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教育對音樂教育的啟發
時間:2022-03-28 03:57:00
導語:多元文化教育對音樂教育的啟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隨著世界各國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藝術等領域跨文化交流的日趨頻繁,多元文化主義的意識形態正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民族所意識和接受,并進而以各種方式和表現形態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如文化、哲學、政治、經濟等等,其中也包括教育這一重要領域,其突出表現為多元文化教育已成為當今全球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其中以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為支撐的音樂教育也已開始出現在世界大、中、小學的音樂教育中,成為當今世界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本文試圖以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為例,談談多元文化教育對我國學校音樂教育的影響。
一、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簡介
1、文化背景多元文化為基礎的音樂教育是當今國際音樂教育發展的總趨勢,也是發達國家音樂教育的熱門話題。其文化背景是:當今全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議事日程和社會出現的挑戰影響到音樂教育的哲學和實踐,多元文化主義的意識形態以各種方式和表現形態滲透著西方國家以及原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政治意識形態和文化結構。美國教授亨廷頓認為,在21世紀初期,人類將經歷非西方權力與文化的復興,經歷非西方文明內部相互之間以及與西方文明之間的沖突。受現代化的驅使,全球的政治正沿著文明界線進行重組,具有相似文化的人民和國家正在聚合。西方的生存有賴于美國人重新肯定他們的西方認同,以及西方人把他們的文明看作是獨特的而非普遍的,越來越多的非西方國家實現了現代化。而實現之后又都反對西方價值而復興本土文化,實行自我伸張,甚至,信奉伊斯蘭教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對歐洲價值中心在全球的擴張進行反駁,他說:“歐洲價值只是歐洲價值,亞洲價值才識普世價值?!焙嗤㈩D意識到西方中心主義已經開始沒落,今后的世界將是越來越多元化或多極化的世界。中國領導人也不止一次地強調文化政治的多極化或多元化。
2、目標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以文化統領音樂課程,將理解多元文化作為目標,把音樂看成是認識世界也包括認識自己的窗口,從而幫助和引導學生去理解音樂、理解自我、理解世界。
3、內容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反歐洲中心主義的價值基礎上,以民主和平等的理念將非西方音樂文化遺產納入到教育體系中,以世界各地區各民族的音樂文化為教學內容。其內容具有雙重焦點,即:地方音樂文化和全球音樂文化。
4、發展現狀20世紀以來到本世紀,世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呈現出兩種趨于匯合的態勢,一種是發達國家的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發展,一種是發展中國家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意識的興起。首先,許多發達國家由于移民的涌入構成了民族的多樣化,如美國有270多個民族,英國和加拿大各有140多個民族;另外,澳大利亞、法國、德國、瑞士、荷蘭都有許多移民,同時也構成了許多少數民族群體。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成績最為突出,而美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歷史的形成,主要源于兩種力量的推進,即社會與學術。在發展中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南非、阿根廷等國家,也已開始形成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意識。這種意識的形成表明了這些國家本土音樂文化意識的覺醒,同時也反映了國際音樂教育學會在世界范圍內推廣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所產生的影響。在各國的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中,要把握的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每一種音樂傳統都有其自身的傳承過程,并根據其音樂概念和非音樂概念產生著自己的教育學、教學法。
二、多元文化教育對音樂課程標準的影響
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在對音樂教育的審美體驗、創造性發展、社會交往、文化傳承等四種價值認知的基礎上,構架出五個終極目標,即: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生學習的愿望;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圍繞這五個終極目標,新課程標準還設立了十條基本理念,即: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2、以興趣愛好為動力;3、面向全體學生;4、注重個性發展;5、重視音樂實踐;6、鼓勵音樂創造;7、提倡學科綜合;8、弘揚民族音樂;9、理解多元文化;10、完善評價機制。不難看出,“目標5”以及圍繞其而設立的“理念7、8、9”所投射出的正是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理念。
1、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與“提倡學科綜合”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如即興創作、演唱、演奏等教學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如歷史、美學、評論等。以多學科為基礎的音樂教育是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必然要求。文化既是抽象的客觀存在,同時又是具體地表現、存在于其模式中的各具體領域中,如藝術、文學、美學、哲學、宗教等等。在考察某一文化時,我們必須接觸其表現形態的方方面面,經歷一次從具體上升到抽象的過程,才能把握住它最本質的特征,從而深刻地理解它。因此,要想了解某一文化,光聽其音樂,是不能全面地把握它的。反過來,因沒能從本質上把握其文化特征,因而對其音樂的學習也就只能停留在表層。因此提倡學科綜合,在多學科綜合的基礎上來學習音樂,從而在特定文化語境中學習音樂,才能深刻地理解音樂及其文化。
2、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與“弘揚民族音樂”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打破歐洲音樂價值中心論的基礎上,更體現出生態文明的諸多特征,如對本民族、本土音樂文化價值的重新發現。由此“,弘揚民族音樂”這一理念在提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今天越來越被賦予了突出的時代意義。1995年“第六屆全國國民音樂教育研討會”提出了“以中華文化為母語的音樂教育”口號“。母語”概念的提出,也包括了漢語、多語音樂教學等概念。這一口號旨在打破中國音樂教育界長期以來所堅持的“西方音樂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信條,如“西方音樂是科學的”“,樂理、和聲、曲式是科學的,無民族性可言的”等等,從而重新確立一條普遍原則,即尊重求知角度和道路的多元化,并進一步把具有普遍性的西方傳統相對化并加以重新解釋。在此意義上“,弘揚民族音樂”這一理念正是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中國特殊國情下最好的詮釋。
3、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與“理解多元文化”馬歇爾•麥克盧漢對當今世界所作的“地球村”的比喻已家喻戶曉,這個比喻也表明了當今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各具特色的多種文化環境、頻繁的跨文化交流狀況,以及樹立一種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的緊迫性。這也正是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將樹立一種跨文化的、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意識作為自身目標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推廣及其影響的不斷擴大,我國音樂教育界也開始認識到這一點,突出表現就是新課程標準中“理解多元文化”這一理念的提出。新課程標準在闡釋“理解多元文化”這一理念時指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賴于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強調弘揚民族音樂的同時,還應以開闊的視野,學習、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以利于我們共享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
通過以上對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與新課程標準中三個理念關系的闡述,我們就可以看出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對我國學校音樂教育的影響是重大的。文化是一個整體,音樂教育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整體與部分存在著相互作用的關系。因此,文化整體的發展直接制約和影響到音樂教育的發展。當今,全球文化發展出現的巨變必將對未來中國音樂教育產生影響或形成新的傾向。同時,新的中國音樂教育的轉向也將促進新的文化發展。我們期待著新的音樂文化和新的音樂教育觀念的建立,從而使我們的學校音樂教育在全球文化發展中更能適應新的形勢和迎接未來的挑戰!
- 上一篇:促進特色產業發展的扶持方案
- 下一篇:開展民心工程實施方案
精品范文
10多元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