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塑型藝術促進幼兒創造力發展

時間:2022-03-26 03:29:55

導語:淺談塑型藝術促進幼兒創造力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塑型藝術促進幼兒創造力發展

摘要:塑型藝術活動對促進幼兒創造力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及價值。本文以線塑、紙塑、泥沙塑等塑型藝術活動為載體,通過打造特色的塑型藝術環境,構建多維的塑型藝術活動,梳理多樣的教育實施策略,開發系統的創造力評價體系,探索在塑型藝術活動中促進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培育路徑。

關鍵詞:塑型藝術;創造力;藝術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認為:“我們發現了兒童的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應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保?]《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美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美和創造美。”[2]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目標明確指向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豐富。但是,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教師對幼兒創造力的理解和內化水平如何?在藝術活動和幼兒創造力發展兩者之間的有效培育途徑有哪些?如何評價幼兒創造力的發展水平?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通過線塑、紙塑、泥沙塑等塑型藝術活動的研發和開展,力圖解決“促進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塑型藝術課程建構”和“教師有效激發幼兒創造力發展的有效途徑”遇到的實際問題,探索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培育路徑。

一、打造特色的塑型藝術環境,形成包容開放的活動現場

環境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如何在幼兒園里為幼兒創設塑型藝術的審美空間與創想空間,挖掘環境對幼兒創造力發展的隱形作用。幼兒園可借由功能室、特色區域、觀賞和展示區等,通過蘊含塑型藝術教育的環境創設,來隱形啟發幼兒的創造力發展。1.打造塑型藝術觀賞、展示區,為幼兒營造審美空間。根據園所的場地特點,打造塑型藝術大環境觀賞區,如,線塑“甜蜜的夢”、紙塑“糖果仙境”、泥沙塑“海洋奇緣”。極具藝術感的塑型觀賞區環境能潛移默化地給予幼兒美的享受與浸潤,對幼兒塑型藝術及創造力的培養起著隱性的作用。班級在就近走廊創設幼兒作品的展示區,自由活動時間幼兒就可以在走廊上欣賞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在這樣富有特色的小天地中用心去感受和發現美與創想。2.創設塑型藝術特色區域,為幼兒提供創作平臺。每班開辟出一塊“塑型藝術特色區域”,有以游戲坊的形式來設置的“創意無線”“紙達人”;有與班級主題相結合設置的“DD彩泥吧”“熊貓線塑館”等;在特色區域中提供各類主材如:粗細不一、材質不同的線;各類各色的紙;彩泥、超輕黏土、雪花泥、沙盤、月亮沙等。還設有百寶箱提供自然物、廢舊物、半成品等輔助材料,讓幼兒自主選材,自由創作和表現。3.增設塑型藝術功能室,為幼兒拓展創作維度。根據線塑、紙塑、泥沙塑不同載體,有目的、有計劃地打造各有特色的塑型功能室,如“線妙閣”“創意紙塑坊”“室內沙雕館”“陶藝室”等,為幼兒的藝術創想和創作提供更大的互動和延展平臺。

二、構建多維的塑型藝術活動,促進新異活躍的思維培養

如果說環境的支持是藝術創造的根,那么內容和形式的架構則是幼兒進行藝術創作的主干。因此,應積極構建多維的塑型藝術活動,以促進幼兒新異、活躍的思維培養。1.確定適宜不同年齡班的塑型藝術教育內容。根據塑型藝術的相關內容以及學前階段幼兒的學習特點,從橫向的緯度,將幼兒園塑型藝術的相關內容劃分為線塑、紙塑、泥沙塑等三個主要內容。同時,根據幼兒的學習發展特點,按照年齡班對三大主題進行了進一步縱向的分類和整理。(如下表1)以線塑為例:如較為適宜小班開展的線塑活動包括繞線、粘線等;適宜中班孩子的線塑活動包括編織、泥線雕等;較為適宜大班幼兒探索的線塑活動包括刺繡、珠繡等。當然,這種劃分并不是絕對的,針對同一個塑型技能,教師同樣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選擇不同的活動載體及組織方式,根據幼兒的興趣調整塑型藝術教育的內容和探究的深度。2.架構滲透于一日生活的塑型藝術教育課程?;谝蝗丈罱哉n程的理念,充分利用區域活動、集中活動、混齡活動、園本特色活動開展塑型藝術活動,為幼兒創造力培育架構載體和空間。主要有每天一玩的塑型區域、每周一次的“我型我塑”集中活動、每月一享的塑型混齡活動和塑型藝術整合活動。(1)寓塑型藝術于區域游戲——天天玩:區域游戲是實施開展塑型藝術教育內容的重要載體,基于每班創設的專門化“塑型”區域,在投放豐富的塑型材料基礎上,階段性地推出一種主打主材(例:紙塑區紙芯筒、報紙等),幼兒在每天的塑型區域游戲中利用主材和輔材放飛想象,大膽創作。教師在區域中主要觀察幼兒表現,及時地對材料進行調整、補充,為孩子們的想象和創作提供支持。(2)寓塑型藝術于集中活動——周周塑:除了區域游戲,在塑型藝術活動中運用集中教育活動,能使幼兒較系統、較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教育內容。每周每班開展一次的“我型我塑”活動,教師提供多樣化的塑型材料鼓勵幼兒大膽創作,分系列逐步開展、推進與深入。(3)寓塑型藝術于混齡活動——月月享:每月的最后一周全園開展“我型我塑月月享”混齡活動,每個班級選取一個本班本月最受幼兒歡迎的“我型我塑”活動對全園幼兒開放,實現資源共享。(4)寓塑型藝術于特色活動——整合創、除了集中教育活動、區域游戲等,有機整合校園節日、周末社團、親子活動,在幼兒園、年段、小組豐富的多維空間中,為幼兒的塑型創作拓展了更大的表現舞臺、提供了更豐富的呈現載體、開發更具趣味的展現形式,為幼兒創造力培育滋養沃土。

三、梳理多樣的教育實施策略,支持獨特豐富的學習軌跡

幼兒創造力的培育貫穿于塑型藝術的創作歷程之中。因此,教師梳理與總結在塑型藝術創作前、中、后的教育組織實施策略,以支持幼兒獨特豐富的學習過程,對幼兒創造力培育至關重要。1.創作前:主要圍繞材料準備、前期經驗、愉快氛圍等三個方面進行組織實施其一材料準備:教師對開展的塑型活動有初步的預設,收集準備相關的主材輔材,主材包括各類的紙、各式的線、各種的泥,輔材包括自然物、廢舊物等??衫眉议L資源,帶動幼兒共同準備材料。其二前期經驗:經驗與創造性之間的關系就像“萬花筒”,在萬花筒里放的彩色碎片越多,可能出現的形狀、色彩以及樣式的變化就越棒。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豐富幼兒的經驗,如,帶領幼兒走出教室,接觸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可以為幼兒選擇一些適合他們的、不同風格的塑型名作,豐富幼兒的塑型技能,為在塑型活動中的創造力發展奠定基礎。其三愉快氛圍:寬松愉快的心理環境是人們專注于某一活動的前提。為幼兒創設一個愉快的氛圍,讓其有足夠的自由和信心,去主動創作。如,在塑型時光集中活動開展前,教師可以利用有趣的游戲互動、生動的繪本故事、巧妙的創作情景等,營造輕松、自由、愉快的氛圍。2.創作中:主要聚焦材料支持、語言支持、幼幼支持,三塊內容開展塑型活動其一,材料支持:能夠培育幼兒創造力的活動應當是自由的,活動的結果應當是開放的。在活動中教師對幼兒決定使用什么樣的材料、怎樣使用以及他們怎樣完成作品等問題進行合理和自主的支持。要考慮塑型材料的擺放是否便于幼兒自主取放、材料的類型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水平、材料的提供有助于幼兒創造力的發展等。其二,語言支持:班級里不同幼兒的能力和天分差異很大,創作過程中需要教師通過語言去支持和尊重幼兒的差異性,比如,一名幼兒正在用黏土和紙杯制作鯊魚,其他幼兒看到后有不同想法“鯊魚不是這么做的,不能用紙杯”,但教師告訴大家:“塑型創作動物可以有很多方式方法,有些人用畫的,有些人用捏的,有些人用紙盒,有些人用黏土,最重要的是創作時的想法?!贝送?,創造的過程常常伴隨著錯誤、再嘗試和失敗,教師要積極巧妙地通過語言支持,鼓勵幼兒的持續性創作。其三,幼幼支持:活動中除了師幼互動之外,幼幼互動也是幼兒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如何促進幼幼之間的支持,需要考慮空間場地的設置、材料數量的控制、正向語言的引導等。3.創作后:主要涵蓋作品展示、評價推進、家園延伸,三條線索進行提升總結其一,作品展示:每一個塑型作品都是幼兒創造力流動的表達,班級里教師盡可能多地以有趣的形式展示幼兒的塑型作品,有些作品可以放在畫有圖案的大紙箱里,具有立體的真實效果;有些在展示板上粘貼裝飾材料,會使展示效果更加豐富;還可以給作品配上背景或加上外框來加強展示的效果。當幼兒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加上外框來展示時,會增強幼兒成就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其二,評價推進:通過創作后的分享交流環節,科學合理地評價創作的過程及作品,為幼兒提供自由表達創作想法的自由空間。表達自己獨特的創作想法也是創造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為教師下一步的指導策略提供真實的抓手。其三,家園延伸: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園互動能為幼兒持續性的塑型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利用家長開放日、校園節日、家園共育APP等平臺開展親子的塑型創作活動,既豐富家庭教育的活動內容,又增進了幼兒塑型的藝術技能與創造力的發展。

四、開發系統的創造力評價體系,推動循環往復的動態提升

在塑型藝術活動中,幼兒創造力發展如何?教師的教育策略是否有效地支持幼兒創造力的提高?綜合運用“托蘭斯創造力測驗(TTCT)”和“觀察案例”“學習故事”等方式,來評價幼兒的創造力發展水平,能呈現出培育途徑的優點與不足,并進行動態的調整與提升。1.每階一測:幼兒創造力發展評定指標。定期對幼兒進行創造力發展評價測評,能夠直觀地反饋幼兒的發展水平,有利于教師調整下一步的課程的方向和策略。借鑒“托蘭斯”創造性思維測驗(TTCT),結合塑型活動,選取流暢性、獨特性和變通性作為幼兒創造力的評定指標,擬定量化測量標準,對幼兒進行前、中、后的階段測評。根據評定后的分值進行橫向與縱向、單項和總項的分析,教師能清晰地看出幼兒創造力發展的情況,如下表2。2.每師一記:幼兒創造力發展案例分析。觀察和分析幼兒的行為表現,能幫助教師真正了解幼兒的內在需要和個別差異,從而確定適應的教育策略以培育幼兒創造力發展。在塑型藝術活動中,教師通過定期觀察、記錄幼兒的塑型藝術行為,結合幼兒創造力發展理論,分析其需要和興趣,尋找教育生長點,支持幼兒持續性的學習和創造力的發展。3.每幼一畫:幼兒創造力發展故事評價。立足兒童視角展開回應與評價,借助“故事記錄本”,以教師捕捉到幼兒塑型活動剪影為發起,相關的幼兒用無字畫的形式,記錄塑型藝術創作的“故事與軌跡”。繪畫式的表達將創造力的流動具象化,通過幼兒故事的自我表征,從而對創造力的發展進行自我評價。

總之,在《指南》背景下,幼兒園以線塑、紙塑、泥沙塑等塑型藝術活動為載體,打造特色的塑型藝術環境,構建多維的塑型藝術活動形式,梳理多樣的教育實施策略,開發系統的創造力評價體系,進而開發幼兒的藝術潛能,促進幼兒思維、動手、探索等能力的發展,提升幼兒的創造力,探索出一條“在塑型藝術活動中促進幼兒創造力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徐明聰.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9:3.

[2]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Z].教基二〔2012〕4號,2012-10-09.

作者:沈玲 單位:廈門市湖里區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