術修養。1.2活躍思維,激發學生創新動力。人類左右腦分別負責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藝術以形象思維為主,職業技能則以邏輯思維為主,但是它們都需要想象力、洞察力[1]。藝術教育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辨力和想象力,使其具有創新性思維。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正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影響著學生的精神世界,為學生順利走向社會、步入職場打下堅實基礎。1.3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展示高校人文特性。高職院校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深厚的人文底蘊。我國傳統文化中把藝術教育視為怡情養性的重要方法,當代社會則更強調通過普及性的基礎藝術教育來提高人文素養。在高職院校開展公共藝術教育,除將個體培養成人格健全、全面發展的人才之外,更要通過個人力量的積蓄來影響整個國家和民族的道德情操及藝術文化水平[2]。
2高職院校開展公共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2.1對公共藝術教育重視不足。為促進高校學生成長成才,國家多次下發公共藝術教育相關文件。但是對于多數高職院校而言,培養應用型人才仍然是主要目標。在就業壓力的影響下,高職院校更關注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忽視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對公共藝術教育的研究。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大學階段是步入社會前提高個人綜合素質的關鍵時期,大學校園也是發展個人愛好的重要場所。部分學生對公共藝術課程認識不足,認為只是娛樂消遣以及獲得學分的一種方式,完全忽視了藝術教育對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作用。2.2公共藝術教育教學體系不完善。2.2.1管理機構不健全。對于大部分高職院校來說,尚未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負責學生公共藝術教育,相關活動主要掛靠在學生工作處或團委,教務處并未參與其中;二級學院開展藝術教育活動的主動性較差,主要是結合政治教育主題開展實踐活動,藝術內涵不足;負責學生藝術活動的教師身兼數職,不能全身心投入。2.2.2公共藝術課程設置較少。一方面,公共藝術課程開課數量不足。2006年3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普通高等學校將公共藝術課程納入各專業本科教學計劃之中,??瓶蓞⒄請绦小!斗桨浮访鞔_要求學生在校期間修滿規定學分的藝術限定性選修課方可畢業。受人才培養方案的制約,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并未開足教育部規定的8門公共藝術限定性選修課,而已經開設的課程如攝影基礎、服裝色彩搭配等均為線上課程,內容也與《方案》中規定的課程相去甚遠,系統性不強,與本科類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水平差距較大。另一方面,公共藝術課程質量不高,監督力度不夠。由于公共藝術課程專業教師缺乏,部分教師只能基于自身愛好或特長在校內申請開設藝術類選修課。選修課開課門檻低,對教師開課資格審查力度小,教材建設缺乏指導,教務處對藝術類選修課程的監督不到位,教學效果大打折扣。2.3公共藝術教育活動內涵缺乏。2.3.1學生參與藝術活動的廣度受限。校園文化藝術活動是高職院校開展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要載體。在團委等部門的牽頭下,各高校學生會、學生社團、大學生藝術團等學生組織聯合省、市、校各級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如大學生藝術展演、大學生藝術節、校園文化藝術節以及社團巡禮節等。由于生源結構復雜多樣、學生藝術基礎參差不齊,各級藝術活動成為部分藝術特長生展示風采的舞臺。此類學生在進入高校前已接受過較為專業和系統的藝術培訓,多以個人名義參加活動,如歌唱、繪畫、書法、舞蹈等比賽。而群體參賽的藝術活動如戲劇表演、樂器合奏、藝術性較高的群舞等,高校很難組織。專業教師的有效指導、學生基本藝術素養、開展藝術排練需要的時間、場地、經費都成為限制因素,廣泛發動學生參與藝術活動有一定的困難。2.3.2藝術活動形式和內容缺乏創新,沒有體現高職院校專業特點。目前,結合青年學生特點開展的藝術活動種類繁多,幾乎涵蓋藝術教育的方方面面。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歌舞繪畫等娛樂類活動是學生藝術實踐的主要形式,主題、內容較為單一。根據不同專業開展的具有針對性的藝術活動比較欠缺,結合地域文化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藝術活動也并未得到重視。
3高職院?!?223”公共藝術教育體系的構建
高職院校“1223”公共藝術教育體系,即一體、兩翼、二特色、三平臺。3.1一體:以第一課堂為主體,開展公共藝術教育理論教學。藝術課程是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工作的中心環節,高職院??梢詤⒄战逃哭k公廳印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中提到的課程,爭取條件為學生開課。以“1+1”為基本思路,將已經具備開課條件的“1門線下藝術必修課”與不具備開課條件(或具備更優資源)的“1門線上藝術選修課”相結合,使學生在校期間至少修完兩門藝術課程。有師資條件的高職院校,也可將涵蓋面較廣的通識類藝術課程如藝術導論、民間藝術賞析等作為線下藝術必修課,將專業性較強的課程如音樂鑒賞、戲劇鑒賞、書法鑒賞等作為藝術選修課,讓學生在學習藝術必修課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選擇藝術選修課進行學習。另外,教務處應積極參與其中,將公共藝術課程納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3.2兩翼:以校內外文化藝術活動與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顒訛橹?,開展第二課堂實踐活動高職院校每年會開展一些常規性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如社團巡禮節、迎新生晚會、實習生歡送會等;校外各級組織也會定期舉辦各類藝術賽事,如大學生藝術展演、大學生藝術節等。高職院校應該在組織學生積極參賽的基礎上,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專業指導,不斷提高節目質量,進而提升學生藝術素養。目前,暑期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活動已成為當代高校青年學生的必修課,部分高職院校將“在校期間至少參加一次暑期社會實踐、至少參與一次志愿服務活動”作為學生畢業的必要條件。高職院校應積極組織有藝術特長的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區、走進群眾,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不僅能夠開闊學生視野,提高綜合素質,也能展示高校服務社會的積極形象和當代大學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3.3二特色:以專業特色、地域特色為創新點,拓展公共藝術教育范圍。高職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不同專業培養不同行業的技能人才。根據高職院校所開設的專業有針對性地開展文化藝術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會對學生職業生涯產生積極影響。以江蘇某醫藥衛生類高職院校為例,對護理專業學生進行形象禮儀教育,對醫療美容技術專業學生開展繪畫與服飾搭配教育,對學制較長的五年制高職生與“4+0”學生進行書法鑒賞教育,對海外留學生進行音樂與舞蹈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弘揚優秀的地域文化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高職院校的發展應根植于優秀的地域文化土壤中。高職院校應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優秀的文化資源,為公共藝術教育注入活力。邀請地方名人進校園、進課堂,開設具有地方文化藝術特色的課程,建設非遺文化傳承工作坊等,都是融合地域文化與公共藝術教育的有效途徑。3.4三平臺:充分發揮“PU口袋校園”、藝術類學生社團、大學。3.4.1利用“PU口袋校園”,線上凝聚校內藝術愛好者?!癙U口袋校園”是高校大學生實名制互聯網平臺,學生可通過在線參加活動獲得第二課堂學分。自2013年共青團江蘇省委開始在省內高校試點推廣“PU口袋校園”以來,該平臺在短時間內迅速覆蓋了全省113所高校。2018年,共青團中央與教育部印發《關于在高校實施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意見》,江蘇省內“PU口袋校園”的使用范圍進一步擴大,推廣力度進一步加大。高職院校學生所接受的藝術教育水平不同,并非所有學生都有能力、有膽識參與校內藝術活動。通過“PU口袋校園”舉辦線上藝術教育活動,如組建藝術愛好者部落格、藝術類學習小視頻、開展藝術類知識競賽和藝術志愿服務活動等,所有學生均可積極參與獲得藝術活動積分,校方將藝術活動積分納入第二課堂成績中或綜合測評考核中,在校園內形成“人人可參與”的公共藝術學習氛圍。3.4.2積極發揮藝術類學生社團的作用,發揮藝術愛好者的主觀能動性。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種類繁多,其中文化藝術類社團所占比重較大,社團人數也不容小覷,如瑜伽社、古箏社、合唱社、話劇社、街舞社等,每年納新都會吸引大量藝術愛好者加入。社團是由具有共同愛好的學生自發組建的,學生參與熱情高,愿意主動交流學習、提升技藝。社團活動期間,學生也鍛煉了與人交往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對提高個人綜合素質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藝術類學生社團已成為高職院校開展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要載體。3.4.3依托大學生藝術團,重點培養藝術特長生,打造高水平學生藝術團體。大學生藝術團是高校為建設高水平藝術團體而成立的具有較高藝術素養和藝術演出水準的學生組織。大學生藝術團不僅代表了高校的藝術水準,也是高校對外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是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水平的集中體現。對于高職院校來說,部分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接受過系統的藝術訓練,還有參加過藝考而后選擇進入普通高職院校非藝術專業就讀的學生。在大學生藝術團的各種訓練中,這部分學生可以成為中堅力量,配合指導教師幫助普通藝術愛好者提高藝術水平,提高個人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戴廣東.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作用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2(9):37-38.
[2]劉昕.五年制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學現狀與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資訊,2019(24):107-108.
作者:何江陽 單位: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
- 上一篇:企業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的優化路徑研究
-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之藝術教育的意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