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師范類音樂教育論文
時間:2022-11-06 10:51:09
導語:高校師范類音樂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內高師音樂教育現狀
1.培養目標不明確
培養目標是各級各類學校根據其自身性質特點對培養對象的特殊要求。藝術類院校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選拔培養專業技能優秀的人才,以發展學生的專業技能素質為主,所以以往的音樂藝術類專業招生時對學生的大學前的專業教育要求比較高,學生上大學之前就要求要具備一定能力的專業要求,并在考試中經過層層篩選,最后擇優錄取。而師范類學校音樂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了培養合格優秀的音樂教師,要求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高師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學生畢業后能夠擔任中小學的音樂教育及藝術實踐的指導。教育的出發點就是能夠使學生充分了解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授課特點,理解教學內容和使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但是目前高校師范類音樂專業仍然大多都是沿用專業音樂院校的課程設置,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往往只重視自己的主修專業課而輕視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尤其是技能專業方向的學生,相當一部分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專業性雖然很強,但是知識技能結構單一,專業知識與教學能力嚴重脫節,不能夠將相關的音樂知識和技能轉化為教學行為方式,這就違背了音樂教育本來的目的。比如說在即興鋼琴伴奏方面,很多學生都是有很大欠缺的,有些學生或許鋼琴功底并不差,但是在應聘的時候卻連一首很簡單的小歌曲都不能伴奏。現在的中小學音樂課最主要的還是對學生音樂愛好興趣的培養,要求教師掌握多方面的學科知識,學校對教師的專業課水平要求不是很高,但要求教師對只要跟音樂類相關的學科聲樂舞蹈、合唱、器樂等都應有所了解,所掌握的知識并不要求樣樣精通,但知識結構必須多元化。這樣一來師范院校的畢業生就無法勝任學校多元化的教學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這也是音樂師范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2.“教”與“學”的態度是關鍵
首先,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幫助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的一個關鍵因素。隨著辦學層次的提高,要求高師音樂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和教學能力,還要有一定的理論研究和科研能力。高師音樂教師(特別是技能技巧專業教師)不同于其他專業教師,他們除了與其他專業教師所共有的專業知識和教育知識以外,還有技能性部分,而技能性部分只有不斷地學習和訓練才能使專業水平得到保持和提高。但是,由于擴大招生規模,學生人數劇增,教師課時量大大增加,造成師資力量的嚴重缺乏,使很多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認真備課,因而不能認真搞好教學,只能應付劇增的課時,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而且,現在在高校中的科研及數量也都直接跟教師的工資獎金掛鉤,有的教師為了搞科研、寫論文,在教學上馬馬虎虎,應付教學,也會影響教學質量,有的即使論文出來了,也像空中樓閣、紙上談兵,離教學實際越來越遠。音樂界還普遍存在對于學習上實行一對一單人授課的小課形式,音樂類教師普遍都帶有一些私人學生,而且上課費用不低。一些學校教師待遇比較低,教師上一節學校計劃任務內課的課時費要遠遠低于上一節小課的課時費,巨額差距之下,教師難免在學校工作與私人上課之間產生時間上的矛盾,違反愛崗敬業,嚴謹治學的教師道德規范。這也是某些教師對上課懈怠的一個原因。其次,學校教育是以“金字塔”式的等級制度為主,以往高校的音樂專業由于招生規模小,有名額限定,所以對考生的素質要求比較高。如今,高師音樂專業也同其他藝術類高校一樣,擴大了招生規模,這樣在招生錄取的時候生源的質量就免不了要降低一些。而且在高考中藝術類對于文化課的要求比普通類高校分數線要低得多,一些考生為了走捷徑考上大學,在專業課上經過幾個月的突擊可能就能考上高師音樂院校,但是這些學生的專業素質和文化素質都相對會差一些,對音樂的接受能力和悟性也比較低,這樣就給高校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導致教學質量下降。
結合國外音樂教育對比
國內外雖然都有高師音樂教育,但二者的教育卻有很大的不同,下面筆者將從教育思想及培養目標、培養體系、教育方法和實習這幾個方面來進行比較分析。
1.教育思想及培養目標
當今社會,很多國家都已經改變了以往那種把音樂知識技能作為音樂教育首要目標的思想,取而代之的是更強調音樂興趣愛好與審美培養,強調通過音樂教育開發人們的創造潛能,培養全面、和諧、充分發展的個體。這種思想已經從“通過教育學習音樂”轉變成了“通過音樂進行教育”,開始強調“人”的主體作用。因此,對高校音樂類師范生的培養目標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開始重視師范生專業就業的針對性。例如,加拿大、德國、日本等國非常重視學前和小學的音樂教育,他們的高師院校分別開設了學前、小學、中學三級音樂教育專業,培養的目標較多,更有針對性。我國目前全面提倡素質教育,提倡人的身心全面發展,對音樂教育也從只關注知識技能轉向不僅關注知識技能,而且重視情感、方法等,這是音樂教育思想上的一個重大突破。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還是有一定的折扣性,當前社會現實仍是側重于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僅限于“公開課”“精品課程”中。在這種形勢下,中學的音樂課幾乎是可有可無,所以學習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找到對口工作的幾率較低,為保證招生數量和畢業生的就業率,學校只好另外培養一些非師音樂學生,以適應社會的就業趨向。這種教育目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脫離了教育的目的。
2.音樂教育的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育活動獲得成功的一個關鍵。國外音樂教育法比較著名的有德國的“奧爾夫音樂教育法”和匈牙利的“柯達伊音樂教學法”。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最大的特點是具有即興性、靈活性和創造性,能夠發散學生思維,發展學生創造力。“柯達伊音樂教學法”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課程的經濟實用性,教師只用一個音叉就可以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非常適用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學校教育。我國傳統的音樂教育課堂上完全是一種枯燥乏味的說教,晦澀的樂理知識絲毫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情感。教育技術的現代化雖然為音樂課堂提供了豐富的視聽元素,但是若是使用不當,依然無法調動學生的情緒。尤其在高校,更有些懈于工作的老師干脆不再備課,上課就只給學生們放視頻,這無異于“放養式”上課,等于讓學生“自生自滅”了。高校音樂類師范生承擔著全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發展的重任,他們所接受的學習方式方法將直接影響到他們在教育實踐中的應用效果。
3.培養體系
國外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大多出自綜合大學師范學院的音樂系。在德國,高師音樂教育被分為三級,學生按所選的級別分別學習教授小學、初中、高中的音樂教育課。大學畢業后要實習并參加培訓班兩年,之后還要通過國家二級考試,才能申請教師工作。在美國,學校規定學生學習時不分級,而是把大學第四年的全年都用于實習,以提高實際能力。凡是選擇中小學音樂教育職業的畢業生都必須經過國家教師資格考核,取得該方面的證書后,方可到相應級別的學校執教。這種國家考核的內容由個人素質、音樂專業能力、教育專業能力三大類組成。比較之下,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師的來源則途徑較多。本科、大專、中專都有,所學知識的深度、廣度、側重點都不同,教師對基礎音樂教育的認識以及水平相差很大;另外,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師從業資格考核過于簡單,忽略了較高的專業素質要求,這不利于激勵高師學生刻苦學習,更不利于高師學生除音樂以外的其他知識體系層次的提高。
4.實習問題及從業資格
國外高師教育非常重視實習環節。在德國,畢業后必須實習兩年;在美國,大學的第四年幾乎全部是實習。而在我國有很多高師院校往往都比較忽略實習這一重要過程,都只是走個形式,學生在實習時候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有效解決,實際教學能力不能得到提高。所以,在實習方面,國內的高師教育需要在時間以及質量上進行調整。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提高國民素質的偉大使命,國外很多國家關于教師的資格考核資格要求非常嚴格。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對從事音樂教育的資格考核制度是很嚴格的,除了精通主修科目外,還要至少精通一種樂器,以及能夠組織大合唱及小型音樂活動,并能很好地講授課程、很好地了解學生和與學生溝通等,重視音樂教師知識掌握程度的多元化。若達不到要求,學生即使畢業了也會拿不到從業許可。而在我國,由于社會上缺乏類似的嚴格考核,學生是否合格由學校說了算。這樣一來,學校培養學生就像工廠生產的產品,如果檢驗標準和是否合格都由自家決定,標準當然就低了。
研究對策
高師音樂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大都是中小學音樂教師,而良好的音樂基礎也將是中小學學生以后在音樂方面發展的重要關鍵,因此,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提出建議。1.學校的教育思想和培養目標要明確要切實有效地實行素質教育,實行全面發展。針對師范生的性質必須提高師范類音樂學生的師范性,強調教育的實踐性和靈活性。在對師范類學生的學習中適當加大選修課和輔修課的比重,并提高對選修課和輔修課的要求和標準,增加學分比重,引起學生重視,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全面系統化。并且,在追求技巧提高的同時,加強與中小學課程內容的聯系,理論與實踐能夠充分結合,以便高師學生可以輕松勝任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工作。2.提高教師待遇,招生嚴格要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教師在教學中是起著主體作用的,在擴招帶來的巨大壓力之下必須提高教師的待遇,因為只有保證了教師質量的穩定性才能保證學生的質量。另外,高師音樂教育在學生入學的時候就要把好關,不能因為擴招而大大降低招生要求。對于社會上的一些貪污受賄等不良現象也一定要嚴加抵制,不能污染了學校這一方凈土。3.突出“師范性”,重視理論聯系實踐要突出高校師范類音樂教育的“師范性”,就必須要加強高師教育音樂學科公修課的課程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的知識結構豐富化、多元化,尤其是要加強即興鋼琴伴奏課程的學習。還要確切地認識到教育實習的重要性,理論離開了實踐就只是一層干殼。因此要重視教育實踐,理論聯系實踐,在實踐中去檢驗理論、發展理論。最后,應多了解國外高師教育培養模式,學習他國的先進方法,以加強我國的高師教育培養質量。
作者:栗曉洋單位:鄭州澍青醫學高等??茖W校
- 上一篇:初中學生法制教育論文
- 下一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成教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